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兩天一次大宗交易。
從萬眾爭奪的“寵兒”,到競相拋售的“棄子”,對東方雨虹(002271.SZ)而言,只隔一份半年報的距離。
8月23日,“防水茅”東方雨虹盤中放量跌停,收盤時仍跌9.96%,全天成交量達到37.42億元,創年內新高。
大跌的誘因,是業績大幅下滑。盤后數據顯示,四家機構合計凈賣出近該股近4.65億元,相當于當天賣盤的26%左右。早在二季度,機構投資者就已開始大手筆減持。
今年7月5日,東方雨虹突然閃崩。與這次一樣,背后也是機構的大量拋盤。
面對沒有明顯利空的大跌,投資者當時就建議該公司提前披露業績預報,但該公司雖然回應稱股價與經營有關,并進行了小規模回購,卻始終沒有披露業績預報。而機構投資者的減持步伐卻出現了加快跡象。
交易數據顯示,從閃崩后的7月6日到8月18日,短短30多個交易日,東方雨虹就發生了18次大宗交易,而其中17次的賣方為機構,累計賣出金額高達9.6億。
機構大手筆減持
8月23日,東方雨虹開盤即大跌近5%,并在隨后不到半小時內,跌幅就快速放大到9%以上,并在臨近尾盤時一度跌停。31.74元的收盤價,雖將跌停打開了1分錢,但跌幅仍達9.96%,最新市值為799.73億元。
東方雨虹股價大跌,直接誘發因素是業績大幅下滑。8月22日晚間披露的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3億元,同比增長7.57%,但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分別為9.66億元、8.9億元,同比分別大幅下降了37.13%、38.48%。
作為防水材料行業龍頭,東方雨虹向來是機構重倉股。東方財富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共有262家機構持有東方雨虹,持股數量7.93億股,持股比例為31.51%,其***募基金持有3.65億股。
而機構蜂擁出逃,也成為東方雨虹23日大跌的推手之一。當天,該股成交額37.42億元,其中機構買賣金額就超過6.3億元,占比接近17%。如果按單邊計算,賣盤占比更是達到26%左右。
盤后數據顯示,23日東方雨虹賣出前五中,賣三至賣五均為機構專用席位,賣出金額分別達到1.72億元、1.55億元、1.35億元。買三亦為機構,買入金額8227萬元,賣出金額8518萬元。機構合計凈賣出近4.65億元。
早在今年上半年,機構就開始減持東方雨虹。3月底,共有245家機構持有東方雨虹,持股數量8.33億股,持股比例33.06%。據此計算,今年二季度,機構凈減持約4000萬股,總持股比例下降了1.56個百分點,其中基金凈減持3000萬股。
不少重倉的基金、外資機構,都在二季度大幅減持。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底,其前十大股東中,德弘美元基金二期、睿遠成長價值混合基金、UBSAG(瑞銀集團)分別持有4596.9萬股、3373.8萬股、2664.4萬股,報告期內減持722.7萬股、345.6萬股、2429萬股。
上述機構減持的時間,主要集中在今年二季度。數據顯示,今年3月底,上述三家機構分別持有東方雨虹5319.6萬股、3822.9萬股、4056.4萬股。
除了上述機構,其他外資機構減持力度更大。今年一季末,摩根大通、美林國際還分別持有東方雨虹6916.2萬股、4036.3萬股,但在半年報中,均已退出前十大股東名單。
不過,也有機構在二季度增持。以富國天惠精選(LOF)為例,該基金已連續兩個季度加倉,持股數量從去年底的1299.85萬股,增加到一季末的1624.58萬股后,又在二季度末增加到2031萬股。
此外,匯添富價值精選的持股數量,也從去年底的1278萬股,增加到今年6月底的1934.26萬股,一季度、二季度分別增持了234萬股、423萬股左右。
“爆雷”前扎堆大宗拋售
市場對東方雨虹業績的擔憂,并非突然產生。因為投資者擔心業績下滑,其股價此前已經發生過閃崩。
交易信息顯示,7月5日,開盤后約一個小時,東方雨虹便突然快速跌停,雖然盤中幾經起伏,但最終仍報收于46.63元,全天跌幅為9.98%,市值蒸發約130億元。
隨后,投資者在互動平臺詢問原因時,直接將此次暴跌與該公司業績聯系起來,數次建議該公司采取干預措施,并提議提前披露上半年業績預報。
東方雨虹的業績壓力,早在一季度就已顯現出來。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東方雨虹營收為63.09億元,僅完成全年400億元目標的15.77%;凈利潤3.17億元,同比僅增長7.07%。
就在暴跌前的7月2日,東方雨虹還披露,已于2021年11月10日到今年6月30日,動用資金4.94億元,回購股份1155.9萬股。
不過,在回應投資者時,該公司并未直接回復業績情況,僅稱業績上下波動幅度未達到50%的披露標準,股票價格波動不僅與公司自身經營情況有關,也受資本市場環境、所屬板塊市場表現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實際上,在沒有直接利空出現的情況下,機構投資者的大量拋售,可能是東方雨虹當天跌停的直接誘因。
龍虎榜數據顯示,當天,買入東方雨虹最多的前五個席位中,買一、買二、買五三個席位均為機構專用,買入額分別為1.3億元、8256萬元、5413萬元,合計買入額為2.67億元。
而賣出前五中,除了賣四之外,其他四個席位,清一色都是機構專用,合計賣出金額達到4.45億元左右。扣除上述買入后,機構當天凈賣出額近1.8億元,而且賣一、賣二拋售金額均在億元以上,分別達1.4億元、1.38億元。
7月5日大跌之后,東方雨虹還進行了小規?;刭彙8鶕?月1日披露,截至7月底,該公司已累計動用資金5.44億元,回購股份1276.5萬股,回購數量較上月底增加了約121萬股。
但這未能阻止機構減持的步伐。相較于上半年,減持步伐反而還有所加快。深交所數據顯示,3月1日至6月30日,東方雨虹共發生大宗交易共25次。而7月1日至8月18日,短短34個交易日里,大宗交易數量就達到21次,其中7月6日之后就發生了18次——這意味著,每平均不到兩天,東方雨虹就有一次大宗交易產生。
如此頻繁的大宗交易,賣方卻幾乎全部來自機構。深交所披露顯示,上述大宗交易中,賣方為清一色機構專用席位的就有17次。只有7月8日的賣方,為國信證券深圳寶安興華一路營業部。
機構席位的賣出金額也相對較大。第一財經根據交易所數據統計,上述18個交易日中,東方雨虹大宗交易賣出金額合計接近9.8億元,其中機構賣出金額達到9.6億元左右,占比超過90%。
機構賣出的主要時間,集中在7月中下旬和8月中上旬。披露顯示,7月12日至22日,機構賣出金額合計達到4.1億元左右,8月4日至8月12日則賣出近3.5億元。
在這種情況下,東方雨虹股價繼續下挫。7月6日至8月22日,其股價從最高點的47.39元,一路跌至8月22日的35.25元,期間累計下跌26%左右。
機構的拋售步伐,為何陡然加快呢?
誰在拋售?
雖然無法得知究竟是哪些機構在精準出逃,但部分金額較大的拋售,極有可能來自同一家機構。
深交所數據顯示,7月20日,一機構席位通過大宗交易賣出東方雨虹2.05億元。此后的7月22日、8月8日,也各有一個機構席位,分別賣出9882.6萬元、1.1億元。而這三筆大宗賣出的接盤方,均為高華證券北京金融大街營業部,買入金額合計超過4.1億元。
截至6月底,東方雨虹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共有六家內外資機構投資者,其中持股最少的1984.1萬股。而持有該股的全部機構中,同期持股數量多于1000萬股的也只有9家。
除了持股較多的機構,持股較少的機構,可能同樣也在減持。數據顯示,7月28日、29日,兩家機構分別賣出東方雨虹3299萬元、1961.8萬元,而接盤方中均包括國泰君安深圳深南大道京基一百營業部,買入金額超過4400萬元。
根據交易所披露數據,高華證券北京金融大街營業通過上述大宗交易,接盤的東方雨虹股票數量約為985萬股,而國泰君安深圳深南大道京基一百營業部接盤數量則接近100萬股。
頗為奇怪的是,頻繁大宗交易賣出的同時,卻出現了一些機構買入其他買盤的情況。8月16日至8月18日,各有一家機構賣出東方雨虹1349萬、429.6萬元、1710萬元后,又分別被另一對應機構全部買入。而類似的情況,7月12日、15日、8月4日也曾出現。
此外,一些機構大筆賣出的同時,又在同一天大筆買入。以8月12日為例,兩機構共計大宗交易賣出1.65億元的同時,又買入了東方雨虹同樣數額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