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對于蟾酥用量和蟾酥的用量功效與作用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您好,以下外用用量僅供參考。;蟾酥適量、生川烏30、七葉一枝花50g、紅花50g、莪術50g、冰片50g.
蟾酥是蟾蜍表皮腺體的分泌物,白色乳狀液體,有毒。干燥后可以入藥。呈扁圓形團塊狀或片狀。棕褐色或紅棕色。難么,蟾酥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下面來看看吧。
蟾酥是蟾蜍表皮腺體的分泌物,白色乳狀液體,有毒。干燥后可以入藥。呈扁圓形團塊狀或片狀。棕褐色或紅棕色。難么,蟾酥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下面來看看吧。
一、蟾酥的功效與作用
蟾酥的功效
蟾酥別名蟾蜍眉脂、蟾蜍眉酥、癩蛤螞漿、蛤蟆酥、蛤蟆漿、乳蟾酥、酒蟾酥,蟾酥的功效有消腫止痛、解毒辟穢,蟾酥的作用是治癰疽疔瘡、咽喉腫痛、風蟲牙痛、牙齦腫爛、痧癥腹痛,蟾酥用藥禁忌是外用蟾酥不可入目;孕婦禁服蟾酥。
藥名:蟾酥。
功效分類:外用藥;消腫藥。
別名:蟾蜍眉脂、蟾蜍眉酥、癩蛤螞漿、蛤蟆酥、蛤蟆漿。
性味:味辛;性溫;有毒。
功效:消腫止痛;解毒辟穢
主治:癰疽疔瘡;咽喉腫痛;風蟲牙痛;牙齦腫爛;痧癥腹痛。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摻膏藥內貼、心力衰竭、休克等癥。
來源:為蟾蜍科動物中華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近緣種的耳后腺分泌的白色漿汁加工而成。
炮制***:
乳蟾酥:系用鮮牛奶浸漬,取蟾酥塊搗碎,置磁盆中加入鮮牛奶。時時攪動,至全部溶化成稠膏狀,職出置盆中,放通風潔凈處隙干,碾成細粉。。但夏季炎熱時不宜采用,固易于酸敗。(每蟾酥10斤,用鮮牛奶20斤)
酒蟾酥:取蟾酥塊搗碎,置磁盆中加入白酒浸債。時時攪動,至全部溶化成稠膏狀,職出置盆中,放通風潔凈處隙干,碾成細粉。(每蟾酥10斤,用白酒20斤)
蟾酥的作用
蟾酥能解毒,消腫,強心,止痛,蟾酥治疔瘡,癰疽,發背,瘰疬,慢性骨髓炎,咽喉腫痛,小兒疳積,心衰,風、蟲牙痛。
1、蟾酥治疔腫:蟾酥一枚,為未,以白而和黃丹丸如麥顆狀,針破患處,以一粒納之。(《濟生方蟾酥丹)
2、蟾酥治諸般痧證:上西黃一錢蟾酥五錢?真茅術—兩飛凈朱砂五錢?明雄黃五錢麝香一錢六分?丁香五錢.共為極細末水泛為丸?如肥芥子大.輕者一粒重者二粒?噙于舌底化完立愈.(《絳囊撮要》蟾酥丸)
3、蟾酥治疔黃及一切惡瘡:?蟾酥、輕粉各一錢,以川烏、蓮花蕊、朱砂各二錢半,乳香、沒藥各二餞,窟香半錢。上為細末,糊丸菀(豌)豆大。每服一九,病重者二丸,生蔥三五莖搗爛,包藥在內,熱酒和蔥送下,取汗。(《玉機微義》蟾酥丸)
4、蟾酥治一切牙疳齒齦蝕爛?口臭出血:蟾酥、輕粉(別研)、定粉、人中白和一錢麝香一字(別研).上件為細末.臨臥?鹽湯漱口了貼藥末在患處用薄紙蓋之.(《楊氏家藏方》必勝散)
5、蟾酥治內療:蟾酥,取時用桑葉一小錢大,入蟾酥揉和得所,丸如念珠,陰干用,病勢重者用二粒,輕者用一粒,著病人舌內噙化,化后良久,用并花水灌漱,再用雄黃丸七丸,冷茶渭吞下,得臟腑利數行。(《急救仙方》蟾酥丸)
6、蟾酥治小孩子疳瘦:蟾酥眉脂,以朱砂、麝香為丸,如麻子大,空心一丸。(《藥性論》)
7、蟾酥治發背癰疽,無名腫毒,惡毒療瘡:蟾酥二錢,血竭二錢,蝸牛甘個(瓦上焙干,肉殼俱用),銅綠二分半(與上三味同研),枯白礬一錢,輕粉二錢(二味同研),朱砂三錢(研細,留一錢為衣)。上為細末,用人乳計為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搗蔥二根令爛,裹藥三丸在內吞下,熱酒送之。(《古今醫鑒》化生丸)
8、蟾酥治被傷風病:蟾酥二錢(湯化為糊),干蝎(酒炒)、天麻各半兩。為末,合搗丸綠豆大,每服一丸至二九,豆淋酒下。(《圣惠方》)
9、蟾酥治時邪病毒,爛喉丹痧,喉風喉癰,雙單乳蛾諸癥,茶湯不能進者;并治療瘡對口,癰疽發背,腸癰,腹疽,乳癰,乳巖,一切無名腫毒;兼治小兒痰急驚風,肺風痰喘危在頃刻:關西黃一錢五分,杜蟾酥一分五厘(燒酒化),上辰砂一錢五分,粗珍珠一分五厘,當門子一分五厘。上藥共研細末,米漿為丸,如芥菜子大,以百草霜五分為衣,每服五丸、七丸、十丸不等,視病勢輕重服之。(《喉科心法》六神丸)
10、蟾酥治風蛀諸牙疼痛:蟾酥少許,巴豆(去油,研如泥)、杏仁(燒焦)。上共研如泥,以綿裹如粟米大。若蛀牙塞入蛙處,風牙塞牙縫中,吐涎盡。(《景岳全書》蟾酥膏)
11、蟾酥治喉痹:皂角、草烏頭各等分。研細末,用蟾酥調合為小丸(小豆大)。每研一丸,點患處。(《吉林中草藥》)
12、蟾酥治牙痛:蟾酥一字(湯浸,研)。上藥和研為丸如麻子大,每用一丸。以綿裹干病處咬之,有涎即吐卻。(《圣惠方》)
13、蟾酥治瘡瘍腫木硬:蟾酥、麝香各一錢。各同研極細,以兒乳汁調如泥,入磁合內盛,干,不妨,每用少許于腫處,更以膏督藥敷之,毒氣自出,不能為瘡,雖有瘡亦輕。(《素問病機保命集》針頭散)
14、蟾酥治腫毒:蟾酥、石灰各等分。和勻成小講,貼瘡頭上,以膏蓋之即破。(《經驗廣集》蟾靈膏)
15、蟾酥治一切惡瘡:蟾酥、干胭脂、輕粉、朱砂、穿山甲各二錢,百草霜不問多少。上為細末,丸如黃米大。每服五、七丸,加至八、九丸,用蔥一根,刀剖開,將藥包裹在里,用生絲線縛,文武火燒蔥熟,:將蔥帶藥,口內嚼碎溫服,用衣服蓋之,汗出為效。(《普濟方》蟾酥托里丸)
16、蟾酥治瘰疬:?蟾酥如大豆許,白丁香十五枚,寒水石些少(煅),巴豆五粒,寒食面些少。上各另研,和作一處,再研,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用一九或二、三九,納入針竅中。如膿未盡,再用數九,以膿盡為度。(《醫學正傳》蟾酥膏)
17、蟾酥治癰疽初起,木腫作痛,皮色不紅者:酥片一錢,蝎尾四餞,甲片、娛蟻、藤黃、雄黃、乳香、沒藥、川烏各二錢,草烏一錢,銀朱二錢,麝香三分。研極細末,摻膏藥內貼。(《藥啟秘》蟾酥散)
二、蟾酥的食用***
蟾酥散1
處方:酥片1錢、蝎尾4錢、甲片2錢、蜈蚣2錢、藤黃2錢、雄黃2錢、乳香2錢、沒藥2錢、川烏2錢、草烏1錢、銀朱2錢、麝香3分。
制法:上為極細末。
主治:癰疽初起,木腫作痛,皮色不紅者。
用法:摻膏藥內貼。
摘錄:《藥奩啟秘》
蟾酥散2
處方:蟾酥1字、蘆薈1字(別研)、黃礬1分(枯過)、草烏頭1分(燒灰留性)、膽礬1分(枯過)、五倍子半兩(燒灰)。
制法:上為細末,入麝香少許,再研令勻。
主治:小兒牙疳,蝕爛齒斷,漸侵唇口。
用法:用綿裹著頭,蘸藥少許,點患處。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八
蟾酥散3
處方:蟾酥2錢、蚤休1錢5分、全蝎2錢、銀消1錢、炙乳香1錢、炙沒藥1錢、毛菇1錢、藤黃1錢、明雄1錢、大蜈蚣1條、西月石1錢、朱砂1錢、雞內金1錢、掃盆8分、原寸3分、冰片3分。
制法:上為細末,乳至無聲。
主治:一切癰疽初起外癥。
摘錄:《青囊立效秘方》卷一
三、蟾酥的用藥禁忌
1、蟾酥外用不可入目。
2、孕婦禁服蟾酥。
3、不良反應及治療:人中毒后,可按洋地黃類強心藥中毒時之急救原則處理。
以上就是我為您介紹的蟾酥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中藥蟾酥是采用蟾蜍耳后腺和皮膚腺的白色漿液經過加工干燥而得,不僅僅有解毒消腫止痛的功能,而且能治療癰癤、療毒、咽喉腫痛、齲齒疼痛等癥狀,是我國非常寶貴的中藥材。除了這些中醫療效之外,蟾酥還用于西藥研究,因為蟾酥里面含有氨基酸、蟾蜍毒素,這兩個成分在臨床上有很好的麻醉和止痛效果。在皮膚病的領域里,蟾酥可以治療皮膚病中的惡瘡和頑癬,蟾酥也可以用來治療各種的惡腫,比如說發背疔瘡,蟾酥除了內服還可以外用,可以用來研末調敷也可以摻膏藥進行內貼。?
但是在中醫理論中,有一句話叫做是藥三分毒。蟾酥的毒性還是非常大的。
因為蟾蜍體內還有有毒物質,這些毒性會***胃腸道粘膜,產生胃腸急性炎癥。另外蟾酥的毒性物質會直接損害人體心臟功能,因為蟾酥毒素通過興奮迷走神經中樞或末梢,直接作用于心肌,使心臟驟停,并會出現心動過速,心律不齊,脈搏緩弱,甚至面色蒼白,四肢冰冷等中毒現象。所以雖然蟾酥有很大的藥用價值,但是切記不可以自己在家中亂用蟾酥這位中藥,一定要在中醫師的指導下服用。
幾年前曾經在廣東臺山發生一件病人在家自己亂用蟾酥而中毒身亡的事件,當時這位婦女聽說蟾酥可以消積的功效,正好家里的小孩那兩天胃口不好,以為是胃里面有積食,于是就到田里抓了幾只蟾蜍燒湯給他們喝,他們剛喝不到一小時都出現中毒的癥狀了,由于這個婦女沒有什么文化,沒有將他們及時送往醫院,而在家里胡亂救治,最后因為搶救無效而死了。蟾酥確實可以消除小兒疳積,但是藥店里的蟾酥都是經過處理好,去除毒性的,并不是隨便從田里抓來的,所以一定要記住不能胡亂服用蟾酥。
【答案】C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蟾酥的用法用量。蟾酥入丸散的量為0.015~0.03g。
蟾酥的功效與藥用價值
蟾酥是蟾蜍表皮腺體的分泌物,白色乳狀液體,有毒。干燥后可以入藥。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蟾酥的功效與藥用價值的知識,歡迎閱讀。
蟾酥的功效與藥用價值
【中藥名】蟾酥chansu
【別名】蛤蟆酥、蛤蟆漿、蟾蜍眉脂。
【英文名】BufonisVenenum。
【來源】蟾蜍科動物中華大蟾蜍BufobufogargarizansCantor的'干燥分泌物。
【動物形態】體長約10厘米,粗壯,頭寬大于長,吻圓,鼻孔近吻端,眼間距大。前肢長而粗壯,后肢短,左右跟部不相遇。皮膚極粗糙,頭頂部兩側有大而長的耳后腺。體背布滿大小不等的瘰疣。腹面龐大膚色隨季節變化,且雌雄不同,前者色淡,后者黑綠色(生殖季節)。腹面有棕色細花紋。無聲囊。
【產地分布】穴居于泥土中或棲息于石下及草叢中,分布于我國大部分地區。
【采收加工】夏、秋季捕捉,捕得后洗凈,擠取耳后腺及皮膚腺白色漿液,將其置圓模型或玻璃板上曬干,即得蟾酥。
【藥材性狀】本品呈扁圓形團塊狀或片狀,紫黑色或黃褐色,表面多光滑,斷面角質狀,有膠質光澤,氣微腥,味麻辣,粉末易使人作嚏。新斷面遇水易泛出白色乳濁液。其中,呈薄片狀者為“片酥”,呈圓餅狀者為“餅酥”,呈橡棋子狀者為“棋子酥”。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歸心經。
【功效與作用】解毒止痛、開竅醒神。屬開竅藥。
【臨床應用】用量0.015~0.03克,多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攙膏藥內貼患處。用治癰疽疔毒、咽喉腫痛、中暑神昏、腹痛吐瀉?!局饕煞帧亢瑥娦溺摅w化合物、洋地黃毒苷元、沙門苷元等;還含有吲哚類生物堿、甾醇類、腎上腺素及多種氨基酸。有洋地黃樣強心、局部麻醉、抗炎顯著興奮呼吸和升壓作用,具有抗腫瘤及抗白血病活性,大劑量服用可引起呼吸急促、肌肉痙攣等癥狀,最終導致麻痹而死亡。
【使用禁忌】有毒,孕婦慎用。外用時注意不可入目。
;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