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文劉麗麗
近日,國家能源集團開工了首個風電場“以大代小”技改項目——國華投資廣東汕尾紅海灣16MW改建項目,這也是廣東省首個取得“以大代小”風電技改備案的項目。
在2021年12月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風電場改造升級和退役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出,“鼓勵并網運行超過15年的風電場開展改造升級和退役。”
國華汕尾紅海灣風電場改建項目位于廣東省汕尾市紅海灣經濟開發區施公寮半島。該項目中標企業明陽智能有關人士介紹,紅海灣風電場自2003年起商運,至今已19年,項目位于臺風多發區,現僅存9臺660kW風機,風機利用率低、發電效率低。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綜合處處長陳永勝8月24日透露,《風電場改造升級和退役管理辦法》已結束征求意見,國家能源局力爭在近期完成程序發布,為風電場改造升級和退役管理提供政策依據。
這個已悄然啟動的市場,賽道正在逐漸明晰。
改不改開發商做主頭部企業已開始布點
征求意見稿中提到,“開發企業自主向省級能源主管部門提出風電場改造升級和退役申請。”也就是說,是否改造升級是由開發商自己決定的。
風電場改造升級和退役中,行業最關注的是風電場“以大代小”問題。風電機組“以大代小”中的“大”通常為3MW以上機組,“小”通常為1.5MW及以下的運行機組。
如何解決老舊機組存在的安全隱患大,運維成本高,發電收益低等問題,開發商需要考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金風慧能產品中心副總經理兼風機優化產品線總監岳健表示,從老舊風電場的分布結構來看,“以大代小”升級改造的主要市場主體是國企和央企。
他認為,市場主體是否進行改造,主要有三方面因素影響。“首先是目前風電場的運行情況,比如是否存在重大安全隱患、風電場經營狀況等,其次是規模化發展的戰略需求,比如改造后帶來的增量空間等;第三是規模化設備資產拆除后,拆除設備處置以及財務方面如何合規性處置,也是國企和央企運營商必須考慮因素。”
“除此之外,老舊風電場技改升級將受到政策細化及落實、電網負荷消納、生態環保、土地政策、舊機循環利用等相關政策影響。”岳健說。
岳健透露,金風科技已經取得了《再生資源回收資質》,并進行了備案,也完成了退役回收能力搭建和技術儲備,并布局了消納網點。如,烏魯木齊達坂城金風科技有限公司營業范圍中增加了“再生資源回收(除生產性廢舊金屬)”、“資源再生技術研發”及“再生資源銷售”的經營范圍,并在當地環保部門備案。
他介紹,風電技改包括以大代小、整機替換、專項技改(葉片優化、梯級更換、智能優化系統、深度治理)三大類,風電場改造應根據不同項目特點,采用不同技改方案,以達到投資、經濟效益、環境、社會等綜合效益最大。“比如,針對南方某風電場,從應用場景、安全適應性、邊界條件下的提升基準值進行評估,選擇了葉片延長方案。通過制定適用于該風場的機組增效方案,葉片延長結合仿生小翼,每臺機組的發電量提升均高于6%。”
“根據行業統計數據,截至2021年底,我國運行超過15年的風電場累計容量約585萬kW,這是改造升級的潛在目標市場。”岳健表示,截至目前,市場已完成或者正在招標、建設的“以大代小”類項目,超過110萬kW。
他認為,從中長期來看,隨著運行超過15年的風電場累計規模快速增長,我國風電改造市場也將迎來重要的增長期,到2025年,運行超過15年的風電場累計容量將超過4400萬kW。
等容還是增容,賬怎么算?
對于老舊風電場升級改造,有的省份已經出臺了地方政策。“寧夏***自治區已于2021年出臺明確辦法,支持風電場退役升級增容。”中國物資再生協會風光設備循環利用專委會人士透露。
“業內對風電場退役都有很高期待,希望將原有較舊設備改用新設備,用于提升發電量和提高發電規模,各電力集團在積極試點摸索改造方案。”上述人士表示,該專委會將在國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張家口組織關于風光設備循環利用技術發展的交流活動,“退役遇到的困難是無政策可依,待政策推出即可規模化行動。”
寧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2021年8月發布了《自治區發展改革委關于開展寧夏老舊風電場“以大代小”更新試點的通知》。其中有些內容值得注意。
比如,開發企業可以根據情況選擇兩種模式之一實施。
“等容更新”模式,就是在可增容規模有限、經濟性較差、增容部分不具備接入條件等情況下,按投資最低、手續最簡原則在原風機機位范圍內擇優選擇可用機位新建風電機組,或按技術經濟最優原則在場址范圍內重新選擇可用機位新建風電機組。
“等容更新+增容”模式,是統籌考慮場址范圍內土地和風能資源,在完成“等容更新”后,若可增容規模較大、經濟性可觀、增容部分具備接入條件,可在場址范圍因地制宜開展項目增容。
為了保證政策的延續性,該通知要求,“老舊風電場更新須在項目原場址范圍內進行且容量不得突破原核準容量,完成更新后補貼等沿用原項目相關政策”,“支持企業完成老舊風電場更新后充分挖掘剩余土地、風能資源價值,在原場址范圍內開展項目增容,增容按照新增風電項目管理。”
該通知還提到,等容更新項目延續原項目電價補貼政策執行到期,到期后按新增并網項目執行電價。簡單來說,大約就是等容老政策,增容新政策,其中主要就是補貼政策。
寧夏方案確定電價補貼標準主要看容量,國家能源局征求意見稿的標準主要是看電量。
國家能源局征求意見稿中的說法是:運營期未滿20年且累計發電量未超過改造前項目全生命周期補貼電量的改造升級項目,按照相關規定享受中央財政補貼資金,每年補貼電量為改造前項目全生命周期補貼電量的5%(實際發電量未達到改造前項目全生命周期補貼電量5%的,補貼電量按實際發電量執行)。風電場完成改造升級后,運營期滿20年或累計發電量超過改造前項目全生命周期補貼電量,不再享受中央財政補貼資金。
征求意見稿還提到:風電場改造升級項目上網電價補貼電量部分按原項目電價政策執行,其余電量部分按項目重新備案當年電價政策執行。
至2021年12月1日為止,寧夏發改委公布的寧夏老舊風電場“以大代小”更新試點項目已達51個。國家能源局最后定稿方案中補貼和電價方面會如何安排,尚需拭目以待。
金風慧能產品中心副總經理兼風機優化產品線總監岳健表示,由于能源局尚未發布“以大代小”改造正式文件,增容規模和部分執行環節仍不是特別明確,大部分運營商仍在研究評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