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對于木香枳殼的藥用價值與副作用和中藥枳殼的作用和副作用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木香性味辛苦溫,入脾大腸經。功效行氣止痛。枳殼苦微寒,入脾胃經。功效破氣消積,瀉痰除痞。烏藥辛溫,入脾肺腎膀胱經,功效順氣止痛,散寒溫腎,善調下焦之氣。檳榔辛苦溫,入胃大腸經。功效殺蟲,消積,行水。有于食積氣滯脘腹脹痛,大便不爽等。
枳殼的功效與作用禁忌癥
枳殼的功效與作用禁忌癥,這是一種功效和作用非常豐富食物食物,不適合的禁忌人群千萬要注意,平時我們也可以將它泡水喝,對我們的身體有增加抵抗力的作用,枳殼的功效與作用禁忌癥,養生必備。
枳殼的功效與作用禁忌癥1
提高心臟功能
枳殼這藥材重要的功效就是提高人類的心臟功能,它能降低人體骨心肌氧耗量,增加心臟的收縮能力,能緩解心肌缺血與心臟無力,它還可以讓人類的'心臟興奮,平時服用能讓人們的心臟功能明顯提高。
利尿消腫
利尿消腫也是枳殼的重要作用之,這種中藥材煎制以后服用,可以強心也能提高腎血管的收縮能力,能讓人體的濾過壓增加,從而也就促進了人體內鈉的排出,其利尿功效特別明顯,平時可以用于人類身體浮腫與小便不利等常見病。
理氣止瀉
枳殼入藥以后還能理氣止瀉,平時人們出現腹脹和腹瀉時,可以直接把枳殼一百二十克與甘草三十克放在一起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五克,在空腹的情況下服用效果最好。另外人們出現大便帶血的癥狀時,也可以用枳殼進行防治,只是需要把它與烏梅肉和川黃連等中藥材一起搭配使用,不然止血效果不明顯。
防治子宮脫垂
子宮脫垂是女性的常見病,平時發生以后可以直接用中藥枳殼進行防治,治時可以取枳殼二十五克和蓖麻根二十五克一起加清水煎制,煎好以后取出藥液與適量雞湯放在一起調勻以后服用,都能讓子宮脫垂的癥狀盡快好轉。
【枳殼哪些人不可以吃(不適宜人群)】
1、肺氣虛弱者忌之;脾胃虛,中氣不運而痰涌喘急者忌之。
2、一概胎前產后,咸不宜服,故孕婦和產婦不宜服用。
枳殼的功效與作用禁忌癥2
【枳殼的食用***】
1、枳殼黃芪鯽魚湯
功效:健脾補中、升陽益氣
主治:胃下垂。癥見腹脹痛,飯后加重,平臥減輕,可拌有惡心、嘔吐、乏力、頭暈、便秘或腹瀉等。
材料:鯽魚300克,黃芪30克,炒枳殼15克
做法:鯽魚、黃芪、炒枳殼分別用清水洗凈,同放入砂煲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至魚熟爛,調味供用。
2、瓜蔞枳殼湯
功效:主治痰郁癥。動則喘滿氣急,痰嗽不出,胸脅痛,脈沉滑。
組成:瓜蔞(去殼)、枳實(麩炒)、桔梗、撫芎、蒼術(米泔浸)、香附杏仁(去皮、尖)、片芩(去朽)、貝母(去心)各3克、砂仁1.5克、陳皮3克、木香(另研)1.5克
用法:上銼一劑。加生姜3片,水煎,入竹瀝、姜汁少許,木香調服。
來源:《萬病回春》卷二。
3、牛肚枳殼砂仁湯
功效:補氣健脾、消脹。適用于飲酒過量,灼傷胃絡而致酒精性胃炎、不思飲食、食后脘腹脹滿不舒,以及胃下垂而屬脾胃氣虛者。
材料:牛肚250克,炒枳殼12克,砂仁5克,味精、精鹽各適量。
做法:將牛肚刮洗干凈,切成小塊;砂仁搗碎,與炒枳殼一起用細紗布袋裝好,扎緊口備用。將藥袋與牛肚片同入沙鍋,加水適量,先以武火燒沸,后用文火慢燉至肚片熟爛,撈去藥袋不用,加入精鹽、味精調味即成。
用法:口服每日1~3次,每次150~200毫升。
枳殼,中藥名,為蕓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未成熟果實。那么 枳殼的功效怎樣呢?有什么副作用?下面我馬上就告訴大家吧。
枳殼的功效與作用
破氣,行痰,消積。治胸膈痰滯,胸痞,脅脹,食積,噫氣,嘔逆,下痢后重,脫肛,子宮脫垂。
1、《藥性論》:治遍身風疹,肌中如麻豆惡癢,主腸風痔疾,心腹結氣,兩脅脹虛,關膈擁塞。
2、《日華子本草》:健脾開胃,調五臟,下氣,止嘔逆,消痰。治反胃,霍亂瀉痢,消食,破癥結痃癖,五膈氣,除風明目及肺氣水腫,利大小腸,皮膚癢。痔腫可炙熨。
3、《開寶本草》:主風癢麻痹,通利關節,勞氣咳嗽,背膊悶倦,散留結、胸膈痰滯,逐水,消脹滿、大腸風,安胃,止風痛。
4、《珍珠囊》:破氣,泄肺中不利之氣。
5、《醫學啟源》:《主治秘訣》云,破心下堅痞,利胸中氣,化痰,消食。
6、《綱目》:治里急后重。
枳殼和枳實的區別
相同點:
枳殼、枳實均味苦、酸,性微寒,為破氣藥,有破氣消積,化痰消痞的作用,臨床多用于實證。
不同點:
枳實為未成熟果實,形小皮厚,心實而氣寒,性急善于達,能破中焦之氣,氣結在胸以下者用之,尤多用于腸玻枳殼為已成熟之果實,形大而薄,中虛而氣散,其性也緩,常用于治高位氣滯,可破上焦之氣,偏于治胃、胸中氣滯。《本草衍義》云:“枳實、枳殼,一物也。小則其性酷速,大則其性和而緩。
枳實利胸膈,枳殼利腸胃。然張仲景治胸痹、痞滿,以枳實為要藥,諸方治下血痔痢大便秘寒,里急后重,又以枳殼為通用,則枳實不獨治下,而枳殼不獨治高也。”
臨床上,氣在胸中用枳殼,氣在胸下用枳實;體質虛者用枳殼,體質好者用枳實;消食破滯用枳實,行氣寬中用枳殼。
枳殼的副作用
脾胃虛弱及孕婦幼兒慎服。
1、《本草經琬》:肺氣虛弱者忌之;脾胃虛,中氣不運而痰涌喘急者忌之;咳嗽不因于風寒入肺氣壅者,服之反能作劇;咳嗽陰虛火炎者,服之立至危殆;一概胎前產后,咸不宜服。
2、《本草匯言》:如肝腎陰虧,血損營虛,脅肋隱痛者,勿用也。下痢日久,中氣虛陷,愈下愈墜、愈后重急迫者,勿用也。
3、《本草備要》:孕婦及氣虛人忌用。
枳殼的藥用價值
1、治五積六聚,不拘男婦老幼,但是氣積,并皆治之:枳殼三斤,去穰,每個入巴豆仁一個。合定扎煮,慢火水煮一日,湯減再加熱湯,勿用冷水,待時足汁盡去巴豆,切片曬干,勿炒,為末,醋煮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隨病湯使。(《秘傳經驗方》)
2、治傷寒呃噫:枳殼25克(去穰,麩炒黃),木香5克。上細末。每服5克,白湯調下。未知,再與。(《本事方》)
3、治大便下血:枳殼10克,烏梅肉15克,川黃連2.5克。共研細末,飯前開水沖下,分二次服。(《青海省中醫驗方匯編》)
4、治直腸脫垂:十歲以下小兒,每日用枳殼50克,甘草5~15克。水煎,分三至五次服;成人每日用枳殼50~100克,升麻15克,炙甘草10~20克,臺參、生黃芪,據身體強弱,適當增減,水煎分二次服。(《山東醫刊》(11):9,1962)
5、治子宮脫垂:一枳殼25克,蓖麻根25克。水煎兌雞湯服,每日二次。二枳殼25克,升麻5克。水煎服。(《草醫草藥簡便驗方匯編》)
猜你喜歡:
1.枳殼的功效與作用以及副作用
2.枳殼的藥用價值
3.炒枳的功效與作用
4.當歸的功效副作用
5.沉香的功效與副作用
6.陳皮泡水的副作用與功效
木香是一種重要的中草藥植物,含多種芳香揮發油,具有行氣止痛、溫中和胃、解痙降壓和抗菌作用。下面就由我為大家介紹下中藥木香功效與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中藥木香的功效與作用
活血通絡。本品辛散溫通,其色赤,故入血分、可活血散瘀。脾統血,主四肢、肝藏血,主筋,故可活血通絡,用于風寒痹痛,血瘀疼痛等證。對于各種原因引起的氣血運行不暢而出現的瘀血痛經,閉經,腹痛,跌打損傷,以及風寒濕邪客于經脈,留滯于筋骨關節,氣血瘀滯的關節痹痛等證,可活血行瘀,通絡而止痛,因其性溫,從寒邪內侵者最為適宜。
利尿通淋。《神農本草經》日木香:“主邪氣,辟毒疫,主淋露。”木香味辛性溫、辛散行氣,性溫可通,有理氣通淋之功。用于氣淋之證最宜。氣滯淋證多由濕熱內阻,氣滯不通所致,小便澀滯,臍下脹滿疼痛特甚,舌苔薄白,脈象沉弦,治用木香理氣通淋,氣行滯消,小便自通。
辟毒消惡。如《神農本草經》曰:“木香,辟毒疫。”《本草經集注》曰:“消惡氣。”治瘴氣,如感受山嵐霧露濕熱郁蒸之毒氣后,表現寒熱交作,神志昏迷,或聲音啞,治用木香有御瘴霧,消惡氣之效。《本草從新》曰:“木香殺鬼物,循瘴霧,去腋臭。”
消癖化癓。《藥物論》曰:“木香消痃癖瘕塊,脹瘴.逐諸壅氣上沖煩悶。“癓多由七情內損,飲食不節,內傷生冷,寒凝氣結,氣滯血澀;氣機失宣,氣聚不散而為氣瘕,癥見:胸脅或臍腹氣聚成塊,脹急疼痛,或大或小,或左或右,或防于飲食,或得暖氣矢氣則舒,舌苔薄白,脈象沉弦。治用木香行氣消瘕,如《景岳全書·瘕瘕類》曰:“行氣之法,大有權宜。如氣實則壅滯,宜破而行之,氣閉則留蓄,宜利而行之;熱則干涸,宜寒而行之,氣寒則凝結,宜溫而行之,此散氣治瘕之在法也。”
理氣止痛。木香是理氣止痛的最常用藥。以脾胃為主,全消化系統各臟器之疼痛均可使用。木香所含之揮發油、內酯和生物堿具有較強的舒張平滑肌痙攣的作用,尤其對消化系統疼痛的效果較好,對食管、賁門、胃、十二指腸、腸道、膽管、肝管、胰管的痙攣性疼痛和功能紊亂之脹氣,均有治療效果,并且是主要的中藥,中醫辨證不論實證、虛證都能使用。
行氣調中。本品味辛苦,性溫,辛散溫通,苦降,其味辛香走竄,可升可降。入脾、肝、胃經,脾主升,胃主降,肝主疏泄,而調暢氣機。故本品能行氣調中,用于中焦氣滯之證,行脾胃氣滯,而行氣止痛,脾主運化,胃主受納,二者升清,降濁,相輔相成,并依靠肝的疏泄調氣機的功能。由于風寒等外邪侵入,或飲食不節,或七情所傷,而致脾胃的失降,運化功能及肝的疏泄功能失職,氣機升降失常,氣行不暢,阻于中焦,出現脘腹攻痛或竄痛,痞脹,悶滿,食欲不振等癥,本品辛香走竄,溫通苦泄,疏通氣機.行氣通腑,通則不痛,為行氣調中的佳品。
木香的食用***
一、木香順氣丸
成分:木香、砂仁、香附(醋制)、檳榔、甘草、陳皮、厚樸(制)、枳殼(炒)、蒼術(炒)、青皮(炒)。
適應癥:行氣化濕,健脾和胃。用于脘腹脹痛,惡心,噯氣。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禁忌:尚不明確。
不良反應:尚不明確。
相互作用: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咨詢醫師或藥師。
注意事項:
(1)孕婦慎用。
(2)忌生冷油膩食物。
(3)本藥宜空腹用溫開水送服。
(4)本藥為香燥之品組成,如遇口干舌燥,手心足心發熱感的陰液虧損者慎用。
(5)本藥對氣機郁滯,肝氣犯胃的胃痛竄走者效果好,不適用于其他證侯的胃痛。
(6)服藥三天癥狀無改善,或出現胃痛加重或其他癥狀時,應去醫院就診。
(7)長期服用應向醫師咨詢。
(8)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9)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10)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11)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師或藥師。
二、木香檳榔丸
【主要成份】木香、檳榔、枳殼(炒)、陳皮、青皮(醋炒)、香附(醋制)、三棱(醋炙)、莪術(醋炙)、黃連、黃柏(酒炒)、大黃、牽牛子(炒)、芒硝。
【性狀】本品為灰棕色的水丸;味苦、微咸。
【簡介/商品功效】行氣導滯,瀉熱通便。用于濕熱內停,赤白痢疾,里急后重,胃腸積滯,脘腹脹痛,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半袋(3g)—1袋(6g),一日2次—3次。
【不良反應】尚不明確。
【禁忌】孕婦禁用。
【注意事項】
(1)寒濕內蘊胃痛、痢疾及冷積便秘者慎用。
(2)年老體弱及脾胃虛弱者慎用。
(3)忌食辛辣油膩、酸性及不易消化食物。
點擊下頁查看木香的藥用價值
枳殼,是《中國藥典》收錄的草藥,藥用來源為蕓香科植物酸橙CitrusaurantiumL.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未成熟果實。下面就由我為大家介紹下枳殼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枳殼的功效和作用
破氣,行痰,消積。治胸膈痰滯,胸痞,脅脹,食積,噫氣,嘔逆,下痢后重,脫肛,子宮脫垂。
枳殼的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3錢(大劑0.5~2兩);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炒熱熨。
枳殼的宜忌
脾胃虛弱及孕婦慎服。
枳殼的選方
①治五積六聚,不拘男婦老幼,但是氣積,并皆治之:枳殼三斤,去穰,每個入巴豆仁一個。合定扎煮,慢火水煮一日,湯減再加熱湯,勿用冷水,待時足汁盡去巴豆,切片曬干,勿炒,為末,醋煮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隨病湯使。(《秘傳經驗方》)
②治傷寒呃噫:枳殼半兩(去穰,麩炒黃),木香一錢。上細末。每服一錢,白湯調下。未知,再與。(《本事方》)
③順氣止痢:甘草(炙)六錢,枳殼(炒)二兩四錢。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空心沸湯點服。(《嬰童百問》寬腸枳殼散)
④治遠年近日腸風下血不止:枳殼(燒成黑灰存性,為細末)五錢,羊脛炭(為細末)三錢。和令勻,用米飲一中盞,調下,空心腹,再服見效。(《博濟方》烏金散)
⑤治大便下血:枳殼二錢,烏梅肉三錢,川黃連五分。共研細末,飯前開水沖下,分二次服。(《青海省中醫驗方匯編》)
⑥治直腸脫垂:十歲以下小兒,每日用枳殼一兩,甘草一至三錢。水煎,分三至五次服;成人每日用枳殼一至二兩,升麻三錢,炙甘草二至四錢,臺參、生黃芪,據身體強弱,適當增減,水煎分二次服。(《山東醫刊》(11):9,1962)
⑦治產后生腸不收:枳殼二兩。去穰煎湯,溫浸良久即入。(《經驗方》)
⑧治子宮脫垂:一枳殼五錢,蓖麻根五錢。水煎兌雞湯服,每日二次。二枳殼五錢,升麻一錢。水煎服。(《草醫草藥簡便驗方匯編》)
⑨治小兒因驚氣吐逆作搐,痰涎塑塞,手足掣疭,眼睛斜視:枳殼(去穰,麩炒)、淡豆豉等分。為末,每服一字,甚者半錢,急驚,薄荷自然汁下,慢驚,荊芥湯入酒三、五點下;日三服。(《小兒痘疹方論》不驚丸)
⑩治小兒秘澀:枳殼(煨,去穰)、甘草各一錢。以水煎服。(《全幼心鑒》)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