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香料配方,以及香料配方破解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哪個,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香料有強烈的香氣,或有***性的味道,或可用于著色,或可用于提高食欲,在我國可謂是歷史悠久。只要煮菜時放一些香料,那香氣和顏色可謂是讓人口水直流。今天小編精心整理出了香料配方大全,快來看看吧。
五香粉香料配方
五香粉因配料不同,它有多種不同口味和不同的名稱,如麻辣粉、鮮辣粉等,是家庭烹飪佐餐不可缺少的調味料。
配方1:砂仁60g、丁香12g、豆蔻7g、肉桂7g、三奈12g
配方2:大料20g、干姜5g、小茴香8g、花椒18g、陳皮6g、花椒18g
配方3:大料52g、桂皮7g、三奈10g、白胡椒3g、砂仁4g、干姜17g、甘草7g(有些配有少許孜然,也是茴香的一種,叫野茴香。)
十三香大料的具體的配方
'十三香'這個名字很長時間沒有聽人提起了。記得小時候見過走街串巷的挑擔者邊走邊吆喝著賣'十三香',那時也不知道'十三香'是什么,只是覺得這個名字很有意思。
其實,'十三香'就是指13種各具特色香味的中草藥物,包括紫蔻、砂仁、肉蔻、肉桂、丁香、花椒、大料、小茴香、木香、白芷、三奈、良姜、干姜等。
'十三香'的配比,一般應為:花椒、大料各5份,肉桂、三奈、陳皮、良姜、白芷各2份,其余各1份,然后把它們合在一起,就是'十三香'。分開使用也可,如茴香氣味濃烈,用于***素菜及豆制品最好;做牛、羊肉用白芷,可去除膻氣增加鮮味,使肉質細嫩;熏肉、煮腸用肉桂,可使肉、腸香味濃郁,久食不膩;汆湯用陳皮和木香,可使氣味淡雅而清香;做魚用三奈和生姜,即能解除魚腥,又可使魚酥嫩相宜,香氣橫溢;熏制雞、鴨、鵝肉,用肉蔻和丁香,可使熏味獨特,嚼時鮮香盈口,滿室芬芳。
聽老人講,***'十三香'時原料必須充分曬干或烘干,粉碎過篩,而且越細越好。每種原料應該單獨粉碎,分別存放,最好將其裝在無毒無異味的食用塑料袋內,以防香料'回潮'或走味兒。使用時并非用量越多越好,一定要適量,因為桂皮、丁香、茴香、生姜以及胡椒等料,它們雖然屬于天然調味品,但如果用量過度,同樣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乃至毒性和誘變性,所以使用時應以'寧少勿多'為宜。
火鍋香料配方
配方一:白扣5克、草果5克、三奈3-5克、丁香3-5克、砂仁5克、香果5克、孜然5克、桂皮5克、甘草5克、枝子5克、排草5克、老扣5克、甘松5克、陳皮5克、篳撥5克、香茅草5-8克、八角5克、香葉5克、千里香5克、小茴香8克、香草5克
配方二:小茴香0.2克、大料
一、五香粉香料配方:
配方1:砂仁60g、丁香12g、豆蔻7g、肉桂7g、三柰12g。
配方2:大料20g、干姜5g、小茴香8g、花椒18g、陳皮6g、花椒18g。
配方3:大料52g、桂皮7g、三柰10g、白胡椒3g、砂仁4g、干姜17g、甘草7g。
二、十三香大料的配方:
一般應為:花椒、大料各5份,肉桂、三奈、陳皮、良姜、白芷各2份,其余各1份,然后把它們合在一起,就是"十三香"。
三、火鍋香料配方:
配方一:白扣5克、草果5克、三奈3-5克、丁香3-5克、砂仁5克、香果5克、孜然5克、桂皮5克、甘草5克、枝子5克、排草5克、老扣5克、甘松5克、陳皮5克、篳撥5克、香茅草5-8克、八角5克、香葉5克、千里香5克、小茴香8克、香草5克。
配方二:小茴香0.2克、大料0.5甘草0.15克、桂皮0.3克、丁香0.08克、草蔻0.1克、肉扣0.09克、白扣0.12克、陳皮0.02克、蓽撥0.07克、白芷0.1克、三奈0.25克;
香草0.04克、靈草0.06克、排草0.1克、紫草0.06克、香茅草0.04克、草果0.2克、香果0.05克、良姜0.08克、砂仁0.09克、肉桂0.07克、木香0.03克、沙仁0.07香葉0.1香砂0.2克、甘菘0.06克。
擴展資料:
香料歷史悠久,追溯到五千年前的皇帝神農時代,就有采集植物作為醫藥用品來驅疫避穢。當時人類對植物中揮發出的香氣已很重視,聞到百花盛開的芳香時,同時感受到美感和香氣***;將花、果實、樹脂等芳香物質奉獻給神,芬芳四溢而達到完美的宗教境界。
因此,上古時代就把這些有香物質作為敬神明、祭祀、清凈身心和喪葬之用,后來逐漸用于飲食、裝飾和美容上。
在夏商周三代,對香粉胭脂就有記載,張華博載“紂燒鉛錫作粉”,《中華古今注》也提及“胭脂起于紂”,久云,“自三代以鉛為粉,秦穆公女美玉有容,德感仙人,肖史為燒水銀作粉與涂,亦名飛云丹,傳以笛曲終而上升”,可見脂粉一類產品早在三代已使用。
春秋以后,宮粉胭脂在民間婦女中也開始使用。阿房宮賦中描寫宮女們消耗化妝品用量之巨,令人嘆為觀止。“齊民記要”記有胭脂,面粉,蘭膏與磨膏的配制***。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香料
火鍋香料
白扣5克草果5克三奈3-5克丁香3-5克砂仁5克香果5克孜然5克桂皮5克甘草5克枝子5克排草5克老扣5克甘松5克陳皮5克篳撥5克香茅草5-8克八角5克香葉5克千里香5克小茴香8克香草5克
******:
(草果拍破,砂仁拍破,香果拍破去殼,桂皮改小,排草切小段,香茅草切1寸長的段)用溫水把所有香料浸泡1個小時,濾干水分,
用繳肉機全部打成顆粒裝(或者用刀朵成黃豆大小的顆粒),花椒泡漲濾干待用。大蒜剁成顆粒,生姜剁成顆粒。
2.準備一大炒鍋,先把牛油熬化,待油溫升到7-8成時下色拉油,雞油,豬油,繼續加熱到7成左右,把火調到最小,油溫下降到5-6成時,
下生姜和大蒜顆粒(注意,一定要慢慢的加入,注意安全,以免沸騰傷人),直到下完后把火調到最大繼續加熱,直到生姜和大蒜顆粒呈金黃色時關火。用漏勺打去生姜和大蒜顆粒不要。
3.現在慢慢的加入郫縣豆瓣,改用小火慢慢炒制,直到豆瓣顏色泛白,略7-8成干時,下滋粑辣椒,豆豉,碎米芽菜繼續炒制,30分鐘左右下冰糖,醪糟,白酒。
在炒制過程中,一定不要粘鍋,要不停的鏟動鍋底,直到滋粑辣椒皮薄發亮時加入泡漲的花椒,繼續翻炒,并隨時注意火力調節以免焦鍋,在鍋面上的花椒越來越少時,
表示花椒水分快干,接著下香料,下香料是應該注意的是,香料應該分散下入,這時你會發覺一股濃郁的香氣迎面撲來,繼續攪動鍋底10分鐘左右關火,然后加入乙基麥芽酚攪拌均勻既成標準重慶火鍋底料。
擴展資料
一、什么是香料?
香辛料這一術語指的是廣泛用于食品的物質;它們或有強烈的香氣,或有***性的味道,或可用于著色,或可用于提高食欲,或有利于消化。
概括地說,現通常所指的香辛料大都是香料植物的干燥物,它們可以是植物的根、花、蕾、枝、皮、葉、果等,它們能給食物帶來特有的風味、色澤和***性味感。香辛料在中國食品和烹飪界可統稱為香料。
二、香辛料的種類有哪些?
1、以芳香為主的香辛料,如大茴香、羅勒、芥子、黃蒿、小豆蔻、丁香、肉桂、芫荽、蒔蘿、茴香、肉豆蔻、洋蘇葉等。
2、以增進食欲為主的香辛料:如生姜、辣椒、胡椒、芥末、山萮菜、花椒等。
3、以脫臭性(矯臭性)為主的香辛料,如大蒜、月桂、蔥類、洋蘇葉、玫瑰、麝香草等。
4、以著色性為主的香辛料,如紅辣椒、藏紅花、郁金等。
三、火鍋底料炒制時為什么要施放香料?
首先,是呈香、增香和抑臭的需要;其次,是防腐、滅菌、留香的需要;第三,飲食保健的需要。
主料:法式羊肩排5個;迷迭香15克;大蒜40克;鹽4克;紅葡萄酒5克;黑胡椒3克;橄欖油30克;黃芥末籽醬30克;
輔料:土豆1個;小番茄10個;洋蔥1個;
1.大蒜、迷迭香切碎。
2.大蒜、迷迭香碎,黃芥末籽醬、黑胡椒、鹽、橄欖油、紅葡萄酒混合,攪拌均勻。
3.羊排用廚房紙吸干水分(吸干多余水水分,羊排才能烤上色),兩面均勻地涂上混合調料。
4.蓋上保鮮膜,冷藏腌制3小時左右。
5.烤盤里刷一層油。
6.土豆和洋蔥切片(厚1cm左右),鋪在烤盤里,撒上適量鹽和黑胡椒調味。
7.接著放上腌制好的羊排。小番茄對半切開,擺放在空隙處,放上幾枝迷迭香。
8.烤箱預熱230度,烤盤放入中層,烤25分鐘左右。
9.烤好的羊排靜置2、3分鐘即可。
10.簡單的香料烤羊排成品圖。
配方1:
砂仁60g丁香12g豆蔻7g肉桂7g三柰12g
配方2:
大料20g干姜5g小茴香8g花椒18g陳皮6g花椒18g
配方3:
大料52g桂皮7g三柰10g白胡椒3g砂仁4g干姜17g甘草7g
(有些配有少許孜然,也是茴香的一種,叫野茴香。)
?
十三香大料的具體的配方
“十三香”這個名字很長時間沒有聽人提起了。記得小時候見過走街串巷的挑擔者邊走邊吆喝著買“十三香”,那時也不知道“十三香”是什么,只是覺得這個名字很有意思。
其實,“十三香”就是指13種各具特色香味的中草藥物,包括紫蔻、砂仁、肉蔻、肉桂、丁香、花椒、大料、小茴香、木香、白芷、三奈、良姜、干姜等。
“十三香”的配比,一般應為:花椒、大料各5份,肉桂、三奈、陳皮、良姜、白芷各2份,其余各1份,然后把它們合在一起,就是“十三香”。分開使用也可,如茴香氣味濃烈,用于***素菜及豆制品最好;做牛、羊肉用白芷,可去除膻氣增加鮮味,使肉質細嫩;熏肉、煮腸用肉桂,可使肉、腸香味濃郁,久食不膩;汆湯用陳皮和木香,可使氣味淡雅而清香;做魚用三奈和生姜,即能解除魚腥,又可使魚酥嫩相宜,香氣橫溢;熏制雞、鴨、鵝肉,用肉蔻和丁香,可使熏味獨特,嚼時鮮香盈口,滿室芬芳。
聽老人講,***“十三香”時原料必須充分曬干或烘干,粉碎過篩,而且越細越好。每種原料應該單獨粉碎,分別存放,最好將其裝在無毒無異味的食用塑料袋內,以防香料“回潮”或走味兒。使用時并非用量越多越好,一定要適量,因為桂皮、丁香、茴香、生姜以及胡椒等料,它們雖然屬于天然調味品,但如果用量過度,同樣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乃至毒性和誘變性,所以使用時應以“寧少勿多”為宜。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