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手里的資金投什么?怎么投?接下來的市場以及投資邏輯是什么?
1、中信證券:“非典型切換”配置重點轉向偏冷門行業?
首先,由于多因素疊加壓制經濟修復斜率,穩增長政策加力,貨幣政策超預期降息寬信用,預計未來LPR還有進一步壓縮空間;國常會布局19條穩增長接續措施,看點是“準財政”發力,重督導地方執行。其次,中報業績集中披露并收官,業績分化加速資金調倉,加大市場波動,結構上熱門行業難超預期,冷門行業優于預期概率更大,前期市場錯誤定價糾偏后,行業估值將與盈利預期重新匹配。最后,預計外部高通脹持續期更長,美聯儲表態后,經濟衰退的風險也更大,預計外部市場和北向資金短期波動依然較大。
綜上所述,8月末已開啟的切換預計將持續推進,本輪切換既不是簡單的小切大,也不是傳統的成長切價值,而是賽道內高切低,行業間熱切冷的“非典型切換”。主要體現為賽道板塊內部轉向估值和增長確定性匹配度更好的個股,從純粹炒預期的個股轉向成長白馬。行業間從熱門賽道行業轉向醫藥、基礎化工、消費當中相對冷門但已出現邊際改善跡象的細分行業及個股。預計A股波動將進一步加大,建議配置重心繼續轉向偏冷門行業。
2、國泰君安:中低風險特征的科技制造與中高風險特征的消費品
在傳統經濟預期還難以顯著提振的當下,對于投資者而言更重要的仍然是市場調整之后配置的方向。我們認為,由于不同投資者對當前經濟增長預期分化拉大(尤其是體現在新/舊經濟)以及風險偏好兩端走,回調后布局重點在成長。
經濟預期下修與風險偏好不再提升,交易戰線收縮,選股重點重回業績,主題炒作退潮,聚焦中低風險特征的科技制造與中高風險特征的消費品。推薦:1)中低風險特征的科技制造:光伏/風電/電動車/機械設備/通信/電子/軍工/汽車零部件/新材料。2)中高風險特征的消費品:啤酒/***服務/化妝品。3)圍繞能源供給和有效發電不足的傳統領域機遇:電力/煤炭。
3、招商證券:小盤成長逐漸過渡到大盤價值
當前宏觀的環境可能會發生新的變化,此前受到疫情、高溫、地產疲弱等因素拖累,經濟數據相對疲弱,流動性相對寬裕,體現為“高流動性,低社融,盈利見底”的流動性驅動的環境,最受益的是空間大、邏輯強,成長性較弱的各種小盤成長。但是,7月底政治局會議安排新一輪政策后,8月下旬開始,各種政策在進一步的發力。***繼續安排新一輪財政資金和信貸支持,隨著基建施工增速回升、低產銷量邊際改善、保交樓政策的落地,近期銀行間流動性開始邊際收斂,反映融資需求邊際改善。海外方面,美聯儲主席鷹派發言,市場預期9月加息75bp概率大幅提升,美國十年期國債利率攀升至3%以上,美元指數進一步走強,加劇人民幣貶值壓力。寬信用的政策導向和外部壓力,使得銀行間無風險利率上行的動力提升。A股所面臨的宏觀環境從“流動性驅動”逐漸轉向“社融驅動”,對應的風格也從小盤成長逐漸過渡到大盤價值。
行業配置:均衡配置,加倉基建施工鏈、地產竣工鏈和低估值銀行地產。
4、中金公司:重點關注低估值、穩增長相關版塊
中國市場整體可能仍呈現震蕩偏弱的格局,整體先求穩,再求進,注意保持靈活性、把握市場節奏、注重結構,低估值、穩增長相關板塊或是短期內的關注重點。成長風格在前期反彈后,性價比已有所減弱。8月底是A股上市公司中報披露的高峰期,還需要重點關注企業盈利情況。中期來看,未來市場的潛在系統性轉機,需要關注需求側的政策支持力度,可能也需要看是否有供給側的政策調整來恢復信心、重建市場活力,反映國際供需矛盾的低估值板塊和部分中國具備全球競爭力的板塊是結構上的重點。
配置建議:成長風格在近期連續反彈后,性價比在減弱,后續波動可能開始加大;戰略性風格切換至成長的契機需要關注海外通脹及中國穩增長等方面的進展。政策支持領域仍有望有相對表現,建議在配置上仍以低估值、與宏觀關聯度不高或景氣程度尚可且有政策支持的領域為主。繼續關注中報業績可能超出預期的行業。
5、中信建投:能源問題是核心
歐洲能源危機愈演愈烈,全球能源格局再次面臨大變局,對中國經濟和A股市場的影響也愈加深遠。此次能源危機的成因在于北溪-1的再次檢修和極端高溫天氣的持續,多重因素支撐能源價格處于高位水平。在能源價格大漲情況下,國內天然氣及開采設備商、燃氣行業一體化運營商、LNG船、戶用儲能、MDI/TDI、維生素、空氣源熱泵等板塊值得關注。
接下來隨著金九銀十開工及消費旺季漸近,結合產業周期及經濟環境,我們預判板塊景氣趨勢如下:1)光伏/風電、新能車需求均逐漸步入旺季,同時疊加硅料產能釋放、新車上市等催化,景氣環比改善可期,密切跟蹤數據驗證情況;2)周期類電力(綠電)+油運明顯周期反轉。3)養殖等仍處于周期上行初中期階段。4)消費整體隨經濟復蘇偏淡彈性不足,但部分強需求韌性品種如醫美、部分白酒等依舊值得關注,觀察中秋國慶旺季銷售表現。
6、安信證券:高成長中小盤中期占優格局未完
對于支撐大盤價值的基本面邏輯,如果市場可以預見9月公布經濟數據改善是確定的(9-10月是多數產業的傳統旺季),即便是短期超預期修復,那么當前大盤價值存在超跌反彈的較大可能。我們的評估是,雖然政策面對于“需求端牽引”是積極務實的,但尚不足以扭轉流動性邏輯,維持震蕩市判斷,大盤價值或有超跌反彈,但高成長中小盤中期占優格局難言結束。
那么,高成長中小盤何時結束?我們認為產業邏輯的信號最為準確:當產品最終形態被定義,價格屠夫出現,新品無法提價,此時產業浪潮進入中后期,大量中小企業出清。超配行業:汽車(汽車零部件和智能化)、儲能及電力電網(新能源相關配套建設的綠電產業鏈)、光伏、食飲、農化、黃金、自主可控、醫藥。
鉅派觀點:“824”國常會布局第二輪穩增長舉措,重點突出基建與地產,穩增長舉措向經濟大省傾斜。中美關系在管控分歧的基礎上趨向穩定,為G20峰會上雙方領導人可能的會晤做鋪墊,維穩窗口期風險偏好有望提升。我們傾向于認為在政策二次加力,經濟預期好轉的背景下,風格將迎來階段性再平衡,價值有望占優。從中報及三季報業績展望來看,以“新半軍”為代表的科技成長仍是業績確定性強、且景氣優勢延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