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8月23日訊(記者郭松嶠)8月22日,海南省人民***印發《海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簡稱《方案》)。其中,《方案》提出,到2030年,海南全島禁止銷售燃油汽車。對此,熟悉海南經濟的當地學者表示,這將從根本上改變海南的交通方式和城市治理機制,同時帶動先進制造業發展,在新一輪汽車產業變革中占據領先地位。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海南邁出的這一大步,無疑利好電動汽車行業。其他省份會不會也結合自身情況跟進,還需拭目以待。
近期,包括海南在內多個地方***、國家部委密集公布碳達峰實施方案。未來哪些地區可能會率先實現碳達峰?分析人士指出,經濟發達的省份會早日實現碳達峰是大趨勢。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會相對先實現碳達峰,還應該率先承諾實現碳中和。
到2030年全島全面禁止銷售燃油汽車,“將在新一輪汽車產業變革中占據領先地位”
《方案》明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至22%以上,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0%以上。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力爭提高至54%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相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順利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等。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郭達接受財聯社采訪時表示,從內容看,《方案》有三方面亮點。一是將碳達峰納入經濟社會發展整體布局,就涉及的能源結構、產業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城鄉結構、科技結構、治理結構等重大結構轉型問題進行了安排;二是以爭做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優等生”為主要目標,提出了一批符合海南實際,在全國具有引領和示范作用的重大工程;三是突出制度創新,就推進碳達峰涉及的關鍵性規則、標準方面積極探索。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還提出,到2025年,公共服務領域和社會運營領域新增和更換車輛使用清潔能源比例達100%。到2030年,全島全面禁止銷售燃油汽車。除特殊用途外,全省公共服務領域、社會運營領域車輛全面實現清潔能源化,私人用車領域新增和更換新能源汽車占比達100%。
據了解,中改院課題組曾于2018年4月向海南省委省***提交了《未來5年全島取消燃油車,全面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的建議(12條)》。對此,郭達認為,這這不僅能提升海南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表率,而且從根本上改變海南的交通方式和城市治理機制,形成海南生態環境建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也將通過完善基礎設施,支持發展“新能源車+智能網聯汽車”模式等,帶動先進制造業發展,在新一輪汽車產業變革中占據領先地位。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接受財聯社采訪時也表示,整體來看,此次海南發布的《方案》都是很標準的動作,最大亮點就是提出到2030年,海南全面禁止銷售燃油汽車。“這對電動汽車行業無疑來說是一大利好,海南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其他省份會不會也結合自身情況跟進,還需拭目以待。”
能源消費彈性系數通常反映了能源消費與國民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它是一定時期能源消費增長率與同期國民經濟增長率的比值。郭達對記者表示,海南在實現經濟增長的同時,通過產業結構優化等方式逐步降低能源消費彈性系數。但從絕對值來看,2019海南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為0.75,高于全國同期25%。
郭達表示,自由貿易港建設將帶動海南經濟的快速增長。例如,《海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了“地區生產總值實現年均增長10%以上”的目標要求。從1999-2019年間的數據看,海南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增長基本同步。隨著海南市場流量的增長、產業投資活動的增加等,將對實現碳達峰提出現實挑戰。這需要海南在貿易、投資領域的清潔機制方面加大探索,對接國際先進水平;同時,按著《方案》要求,在能源領域的科技結構、供給結構及產業結構、城鄉結構等方面破題發力。
各地雙碳方案加速落地,未來哪些地區可能會率先實現碳達峰?
自去年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后,工業領域、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等國家級“雙碳”也陸續發布。
在頂層設計指引下,多地也在加快推動“雙碳”實施方案落地。
例如,《吉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7.7%。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重慶市出臺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8%。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80%以上;《廣東省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裝機比重達到48%左右。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35%左右。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80%以上。此外,上海市、湖南省等多地明確提出,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分別達到25%、25%。
根據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比較來看,廣東、重慶等地的這一目標均高于全國目標。
未來哪些地區可能會率先實現碳達峰?
林伯強認為,決定一個地區實現碳達峰速度的,主要有三個因素,分別是經濟發展水平、能源結構以及領導重視程度。“總體來看,經濟發達的省份會早日實現碳達峰,這是大趨勢。但最后實際情況也會根據各地發展產生變化。”
林伯強同時指出,一般來說,如果按城市來看的話,像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會相對先實現碳達峰,這些城市本身就沒有多少排放,實現碳達峰比較容易。“所以這些條件比較好的城市應該有魄力,不僅要率先承諾碳達峰,還應該率先承諾實現碳中和。”
對于山西、內蒙古等能源地區實現碳達峰有何挑戰,林伯強表示,能源大省和地區生產煤炭未必排放就多,因為這些地區的煤炭賣到各地,不算本地的。但同時這些中西部的能源大省和地區承接了很多東部轉移過去的高耗能產業,還有一些發達省份不愿意做的項目,這是能源大省實現碳達峰所面臨的的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