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關于玉龍蕨的藥用價值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關于植物玉龍蕨的知識,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短,直立或斜升。葉柄和葉軸表面都布滿覆瓦狀鱗片。鱗片棕色,老時蒼白色,邊緣具細鋸齒狀睫毛。葉片線狀披針形,具短柄,一回羽狀或二回羽裂。孢子囊群圓形,在主脈兩側各排成1行,無蓋。
玉龍蕨主要生長在高山凍荒漠帶,常見于冰川邊緣或雪線附近,在碎石和隙間零星散生。暖季(7~8月)地表解凍后可在短期內迅速生長。
玉龍蕨為中國特產品種,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玉龍蕨分布于四川(木里、稻城)、云南(麗江、中甸)、***(波密)。生存現狀
玉龍蕨屬我國特有物種。產自***、云南及四川三省區毗鄰的高山上,常生于冰川邊緣及雪線附近,零星分布。
形態特征
玉龍蕨是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或斜升,連同葉柄和葉軸密被覆瓦狀鱗片;鱗片大,卵狀披針形,棕色或老時蒼白色,邊緣具細鋸齒狀睫毛。葉片線狀披針形,具短柄,一回羽狀或二回羽裂;羽片卵狀三角形或三角狀披針形,鈍頭,基部圓截形,幾無柄,邊緣常向下反卷,兩面密被小鱗片,鱗片披針形,長漸尖頭,邊緣具細齒狀長睫毛。孢子囊群圓形,在主脈兩側各排成一行;無蓋。
玉龍蕨主要分布于***東北波密,云南西北部麗江,中甸及四川西南部木里、稻城,海拔4000~4500米的高山地帶。
生長特性
本種主要分布在高山凍荒漠帶,由于強烈的寒凍和物理風化作用,地形多為裸巖,峭壁和碎石構成流石灘,即高山冰川下延的地段。高山熱量不足,輻射強烈,風力強勁,晝夜溫差大,氣候嚴寒惡劣。流石灘常處在冰雪覆蓋和冰凍狀態,僅有短暫的暖季(7~8月),當地表解凍消融后,在碎石和隙間零星散生的玉龍蕨才茁壯成長。
蕨類植物
蕨類植物是植物中主要的一類,是高等植物中比較低級的一門,也是最原始的維管植物。蕨類植物也稱為羊齒植物,它和苔蘚植物一樣都具有明顯的世代交替現象。
蕨類植物大都為草本,少數為木本。蕨類植物孢子體發達,有根、莖、葉之分,不具花,以孢子繁殖。通常可分為水韭、松葉蕨、石松、木賊和真蕨五綱,共約12000種,大多分布于長江以南各省區。多數蕨類植物可供食用、藥用或工業用。
蕨類植物產生孢子,而不產生種子。蕨類植物的孢子體和配子體都能獨立生活,這點和苔蘚植物及種子植物均不相同。是介于苔蘚植物和種子植物之間的一個大類群。
保護價值:
本種特產于我國西南部分高山的雪線附近,為稀有植物,是研究蕨類植物的形態和功能統一性的良好材料。
玉龍蕨為中國特產種,是稀有種,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青海首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玉龍蕨,這本是一個好消息,卻有網友質疑,說自己家的后山上有的是。玉龍蕨是非常罕見的一種植物,青海省也是第一次發現了這種植物,這次發現的玉龍蕨是在海拔3700米的高山巖縫中被發現的,數量非常少。
玉龍蕨是蕨類植物中最耐寒的一種,既然如此耐寒為什么還如此的稀缺呢?應該是玉龍蕨自身的缺陷造成的吧。個體太少,種群數量少,基數小,所以相對就變得稀缺。
玉龍蕨的繁殖能力非常低,再加上外界環境的干擾,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導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全球氣候逐漸變暖。而玉龍蕨是特有的高原植物,本身對氣候變化就非常的敏感,氣候變暖導致玉龍蕨的生存能力下降。人類一直嘗試引種人工栽培,一直沒有成功,有心救助卻無能為力。
在高原上,玉龍蕨的價值絲毫不比雪豹、雪蓮、蟲草等這些珍稀動植物少。玉龍蕨之所以珍稀,除了數量少之外就是因為它的罕見,再就是玉龍蕨對研究高山蕨類植物演化起到了重要價值。對于生物多樣化等方面研究的意義已經超越了植物本身的價值。
據統計,蕨類植物全球大約有一萬兩千余種,中國占據了2500余種,這些蕨類植物大都喜歡溫暖潮濕的環境,要么依附于水、要么依附于石頭或樹木,不同的生活習性構成了千奇百態的植被系統。在華南、西南等地蕨類非常豐富。但對于海拔3500米以上來說,幾乎很少發現蕨類植物。青海發現的玉龍蕨直接證明了祁連山的植物正在不斷的豐富多樣性,良性循環無論是對動植物還是對人類都有一定的幫助,期待能夠在青海發現越來越多的珍稀物種。
玉龍蕨(SorolepidiumglacialeChrist)屬鱗毛蕨科,是中國特產的珍稀蕨類植物,是中國產蕨類植物中最耐寒的種類之一。有重要的研究價值。1884年在麗江玉龍雪山的雪線附近被首次發現該種,其種名glaciale的意思就是“冰雪中生的”。僅產于***東部波密,云南西北部麗江、中甸,四川西南部木里、稻城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冰川穴洞、巖縫上。
四川小金縣發現玉龍蕨,它能成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的原因是:因為該植物非常稀有,全球范圍內只有中國有生長,它一般生長在冰川邊緣及雪線附近,不易存活,繁殖能力低,人工無法栽培,它對蕨類植物系統演化具有很重要價值,除我國定義為一級保護植物外,國際自然資源紅皮書記載,玉龍蕨被列為極危物種。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