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德尚玉實習生劉雨青王彤燁北京報道8月23日,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在生態環境部舉行8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COP15第二階段會議將于2022年12月7日至19日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所在地加拿大蒙特利爾市舉辦,會議最重要的標志性預期成果就是通過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為了推動‘框架’的談判和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進程,中方作為主席國一直不遺余力地發揮領導力和協調作用。”
COP15的全稱是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劉友賓介紹,從《昆明宣言》中反映出的共識來看,“到2030年扭轉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的趨勢”“到2050年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愿景是大家共同的期盼,也需要各方充分參與。
劉友賓表示,在未來的幾個月,中方作為主席國,將在現有階段性共識和政治推動力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領導力、協調力、推動力,就重點議題和重要日程與各方進行協調,堅持公平、透明、締約方驅動的原則,確保最廣泛的參與,同時要充分借鑒和吸取“愛知目標”執行中的經驗和教訓,完善和強化保障機制,推動構建兼具雄心和務實平衡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體系。
1993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的正式生效,標志著人類保護地球生物資源進入新紀元,而每兩年召開一次的締約方大會則是《生物多樣性公約》的最高議事和決策機制。
中方為COP15第二階段會議籌備和“框架”談判發揮領導力和協調作用。劉友賓介紹,自COP15第一階段會議以來,中方已經組織召開了34次主席團會議,為相關會議籌備和談判進程提供組織安排和指導意見。今年7月,黃潤秋部長作為COP15主席,應邀出席2022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高級別政治論壇部長級圓桌會,期間就推動COP15第二階段會議成功召開、達成“框架”與各方廣泛進行溝通協調。
COP15作為十年以來最大規模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會議承擔著審議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制定2020年至2030年新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的階段性里程碑作用,而這最重要的標志性預期成果,將于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所在地加拿大蒙特利爾市舉辦的COP15第二階段會議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