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國保險業高質量發展論壇”于2022年9月3日在北京舉行。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肖建友出席并演講。
肖建友表示,中國人保作為大型國有保險企業,緊緊圍繞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落實銀保監會政策部署,積極推動服務鄉村振興、智慧交通、健康養老、綠色環保、科技創新、社會治理等“六大戰略服務”,在服務國家戰略中拓展了發展空間、提升了發展質效。
肖建友指出,實踐證明,保險企業只有把自身發展置于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之中,在戰略導向和發展方向上堅持政治性、人民性、***性,才能真正實現自身的高質量發展。當前,保險業面臨外部環境與內部轉型的雙重壓力。宏觀經濟增速放緩、新冠疫情影響、居民資產負債表呈收縮傾向,導致行業傳統增長動力的弱化,疊加行業自身營銷模式、商業模式的艱難轉型,對保險業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與挑戰。
“嚴峻復雜形勢下,保險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我理解,還是要緊密圍繞國家穩經濟、穩增長大局,更好地適應新階段實體經濟的保障需求,變革創新、優化供給,為自身的高質量發展帶來新的動力和契機”,他表示。
結合中國人保的實踐,肖建友認為,保險企業可以在五方面探索推進。
一、在服務科技創新中優化保障模式。肖建友表示,加快科技創新是支撐國內產業升級、占據國際競爭主動的關鍵環節,是激活穩增長動力的重要引擎。為解決企業科技創新中面臨的實際困難,中國人保積極推動科技保險發展,不斷擴大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等險種覆蓋范圍,在14個省發展知識產權保險,在蘇州等地探索“保險+融資”聯動機制,促進科技企業的“軟實力”轉化為金融信貸的“硬通貨”。尤其是針對我國芯片行業這一“卡脖子”重點,牽頭組建“中國集成電路共保體”,建立了我國首個集成電路企業風險量化評估模型,設立了集共體創新風險實驗室,探索建立覆蓋全產業鏈的風險管理中國標準,集聚中國保險業力量為芯片業發展護航,目前為12家集成電路企業,提供風險保障近7000億元?!跋乱徊?,我們將與保險同業一道,圍繞科技創新中的研發風險、成果轉化風險、市場推廣風險等,完善科技保險產品體系,注重把集共體的做法和經驗,延伸到海上風電和其他科技保障領域,深度融入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形成保障科技創新的中國保險模式”,他介紹說。
二、在服務糧食安全中提升保障水平。糧食安全是我國穩經濟、穩物價的基本支撐。今年氣候變化和俄烏沖突等因素,加劇全球糧食供應短缺、推高通脹水平。在此背景下,確保糧食安全,對我國而言具有戰略性意義。肖建友表示,中國人保作為行業最大農險主體,切實發揮保險在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中的獨到作用,推進農業保險擴面、提標、增品,持續優化產品服務,在13個省開展三大主糧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為1919萬戶次農戶提供1846.6億元的風險保障,積極開展糖料、油料等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敖窈?,我們將緊緊圍繞國家糧食安全,加快推進三大主糧成本收入保險、大豆等重要經濟作物保險發展,提升農業保險保障水平,尤其是在種業振興這一重點領域,對接國家級育制種基地,發展制種和良種繁育保險,擴大良種推廣保險覆蓋面,助力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更加精準地服務保障糧食安全”,他強調。
三、在服務雙碳戰略中延伸保障領域。雙碳戰略的實施,將帶來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系統性變革,新能源等綠色產業已經成為我國穩增長的重要動力之一。肖建友表示,中國人保高度重視服務綠色低碳發展,近年來在服務雙碳領域開展積極探索,搭建服務“雙碳”保險產品全景圖,大力發展風電、光伏、森林碳匯、環境污染責任險等綠色保險,創新推出林業碳匯保險、綠色建筑性能責任險等新產品,為綠色能源項目提供1.6萬億元風險保障,承保新能源車險183萬輛。“我們認為,服務雙碳戰略,不僅是保險行業的應盡責任,也將為行業發展創造出諸多新的重要增長點,比如,在高碳行業低碳轉型、清潔能源和儲能產業發展、氣候災害與巨災風險、環境保護和生態治理、以及碳市場碳交易等領域,都存在著很大的保障缺口和創新空間,需要保險企業深入參與綠色發展的全過程、各領域,針對性地研發產品服務,在助力雙碳戰略實施中發揮更大作用”,他表示。
四、在服務穩定就業中拓展保障廣度。穩就業是保障我國經濟運行穩定的重要抓手,從就業結構看,中小微企業是就業崗位供給的主力軍,從就業形態看,快遞、外賣、家政、網約車等靈活就業人群已超過兩億人,但基本權益保障還存在缺口。肖建友表示,近年來,中國人保圍繞穩就業的供需兩端,一方面為受疫情影響的中小微企業保駕護航,推出“安疫保”“安業?!薄捌蠡荼!钡瓤挂呦盗挟a品,在北京推出“朝陽區服務型企業疫情防控保險”,助力支持保障更多市場主體;另一方面積極探索靈活就業人群的保障模式,參與新業態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工作,與滴滴、京東等合作,為騎手、網約車司機等提供綜合風險保障,推出“家政興農?!?,為進城務工家政人員提供保障。他表示,下一步,中國人保將找準居民就業的痛點和難點,精準發力,定向突破,優化產品服務供給,為穩就業貢獻更大力量。
五、在服務民生中提高保障密度。我國經濟“三重壓力”中,需求收縮是當前最需解決的問題,特別是居民消費增長放緩,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實際增長率僅0.8%。以保險機制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助力完善醫保、社保等民生保障體系,是改善居民支出預期、促進居民即期消費的重要手段。肖建友表示,近年來,中國人保在服務民生保障方面主動作為,助力多層次醫保體系建設,承辦政策性社保醫療項目1395個,服務人群9億人次;大力推廣“惠民?!钡绕栈葆t保產品,累計承保人數突破7500萬人次,覆蓋27個省的178個城市,風險保障超15萬億元;落實養老第三支柱發展要求,積極參與專屬養老保險產品試點,已承保保單6.6萬件。“我們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踐行‘人民保險,服務人民’的初心使命,大力發展‘惠民保’、門診慢特病保險、大病保險、補充醫療保險、長期護理險等業務,滿足多層次、多樣化健康保險需求;加快第二支柱企業年金業務發展,做大第三支柱專屬養老保險,積極發展符合國家導向、民生需求的各類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為穩定居民預期、擴大居民消費提供有效支持”,他說。
肖建友認為,保險企業在深度服務穩經濟、穩增長中,將獲得新的發展潛力與契機,但能否把握好發展契機,真正實現自身的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的深刻轉變。他指出,保險業要在三方面重點突破。
一是風險管理技術的突破,企業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實體經濟中各類風險保障的需求,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主動風險管理能力,完善行業風險精算模型,著力提升對經濟轉型升級中專精特新企業的風險保障能力。二是行業營銷模式的突破,尤其是針對壽險業傳統銷售模式的困境,在重塑以客戶為中心、以構建長期信賴關系為方向、以高素質代理人為基礎的個險營銷模式的同時,推動渠道多元化發展,滿足不同類別產品銷售需求。三是保險服務生態的突破,構建以保險產品為起點,各類生態服務為延伸的閉環服務生態,在車生活、應急管理、康養等產業上下游合作布局,拓展保險服務范圍,構建新的保險邏輯,更加全面深入地服務實體經濟穩增長需求。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