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主辦,內蒙古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內蒙古科技大學共同承辦的“稀土新材料產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高級研修班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舉辦。來自全國各地40余位專家學者和近百位學員采取線上線下方式參加了研修。各個領域的專家在4天學習時間里,分別為學員帶來了多場高質量的專題講座。
開班儀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衛在致辭中回顧了稀土永磁材料發展歷程,闡釋了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對促進稀土新材料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意義。內蒙古科技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趙增武希望廣大學員通過此次研修學習,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多貢獻。
鋼鐵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正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方以坤以“稀土磁性材料科技創新”為題開啟了研修班的首場講座。方以坤從稀土產業鏈、研發進展、專利分析等幾個角度介紹了稀土磁性材料的基本情況、科技創新和專利布局。
方以坤呼吁,稀土作為不可再生的戰略資源,需進一步健全稀土新材料科技創新體系和知識產權體系,促進我國稀土資源優勢有效轉化為經濟優勢、技術優勢和產業優勢。
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韓秀成進行了“大力提升知識產權運用能力,激勵和保障高水平創新與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講座。韓秀成從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的重要發展、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若干問題思考及典型案例等幾個方面強調了地理標志、與實際相結合的發展道路、高創新高質量發展、知識產權定位的重要性。
科技部科技人才中心原副主任郝強為學員做了題為“從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應具備的能力與素質”的講座。郝強從科技成果轉化的形勢與任務、科技成果轉化相關法規政策、技術經理人能力與素質要求等方面進行闡述。郝強指出,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創新的“最后一公里”,關系科技創新的成敗,因此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增加技術市場交易額,是技術經理人隊伍肩負的使命與責任,提升技術經理人隊伍的能力、素質和質量尤為重要。
海市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吳壽仁為學員做了“科技成果轉化方式與途徑”的講座。吳壽仁從科技成果、職務科技成果,科技成果轉化及其方式,科技成果轉化途徑,獎酬金政策及個稅優惠政策等方面進行了詳細介紹。
包鋼(集團)公司首席技術專家(稀土磁性材料)、包頭稀土研究院磁制冷材料團隊帶頭人黃焦宏為學員做了題為“稀土磁制冷技術和永磁磁路設計應用”的講座。黃焦宏深入淺出地介紹了磁制冷及應用、稀土永磁材料應用等內容。黃焦宏指出,磁制冷是利用磁性材料所具有的磁熱效應實現制冷,具有耗能低、無污染等優點,是替代當前氣體制冷的理想技術,可以應用在冰箱、空調等領域。包頭稀土研究院是國內最早開展磁制冷研究的單位之一。
創客總部/創客共贏基金創始合伙人、北創投(遠京基金)合伙人李建軍為學員做了“資本視角下的科技成果轉化”的講座,并提出科技項目投資分為原始創新的孵化,技術商業化和產業化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的投資策略側重點都有所不同,要以技術轉化帶動產業發展,以產業融合促進技術創新。
高研班負責人表示,本次高研班旨在提升我國稀土領域創新驅動力和競爭力,加快稀土關鍵應用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培養造就一批創新型、應用型、技術型人才,形成稀土領域科技成果轉化高端人才可持續供給模式,加速釋放科技成果轉化潛能,促進稀土新材料領域產學研協同創新。(記者馬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