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產重整完成、實控權移交國有的8個月后,海航機場板塊交出第一份半年報成績單。
8月24日晚間,機場板塊核心上市公司——ST基礎(600515.SH)發布半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實現營收22.65億元,同比下滑11.54%;盈利6424萬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0.49%。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反復的影響,國內三大上市機場——上海機場(600009.SH)、白云機場(600004.SH)、深圳機場(000089.SZ)均宣布虧損擴大,其中上海機場虧損額幾近翻倍,深圳機場業績由盈轉虧。
在此背景下,海航機場板塊逆勢盈利,且凈利潤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在國內上市機場中取得領先地位。
財報顯示,海南機場設施股份有限公司(改名前為海航基礎,股票簡稱仍為ST基礎)業務范圍包括機場、免稅及商業、地產、物業等。
機場方面,公司控股7家機場、通過子公司參股2家機場、管理輸出2家機場,三亞鳳凰機場、瓊海博鰲機場均在內。免稅方面,通過運營海口日月廣場開展免稅及商業業務,通過參股海口美蘭機場免稅店、海南海航中免開展免稅業務。
數據披露,報告期內,ST基礎(600515.SH)機場業務實現營業收入6.48億元。旗下控股及管理輸出的9家機場,上半年總體實現飛機起降架次5.25萬架次,旅客吞吐量625.2萬人次,貨郵吞吐量5.17萬噸,同比2021年分別降低34.04%、45.25%、39.19%、
其中,三亞鳳凰機場作為公司的核心機場,上半年實現飛機起降架次4.21萬架次、旅客吞吐量547.73萬人次,恢復至2019年疫情前同期68.29%和52.63%。
免稅及商業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38億元。其中,海島商業參股投資離島免稅業務取得投資收益0.55億元;海島商業、三亞鳳凰機場通過自持物業提供免稅店場地租賃取得租金收入1.22億元,旗下三亞鳳凰機場收取免稅提貨點租金收入0.32億元。
疫情以來,由于出入境受限加上離島免稅新政的利好***,海南離島免稅經營迎來爆發式增長。
數據顯示,近兩年來,海關監管離島免稅購物金額906億元、銷售件數1.25億件、購物旅客1228萬人次。日均購物金額1.24億元,較此前增長257%。
不過,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海南免稅銷售額增速出現放緩。
據海口海關統計,今年前6個月,全島免稅購物金額211億元,同比下降20.95%;購物實際人次256.7萬人次,同比下降32.85%;免稅購物件數3051萬件,同比下降17.32%。
自4月底以來,為***消費回補,海南省通過發放消費券、舉辦首屆海南國際離島免稅購物節、推出主題活動引客入島等一系列措施,推動消費回穩回暖,海南免稅銷售額得到明顯回升。
今年上半年,ST基礎(600515.SH)的地產業務及物業業務共實現營收10.43億元,占據營收總額的一半左右。
去年9月份,海航集團聯合工作組組長顧剛調研海航機場板塊時提到,要逐步退出房地產開發業務,緊緊圍繞機場發展及免稅商業發展兩大核心業務板塊謀篇布局;積極謀劃加速國興大道沿線地產項目的出讓與盤活,加速退出房地產類投資。
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加快存量地產項目去化,集中力量推動大英山片區開發建設,同時推動傳統地產業態轉型升級。累計完成項目投資11.58億元,無新增開工面積,完工面積2.23萬㎡。
ST基礎(600515.SH)在半年報中表示,自回歸國資以來,公司加速與國資體系相互融合,逐步建立起***化、市場化、現代化的企業規范治理體系。
將圍繞機場運營服務主業,依托機場和核心物業等優勢資源,緊抓離島免稅新政積極布局免稅商業,充分發揮海口美蘭機場、三亞鳳凰機場、海口日月廣場“三個碼頭”優勢,做大免稅市場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