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后,家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吃不完的月餅,那么該怎么辦呢?9月11日,上游新聞記者(報料郵箱baoliaosy@163.com)采訪了重慶某食品銷售公司,負責食品銷售的何先生表示,部分廠家不會退貨,商超賣場最后只能打折賣給消費者。
另一方面,很多人家中都有吃不完的月餅,這些月餅該怎么辦呢?
美食博主淘桃曼告訴上游新聞記者:“市民可以把月餅切片,夾面包,做三明治食用。另外還可以把餡料掏出來,比如掏出豆沙月餅中的豆沙餡,做豆沙餡面包或包子,還能包湯圓。蓮蓉、五仁等月餅,把餡掏出來也可以作為面包餡料、包湯圓。五仁餡可以混合糯米、大棗等,做糯米飯、八寶飯。除此之外,月餅的餡料還可以和面混合,做成一張張糖餅,口味比月餅更好吃。如果在家里不愿意和面,市民也可用手抓餅包起來食用。月餅餡添加馬蘇里拉奶酪,可以做成披薩。如果取出的月餅餡還用不完,包好冷凍保存,可以放一年!”
對于剩下的月餅皮又該怎么處理呢?淘桃曼表示:“月餅的皮也可以利用起來,單獨打碎,再捏成團,改個造型,放入烤箱做成小餅干!孩子們也會喜歡吃的。”
賣不完的月餅怎么辦?
自家吃不完的月餅可以“再加工”,變成其他美食。那么商超里沒賣完的月餅,又該如何處理呢?
媒體報道,商超里賣不掉的月餅有兩條路,一是商超自行處理,以極低的價格賣掉;另一個是退還給上游廠商。
那么廠家對這些月餅又如何處理呢?
消費者最擔心買到陳年月餅和以月餅為原料的再制點心。有媒體曾報道,前一年的月餅第二年“返場”再賣;還有商販低價收購月餅,將其加工成糕點流向市場……
據紅星新聞此前消息,月餅的冷藏和儲存成本比重新***還高,廠商一般不會選擇冷凍一年再賣,“倒是蓮蓉等月餅餡料,低價收購后再制成其他點心的可行性更高,消費者需要警惕。”
據了解,國家食藥監局每年都會組織實施月餅生產銷售專項執法檢查,通過查驗核實生產者證照、月餅質量檢測批次報告,以及突擊檢查和抽查,防范和打擊用陳舊原料或回收月餅生產加工月餅的違法行為。
央視財經此前消息,由零售端返回食品廠家的月餅禮盒,有相當一部分,將由生產廠家作為福利分發給員工。
近年來,月餅的回收方式主要是“化整為零”,即禮盒拆掉再利用,月餅單獨售賣。月餅的保質期一般在30~90天。為了最大限度收回成本,月餅生產企業都盡力在保質期內將剩余的庫存賣出去。除了在人流密集區域折價銷售,企業還會將庫存轉移到鄉鎮和農村市場。
此外,剩余的月餅還會賣給相關企業做成動物飼料,最常見的就是豬飼料。不過企業都是按照訂單生產的,經過調研預判的市場需求和實際情況不會相差太大,需要銷毀的月餅其實不多。
有人用月餅自制一日三餐
上海小哥陳暢鳴試著把月餅燒成了一日三餐的菜肴。早餐用梅干菜鮮肉月餅餡料配上小混沌皮,做成油炸小混沌。午餐用鮮肉榨菜月餅的餡料,加上豆腐、時蔬、雞蛋進行重新蒸制。下午茶用豆沙蓮蓉餡制成一道羊羹類的茶點,果凍狀的口感很特別。晚餐用小龍蝦和鮮肉餡加時蔬爆炒,也是月餅餡的再利用。
為了避免浪費,還可以捐贈剩余月餅。2021年,上海綠洲公益發展中心發起“月餅零浪費大募集”活動。據該組織年報,活動在1個月內募集到約5.92萬個月餅,有2.96萬人次受益。今年,天貓等平臺也有類似活動。
上游新聞記者馮盛雍部分內容綜合自瀟湘晨報、021視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