基本信息
中文名團霧概述“團霧”本質上也是霧,團霧成因團霧因局部水汽受輻射降溫團霧特征與大霧彌漫不同,它的勢力范圍小團霧成因團霧因局部水汽受輻射降溫而引起。當低層水汽條件比較好的時候,團霧比較容易出現,尤其是雨后一到兩天,如果天氣晴好就比較容易出現。與市區相比,郊區和鄉村地帶容易出現團霧,尤其是部分比較空曠的高速公路路段。團霧常在高速公路上出現的原因是:1、由于團霧與局部小氣候環境關系密切,而高速公路路面白天溫度較高,晝夜溫差更大,更有利于團霧形成;2、公路附近一些排放污染物顆粒的增加,如秋季秸稈焚燒、工業粉塵污染、汽車尾氣排放等,空氣中微小顆粒的增加,有利于形成團霧。團霧特征1、與大霧彌漫有所不同,它的勢力范圍比較小,就像一朵落在地上的云彩,團霧外視線良好,團霧內四顧朦朧;
團霧預測難度較大,氣象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象鼻”曲線規律。比如在團霧出現之前,能見度逐漸下降的過程中,會突然出現一個短暫回升期,在10分鐘左右,能見度會回升到600米至700米左右,能見度數據用曲線勾勒出來,就出現一個“象鼻”形象。這預示著更厲害的濃霧其實還在后頭,大約在30分鐘到2小時之間,能見度會突然下降到100米以下。如果氣象臺值班人員在電腦上捕捉到了這個象鼻曲線,就會迅速向高速公路指揮部發出預警信號。團霧危害由于“團霧”預測預報難、區域性很強,車輛難以提前得到通知或警示,等駕駛員意識到有霧的時候,已進入團霧中心了,有時駕駛員剛從一團霧中出來,可下一團霧卻又在不經意間降臨,讓人防不勝防,常常釀成重大交通事故,因此團霧被稱為高速公路上的“流動殺手”。據統計,霧天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比平常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因濃霧、團霧造成多車連續追尾事故屢有發生,損失嚴重,極具殺傷力。
團霧防范如果是在行駛中觀察到前方視線受阻有“團霧”發生,在距離和車速滿足變道條件,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應減速駛入最右側車道,然后就近選擇道路出口緩慢駛出或進入附近服務區暫避,等待團霧消散。車輛一旦進入團霧區域,應立即減速,打開所有車燈,可通過路面標線及前車尾燈引導視線。特別是進入能見度很低的團霧區域時,切記不能就地停車,因為就地停車最危險,最易引發連續追尾事故。如果不能駛離高速公路,應選擇緊急停車帶或路肩停車,并按規定開啟危險報警閃光燈和放置停車警告裝置,并將車上乘員轉移至安全地帶,等能見度好轉時再繼續行駛。團霧相關事件2004年10月19日早上7時許,由于連續出現大霧及團霧天氣,連霍高速公路開封段發生連續追尾事故,27輛車相撞;幾乎與此同時,京珠高速漯河段發生多車連撞事故,受損車輛60多輛。2012年2月11日上午8點20分左右,因受多處團霧天氣的影響,寧杭高速公路溧陽西往南京方向車道,陸續發生多起交通事故,近30輛車輛發生相撞。事故發生后,常州警方、高速公路路政等部門迅速展開救援,事故造成2人死亡6人受傷。2012年4月15日6時30分左右,因大霧及局部團霧影響,沈海高速公路連云港段由南向北835K-840K的5公里范圍內發生7起交通事故,事故造成5死11傷。2012年5月28日6時37分至7時20分,在京珠高速公路953~951公里處(信陽段)因突發團霧共相繼發生交通事故13起,其中重大交通事故5起,事故造成8人死亡,13人受傷。2012年6月3日清晨5時20分至40分,沈海高速公路鹽城開發區段,因突發團霧,雙向車道相繼發生7起共約60輛機動車追尾事故,截至6月3日晚8點30分時,事故共造成11人死亡,30多人受傷,其中5人重傷。19輛機動車受損,其中一輛運輸苯酚車輛發生微量泄漏。2012年10月20日,唐津高速天津方向5到10公里內突發三起因團霧引起的交通事故,造成近60輛車輛相撞,20名人員傷亡。2013年1月27日,一恩施大客司機因突遇團霧,采取避讓措施不及,與前方車輛發生碰撞,繼而后方車輛又撞上來,該司機當場身亡,另有11名乘客不同程度受傷。2013年6月4日6時許,在京港澳高速公路駐馬店833至841公里路段,因突發團霧引發東西兩側16起交通事故。此次系列交通事故共造成京港澳高速56車相撞致14死 。2013年5日凌晨1時許:團霧弄癱滬蓉高速丹陽段,堵車8公里,導致多輛車受損并至少有10多名傷者送醫院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