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來給大家分享干支紀日推算的相關知識,通過是也會對干支紀月紀日紀時如何推算的相關問題來為大家分享,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的話,希望大家別忘了關注下本站哈,接下來我們現在開始吧!
日柱公式:日干支序數=年數+月數+日期(和大于60,則減60。1月、2月用上一年的年數)
例:求1987年7月18日,1997年1月15日,2008年8月8日,2015年11月21日,2016年10月1日干支?
解:查表得知
1987年7月18日=1987年數+7月數+18日=45+2+18=65-60=5=戊辰
1997年1月15日=1996年數+1月數+15日=33+6+15=54=丁巳(1月、2月用上一年數)
2008年8月8日=2008年數+8月數+8日=36+33+8=77-60=17=庚辰
2015年11月21日=2015年數+11月數+21日=12+5+21=38=辛丑
2016年2月14日=2015年數+2月數+14日=12+37+14=63-60=3=丙寅(1月、2月用上一年數)
擴展資料:
高氏日柱公式的成功之處在于:以世紀為運算區間,并引入了世紀常數這一重要的概念。使得日柱的求解在兩位數以內進行,極大地簡化了求解日柱的過程,實現了編寫計算代碼的可行性,且能夠運用于心算。是日柱求解***的一大創舉和進步。
月基數的引入也在很大程度上簡化了求解日柱的過程。經過進一步研究,作者發現世紀常數和世紀數之間也存在著對應關系,其關系公式(高氏日柱公式的輔助公式)如下:
C為世紀數,X為世紀常數的母數。
取整數值,X除以60的余數即為世紀常數x。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干支紀日法
是根據天干地支來計算的。天干共有十個字數,排列順序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有十二個字數,排列順序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紀年以天干和地支組成共60個干支紀年,以此往復,60年為一個輪回。干支紀年一個周期的第一年為“甲子”,第二年為“乙丑”,依此類推,60年一個周期;一個周期完了重復使用,周而復始,60是10、12的最小公倍數,所以每60年為一周期。
日干支公式:日干支=年數+月數+日期(和大于60,則減60;1月、2月各天用上一年數)
1月和2月的年數要歸上一年,年數要用上一年的年數,可以看作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例如求2015年1月30日干支,未到3月,年數要看2014年,2014年數=7,不能用2015年數,月數不變。
例:分別求出1986年7月18日,2000年8月15日,2015年1月7日干支?
解:查表得知,1986年數=40,2000年數=54,2015年1月7日,未滿3月,屬于上一年2014年數=7
1986年7月18日=1986年數+7月數+18日=40+2+18=60=癸亥
2000年8月15日=2000年數+8月數+15日=54+33+15=102-60=42=乙巳
2015年1月7日=2014年數+1月數+7日=7+6+7=20=癸未
擴展資料:
干支紀日從商朝便已開始,但其順序到春秋時代有無間斷或錯亂過,尚待考證。截止2013年6月已確切知道:從春秋魯隱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到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止,2600多年中從未間斷和錯亂過。
1912年民國元年采用公元紀年后,漢族民間仍沿用干支紀日法,百年來也未錯亂。干支紀日法是商朝歷法的最大成就,這是現今已知世界最長的紀日法,對于我國歷史學,尤其是科學技術發展史的考證和研究,都是極為重要的記時標志,是中國一份珍貴的科學文化遺產。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干支紀日法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日干支推算表
關于干支紀日推算和干支紀月紀日紀時如何推算的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