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來給大家分享佛說宇宙有多少眾生的相關知識,通過是也會對釋迦牟尼佛說宇宙相關問題來為大家分享,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的話,希望大家別忘了關注下本站哈,接下來我們現在開始吧!
是的,
三千大千世界是佛教的宇宙觀。三千大千世界:即大千世界,因為三個千連乘,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
在梵語中,“世界”一詞原來含有時間與空間的雙重意義,類似于現在所講的四維空間。三千大世界又稱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是在小世界的基礎上形成的:
一千個小世界組成一個小千世界,小千世界上覆以二禪三天;
一千個小千世界組成一個中千世界,中千世界上覆以三禪三天;
一千個中千世界組成一個大千世界,大千世界上覆以四禪八天及四空天。因為這中間有三個千的倍數,所以大千世界又稱為三千大千世界。
擴展資料
三千大千世界
即大千世界,因為三個千連乘,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
在梵語中,“世界”一詞原來含有時間與空間的雙重意義。《楞嚴經》說:“世為遷流,界為方位。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為界;過去、未來、現在為世。”《金剛經》中也有“四維上下”的說法。
佛教指出從空間上看,宇宙是沒有邊際的。從時間上看,宇宙是前前無始、后后無終的。宇宙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佛說宇宙“法而如是”,即客觀規律自然生成就是這樣的。
對遠古的人類,佛該怎樣說出這些超前深邃的知識體系呢?佛將“一個日月所照”,稱為一個世界。在這里佛用“一個日月所照”來比喻形象而正確的表達了這概念。
佛指出一千個世界組成一個“小千世界”!(注意,佛經里的數字大多都是比喻,比如這里的三千,只是比喻為數量級的多,而非指實數)。佛指出所在的此小千世界“猶如周羅”,也即不僅圓,還帶螺旋狀。
再進而一千個小千世界組成一個“中千世界”。
一千個中千世界組成一個“大千世界”,人們常將“大千世界”稱作“三千大千世界”。
佛說:所有的大千世界都在成、住、壞、空的過程當中遷流變幻、循環不息,沒有片刻的靜止。最后,佛說每個大千世界過去、現在、未來皆有佛出世,教化著那里的眾生。
我們所處的世界在佛教中被稱為“娑婆世界””(指地球人類所處的銀河系這個大千世界),“娑婆世界”的過去佛是燃燈古佛、現在佛是釋迦牟尼佛、未來佛為彌勒佛。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三千大世界
佛教理論中到底有多少個世界:無量。除了西方極樂世界外還有哪些世界:因數量太多,佛只略說十方佛(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上、下)、六方佛(東、南、西、北上、下)、三方佛(東、此界、西)等,作代表。
最常見的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現在佛是藥師琉璃光佛)、此娑婆世界(現在佛是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現在佛是阿彌陀佛)。
此外還有被大家所熟知的三千大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略稱“大千世界”。佛教說一日月照四天下,覆六欲天、初禪天,為一“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覆一二禪天,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覆一三禪天,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覆一四禪天,為一“大千世界”。一大千世界有小、中、大三種“千世界”,故稱三千大千世界。
一千個小千世界,叫做“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叫做“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因為它里面有小千、中千、大千,我們稱作“三千大千世界”,而三千大千世界為一個佛國土的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
因為它的結構是從小千,一千個小千是中千,一千個中千是大千,這個三千是講它組成的結構,而不是這個大千世界是三千個。
佛教里所說三千大千世界的范圍包括欲界、***和無***等。其中欲界諸天,主要有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稱為欲界六天,或直接稱為“六欲天”。假設我們以人類所在為起點,向上天道:
一、欲界六天
欲界:具有淫欲、情欲、***、食欲的有情眾生所居住的世界,因男女參居,故稱欲界。欲界的人出生是“胎生”,欲界中上至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中間包含人界所居住的四大部洲,下至無間地獄等。共有二十種各類生命形態的居住處所。
第一層四天王天,又稱地居天(因此天在須彌山山腰)。
第二層忉利天,也是地居天(因此天在須彌山頂,并未超出須彌山。四王天與忉利天都通稱為地居天)。
第三層是夜摩天,又稱時分天。(夜摩天以上都通稱為空居天)。
第四層是兜率天,也稱知足天,彌勒菩薩(即未來彌勒佛,因成佛之日在未來,故目前為菩薩道)現居于此天上。
第五層是化樂天。
第六層是他化自在天,這一層歸魔王波旬管轄。
欲界到此為止。
二、***十八天
***:遠離欲界淫欲、食欲而仍具有清凈色質的有情眾生所居住的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無有欲染,亦無女形,眾生的出生方式是“化生”。***的眾生所居住的宮殿非常高大,都是由色化生,一切都非常的殊妙精好。但因為尚有色質,所以稱為***。***又依禪定的深淺粗妙而分成四級,從初禪的梵天到四禪的阿迦膩吒天,共有十八天。
初禪三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
二禪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凈天。
三禪三天:少凈天、遍凈天、無量凈天。
四禪九天:無云天、福生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共十八天組成。這些天都有天王管理。
***到此為止。
三、無***四天
無***:只有受、想、行、識四心,而沒有物質的有情眾生所居住的世界。此界沒有任何物質之物,因此也沒有身體、宮殿、國土,只有心識住于深妙的禪定之中。此界在***之上,共有四天,又稱四無色、四空處。
第一空天:空無邊處天。
第二空天:識無邊處天。
第三空天:無所有處天。
第四空天:非想非非想處天。
在此非想非非想處天就是天之盡頭處了。
擴展資料
佛教觀點
1、否定宿命論
佛教否定宿命論,認為人有命運,但是不鼓勵人聽天由命,而是希望人開創命運。佛教主張諸法因緣而生,因此命運也是因緣生法。壞的命運可以借著種植善因善緣而加以改變。命運既然可以因為行慈悲、培福德、修纖悔而加以改變,因此命運并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
再壞的命運也能透過種種的修持而加以改造。相反地,好的命運不知善加維護,也會失卻墮落,所謂‘居安思危’,不能不戒懼謹慎!
2、緣起論
《中論》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義”。又說:“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即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生,既然是眾緣所生,就是無自性的,就是空的。
佛教認為,因緣不具備的時候,事物就消失了,這樣的一種現象就是“空”。那么,什么是因緣呢?因者是主要的條件,緣者是輔助的條件,主要的條件和輔助的條件都不具備的時候,就沒有事物的存在。因此,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具備主因和輔因。當因緣具備的時候,事物就存在;因緣不具備的時候,事物就消失。
緣起論是般若思想的基礎。般若重視“緣起”。《佛說造塔功德經》里有一個偈語:“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今天,我們不論站在什么立場上來看,這四句話都是對的,世界并不是神創造的,確實是由各種各樣的因緣、條件聚合而成的,這是佛教的根本道理,也是般若最核心的思想。“緣起”是我們理解般若思想的一個重點。
3、反對自殺
佛教認為人身難得。眾生在無量劫的輪回中,獲得人身的機會如“盲龜值木”,極為難得。對修學佛法來說,人身無八無暇、有十圓滿,是學習佛法最好的善緣條件。無論我們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追求世間的幸福生活,還是修學佛法,追求出世間的解脫利益,都要依靠這極為難得的寶貴人身。
傳印會長指出,佛教既反對殺生,也反對自殺,更倡導護生。對自殺行為,佛陀有明確的呵責和禁止:“汝等愚癡,所作非法!豈不聞我所說慈忍護念眾生,而今云何不憶此法?”并制定戒律:“若自殺身,得偷羅遮罪。”因此,所謂“自焚不違背教規教義”的說法是完全沒有根據的。
4、反對末日邪說
末日傳言沒有任何佛教經典依據,佛教是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給人歡喜的宗教,佛教徒不應該輕易相信和傳播世界末日的說法。佛教宣稱每天都是好日。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佛教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三千大世界
凈空法師---一尊佛國土,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年前世尊在講經,現在有人在定中見到,那就是時間沒有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一千零四頁,倒數第四行看起:
科題,「彼此同見」,分兩段,第一段是我們見到極樂世界,第二段是極樂世界見到我們。這個事實真相說明了空間是假的,時間也是假的。你看十萬億諸佛國土,兩個就在面前,從時間更久,以釋迦牟尼佛來說,距離我們三千年,三千年前世尊在講經,現在有人在定中見到,那就是時間沒有了。智者大師,我們相信他不會講妄語,天臺宗了不起的一位大成就者。他讀《法華經》,讀到「藥王品」他入定,定中見到釋迦牟尼佛在靈鷲山講《法華經》,他坐在那里還聽了一座,就是聽了一堂課,出定之后告訴大家,靈山一會現在還沒有散,他有緣親自參加,這是什麼?時間沒有了。智者大師去我們一千多年,去釋迦牟尼佛也是一千多年,證明時間空間不是真的。一切法總在遇緣不同,我們遇到這個緣,能看到過去,能看到未來,能看到現前不同維次空間活動的真相。什麼人有這個能力?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個個具足,沒有一個是例外的,所以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變成三途,變成地獄,都在妄念不同。記住,這個念是妄念,不是正念。如果是正念,我們就見到阿羅漢的境界,菩薩的境界,佛的境界。世尊說這部經,在這個法會上,這正念,所以能夠見到西方凈土依正莊嚴。現在我們看經文:
【爾時極樂世界。過于西方百千俱胝那由他國。】
這就是《彌陀經》上所說的「十萬億佛土」。
【以佛威力。如對目前。】
兩土如來的加持,釋迦牟尼佛的加持,阿彌陀佛的加持,這個境界凡夫也見到了,就像在目前一樣。
【如凈天眼。觀一尋地。】
像清凈的『天眼』,看多遠?看『一尋地』。「一尋」是八尺,距離很近。我們現在面對著電視機,大概就八尺,就真的在目前。我們看念老的注解。『過于』,過是經歷、經過。『西方』,一直朝西方。超過,超過多少?『百千俱胝那由他國』。俱胝那由他是印度數字的單位,《彌陀經》上把它翻成十萬億佛國土,就過于十萬億佛國土,極樂世界就現前。念老的注解里說得好,「極樂不離自心,理也」。自心沒有距離,自心沒有先后,沒有先后就是沒有時間,沒有遠近就是沒有空間,完全是一心。天臺大師在《止觀》里面講得好,最后一句話做總結,遍法界虛空界,包括一切諸佛剎土,他說總在一心,都是一心生的、一心現的、一心變的,阿賴耶也沒有離開一心。總在一心,這句話說得好。所以不離自心,這是理。「過于西方百千俱胝那由他國」,這是事。有理有事,但是怎麼樣?「理事無礙,故十萬億程,即在目前」。極樂世界距離我們十萬億佛國土,不是十萬億里。一尊佛國土,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換句話說,極樂世界距離我們,這當中有十萬億個大千世界,這個距離就遙遠了。一個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區,他教化的范圍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所以說十萬億佛國土,這個時候距離沒有了,就在眼前。
「故《觀經》云」,這釋迦牟尼佛講《觀無量壽佛經》的時候說的,「阿彌陀佛去此不遠」。明白的人知道就在眼前,迷惑的人覺得很遠,十萬億佛國土的那一邊。「會眾誠感」,這兩個字很重要,真誠心就得到感應,我們用真誠心去感,自然就有應。學佛、學圣賢從哪里學起?就從真誠學起,你的真誠心現出來,你就是圣賢。剛剛現出來,小圣、小賢,從這個地方慢慢擴充,擴充需要多少時間不一定,因人而異,因心而異,全在自己。外面境界實在講是沒有干涉的,干涉從哪里來?干涉是自己去攀緣。外面的境緣我們不攀它,它對我們一點妨礙都沒有,我們攀緣問題就來了,就受到障礙,不攀緣,是決定不受障礙的,這個道理一定要懂。然后我們才真正肯定,不再懷疑,一切法從心想生,自己的心想。自己心里頭有真誠,你就入了大圣大賢、諸佛菩薩的境界,心里面還有貪瞋癡慢、還有七情五欲,這是六道的境界。
講過,佛經上講,大千世界中就有十億個太陽系。而且都有生物。請在百度搜大千世界,有具體的解釋。
?大千世界,僅僅還是講我們這個世界,宇宙中有無窮個大千世界。
一沙一世界,這是佛經上的話,表示任何地方都有眾生。
關于佛說宇宙有多少眾生的內容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