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編來為大家解答香菇之鄉這個問題,隨州香菇之鄉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近幾年香菇在國內種植中,比較集中的地方有,河南省西峽縣、泌陽縣、盧氏縣、湖北隨州市、浙江省慶元市比較集中。陜西漢中也有種植香菇。其中泌陽縣花菇比較有名,西峽縣香菇質量較好,出口為主,盧氏縣香菇夏菇較多。
菇產地具體分布情況:
1、浙江省產區以麗水地區多。慶元、龍泉、景寧、云和以烘干為主,麗水、松陽、遂昌、縉云、磐安、武義等縣市以鮮銷為主。
2、福建省是我國的原香菇大省,全省很多縣市都有種植,但近幾年在大幅減少,總量在國內占比較少。主要是在古田縣、屏南縣、蒲誠縣、邵武市、建陽市,近年增量比較多的是璋平和龍巖市的長汀縣。
3、湖北省是我國主要香菇產地之一,隨州市是秋栽菇的主要產地。宜昌的遠安縣是湖北春栽菇的主要產地,
4、陜西省是段木菇的傳統大省,菇量在逐年下降,前兩年袋料菇發展較快,袋料菇主要是集中在西鄉縣、寧強縣、勉縣、寧陜縣、石泉縣、留壩縣和陜東的商洛地區。
5、河南省是我國袋料香菇生產的大省,主要分布在南陽市的西峽縣、南召縣、內鄉縣;三門峽市的盧氏縣;駐馬店市的泌陽縣;生產的香菇比較獨特,是我國七大栽培模式之一。
6、河北省近幾年香菇有很大的發展,主要以鮮銷為主,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為,其次是平泉縣也比較多,其他生產的縣市有淶水縣、唐山市、香河縣、文安縣,整體估計增長5-10%。因為主要是鮮菇銷售,對干菇影響不大。
慶元縣
慶元是全國最大香菇生產地和集散地,全縣有10萬農村人口從事香菇生產,1996年獲"中國香菇之鄉"的稱號。
真正被中國食用菌協會授予“中國香菇之鄉”的只有4家,分別是: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牧牛鄉、河南省西峽縣、河北省遵化市、河北省隨州市曾都區三里崗鎮。
磐安縣是“中國香菇之鄉”、“中國藥材之鄉”、“國家級生態示范區”。
為順應全縣藥材、香菇、茶葉等六大農業支柱產業發展的需要,1998年中國磐安特產城正式開業。市場占地面積19950平方米,建筑面積15731平方米,總投資1540萬元。內設藥材、飲片、鮮菇、干菇等交易區,年交易額2.5億元,可同時容納1萬多人上市交易。特產城是磐安縣投資最多、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農產品龍頭市場和縣重點市場。產品銷往大江南北,在全國各大中城市的主要市場上占有很大份量。
其中藥材交易區,由浙江省中藥材協會會員、磐安中藥材協會理事、磐安特產城商會副會長林正春經營的“正春堂參茸藥材有限公司”,直銷冬蟲夏草、野山參.燕窩、鹿茸、西洋參、鐵皮楓斗、高麗參、別直人參、藏雪蓮花等各種高級滋補品及中草藥飲片800余品種一侓批發價供您選購等800余種藥材。
特產交易區的磐安深野農特產批發商行經營食用菌類:香菇、木耳、銀耳、喉頭菇……;土產類:山茶油、土蜂蜜、小溪魚干、泥鰍干、黃花菜、山珍果、筍干、蕨菜……;茶類:磐安云峰茶、龍井茶、銀針茶、野生金銀花茶、野菊花茶、小葉苦丁茶等
慶元地處浙江省西南部,面積1898平方公里,是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小縣。"慶元"是宋寧宗的年號,慶元三年松源置縣,以年號為縣名,至今已有800余年。慶元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發源地,制菇史與置縣史不相上下。人工栽培香菇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800多年前,龍巖村農民吳三公繼承發展"砍花法",發明了"驚蕈術"和"烘焙術"等一系列制菇加工技術,被當地菇農膜拜為"菇神"。800多年來,香菇成為慶元人民賴以生存的傳統產業,菇民足跡遍布全國十一個省200多個縣、市,從此,香菇開始了造福人類的新紀元。慶元歷史地被譽為"香菇之源"。隨著慶元的吳克甸研究人造菇木露地栽培技術獲得成功,這一技術被列入國家星火計劃項目,把香菇生產發展推向***。慶元建起了全國最大的香菇市場,成為全國最大的香菇流通集散地。
中國香菇之鄉-磐安,
磐安是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純山區縣,是中國香菇之鄉和全國食用菌行業先進縣。
近幾年來,磐安食藥用菌生產迅猛發展,現有香菇、花菇、黑木耳、金針菇、平菇、猴頭菇、草菇、蘑菇、灰樹花、雞腿菇、竹蓀、靈芝、天麻、茯苓等食藥用菌14種。尤其是香菇生產,從1987年全縣試種成功后,香菇規模生產翻番發展,全縣香菇一直穩定在5000萬袋以上,產量5萬多噸,產值1.8億元以上,為全縣農民人均增收500多元。1995年被首批百家中國特產之鄉命名宣傳活動組委會授予“中國香菇之鄉”的榮譽稱號。香菇生產現已成為我縣農村經濟的一大支柱,成為我縣農業的一大特色,成為我縣農民脫貧奔小康的一大門路。
磐安香菇,個體均勻,香氣醇厚,味道鮮美,被譽為“菇中極品”。在日本和國內的上海等市場上享有盛名。日本客商中就有“中國香菇出浙江,浙江香菇數磐安”之說。我縣的磐峰牌香菇先后被商業部評為優質產品,被省***命名為“浙江省農業名牌產品”,并獲省優質農產品金獎。磐安以出口鮮香菇聞名國內外,年出口香菇6000多噸,占全國鮮菇出口量的三分之一,列全國首位,主要銷往日本、美國、韓國、香港、臺灣、新加坡以及其它歐美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磐安冷水鮮菇交易市場是國內最大的鮮菇交易市場,年成交量達1.83萬噸,成交額達1.08億元。現在,磐安菇農早上采摘的鮮菇,在經過冷藏處理后,當天下午即可通過上海虹橋機場的航班,出現在日本的超級市場。
磐安香菇生產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依托,以系列化服務為重點,不斷推進產業化進程。通過優化香菇結構,開發以花菇、高溫菇為主的中高檔品種,改革栽培模式,推廣立體栽培,提高了集約化水平,做到了春、夏、秋、冬四季產菇,均衡供應。磐安香菇生產已基本形成了以食用菌總公司等20多家加工銷售企業為龍頭,以冷水香菇市場等6個***市場和香菇***協會以及輔導員為紐帶,帶動全縣萬戶菇農生產,即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供、銷一體化的產業化格局,從而使我縣香菇生產幾年來保持產銷兩旺的良好勢頭。同時,也吸引了浙江麗水地區和福建等地香菇源源不斷地流向磐安,使我縣成為全國鮮香菇的一個重要集散地。現在磐安縣不僅是全國香菇的生產大縣,更是全國香菇的流通大縣和出口大縣,一年四季菇香不斷。
慶元縣。
浙江慶元縣被譽為“中國香菇之鄉”。食用菌產業是慶元縣的三大主導產業之一,年產量在1.2億段左右,其中香菇產量占66%。
浙江慶元山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山高林密,特別是菇材林資源豐富,歷來盛產香菇。慶元香菇原是野生的,大約在元代開始人工栽培,種菇技術代代相傳,出產的香菇鮮艷富有光澤,菌褶密厚,菌柄粗短柔軟,菇體均勻干燥。
慶元縣其他特產
慶元茶葉
慶元茶葉有綠茶、紅茶二種,明、清季曾作貢品進京。曾在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達100噸,茶園面積5410畝。此后茶園荒蕪,至1949年產量僅23噸。
新中國成立后,茶葉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到1989年產量達543噸。慶元茶場創制的“碧玉春”曾以其色澤鮮翠,味香甘爽而獲浙江省一類名茶獎。
筍干
慶元筍干有明筍干、烏筍干、筍絲、筍片之分,以明筍干最為著名。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