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金融服務專題的重要論壇之一,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共同主辦的“2022中國保險業高質量發展論壇”于2022年9月3日在北京舉行。主題為:護航經濟大盤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國民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濤出席會議并發言。
黃濤表示,金融企業就應該做金融企業做的事,有一些保障服務可能社會的其他投資者、其他的實體會做得比我們金融企業好。作為一個養老保險公司,在整個發展定位上還是要堅持安全、穩健,因為老百姓對于養老錢特別是第三支柱自助來養老的、商業養老這筆錢,是寄予厚望的。作為一家公司來運作這個養老金,它應該是資本、品牌、運行機制,包括它的風控措施、產品設計,應該是慎之又慎。
此外他強調,在產品理念上應該做到簡單易懂。這次的第三支柱養老,中國的基本養老覆蓋人群是接近11億,企業年金+職業年金覆蓋的人群七千萬,恰恰是11億減去這七千萬,是最需要補充養老的,這個問題怎么解決,是個難題。但是解決的過程中,這批老百姓把養老錢交給機構去運作,你的合約、運行的機制、信息的透明度,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簡單、易懂,要使我們的個人養老金能夠讓老百姓看得明白、弄得懂、好操作。
他表示,自己也從事金融業比較長時間,我們的銀行、保險相當一部分產品可能還現在處于一個看不明白、弄不懂、不好操作的狀態。
他還表示,要為第三支柱養老做一點貢獻的話,就要堅持創業創新。怎么能夠把文件落實到定,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創新思維。既要嚴守保險業的規則、運作規律,同時又要有創新思維。
關于個人養老金制度,他指出,本身它的要義還是普惠制,是為了實現更加均衡或者共同富裕的養老金的體制做出的一些努力。中國實際上有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的人群只有七千萬左右,而且中國交所得稅的人群也只有6500萬,這兩個大的人群重疊性是很高的。
個人所得稅的門檻并不高,但是從全國來看,大量的是從社會角度來講要解決養老金不足的問題、補充的問題,主要應該是現在還沒有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的人群。從農村到城市工作,或者盡管有戶口,但是也剛剛進入城市,而且很多的是靈活用工的人群,按照銀保監會通知的大約估算有3個億的人口。他指出,這部分人群恰恰是普惠型的養老金制度應該去好好琢磨去覆蓋的人群。
第二,怎么服務好?一個是數字化或者科技賦能,現在保險業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就是高度依賴渠道,銀保渠道或者互聯網的平臺渠道,實際上如果說渠道費用能有所降低的話,保險公司有更多還利于民、讓利于民、惠及老百姓的能力,怎么實現這一點?確確實實要通過數字化的方式來減輕、降低交易成本。他強調,養老問題的解決還是要算經濟賬,如果能夠把交易成本或者把中介的成本降下來,特別是在養老金融領域會帶來更多的客群,也會帶來更大的發展。
他指出,在政策面和監管面,對于養老金融的監管措施,包括有一些償付能力的計算,包括準備金的計提,甚至有一些保險監管費的收取,是不是能夠跟普通的壽險有所區分。因為這個業務是普惠型的業務,是讓利于民的業務,甚至是在一些監管激勵上拿出一些措施。養老金融如果明確定位的話,本身也是普惠金融的一部分,普惠金融不僅僅是給中小微企業貸款,同樣的,給老百姓特別是養老保障還不夠健全的老百姓,提供一個相對成本較低、可以觸達的金融服務,同樣也是普惠金融的一部分。
最后他表示,作為保險公司,特別是養老保險公司也要努力。很多消費者,甚至有一定級別的消費者,或者業內銀行、保險公司的從業人員,大家第一個印象覺得保險的合同很難看明白;第二,保險過程中的收費很不透明;第三,保險公司內部的運作過于復雜。他強調,養老金融可能真還要在讓老百姓看得明白、弄得懂、好操作這三個方面能夠大家一起來努力,使這樣一個產品簡單、透明、容易理解。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