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于玉金北京報道
3月的財報***會議上,快手科技(01024.HK)管理層喊出要在年內實現國內業務季度盈利,如今這一目標提前完成。
8月23日港股盤后,快手科技發布2022年上半年及第二季度業績,其今年上半年營收為427.6億元,同比增18.3%,經調整后凈虧損50.3億元,同比減虧52.8%。今年第二季度,其營收同比增長13.4%至217億元,經調整后凈虧損13.12億元,同比少虧73.8%。
值得關注的是,二季度,快手科技國內業務實現單季盈利,Q2經營利潤超9300萬元,提前兩個季度完成在國內經營利潤層面的轉正目標。國內業務盈利的同時,快手科技2022年第二季度的經調整EBITDA轉正,也是自2020年第四季度以來首次恢復正值。
快手科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程一笑在23日晚間的財報***會議上表示:變現效率的提升是快手的發力重點之一,公司從生態、產品、技術、服務能力等多方面著手優化。“今年過半,想必大家都感受到了宏觀環境的壓力,和疫情反復帶來的挑戰;這其實不利于商業能力提升后的效果釋放,但相比于行業水平,我們在各項業務都交付了更為優異的成績單,持續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程一笑還表示。
廣告貢獻收入“半壁江山”
快手科技財報顯示,Q2總營收同比增長13.4%至217億元。其中,線上營銷服務(即廣告)、直播和其他服務(含電商)對收入的貢獻占比分別為50.7%、39.5%和9.8%。廣告依然占快手科技收入的半壁江山。
作為平臺最主要的營收來源,快手科技Q2廣告收入110億元,同比增長10.5%。數據顯示,二季度,快手科技平臺廣告主數量同比增長超過90%,廣告主留存率亦有所提高。
有不愿具名行業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快手廣告收入的增長,得益于二季度疫情影響減弱后,疊加電商616大促,驅動電商業務,進而廣告客戶也相應增長90%,各個渠道也在拓展廣告客戶,增加公私域組合運營。”
此外,快手科技Q2GMV(電商交易總額)同比增長31.5%至1912億元,電商月活躍付費用戶、重復購買率等關鍵指標,在二季度持續增長。
快手科技方面提供的資料顯示,通過公私域流量循環驅動的新流量策略,快手科技電商希望引入更多新的商家和商品供給,從而滿足消費者的新需求。針對新商家,快手科技一方面通過“青云計劃”持續提供冷啟專屬流量,幫助他們成為平臺的新供給;另一方面,則是全面提升電商服務商能力。據了解,今年第二季度,2000多名商家在快手科技服務商的賦能下實現電商交易總額的躍遷。
快手科技今年第二季度直播業務收入為8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9.1%;此外,其他服務收入為2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1%。
對于快手Q2的表現,互聯網分析師張書樂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快手逐步深挖自己的特色產業鏈如三農領域,形成和抖音泛娛樂的差異化土味和新農人范式,逐步獲得垂直領域流量和廣告主黏性,也使得其二季度有了更多看點。”
國內業務單季盈利
快手科技整體經調整凈虧損收窄,二季度錄得13.12億,較上季度減少24.1億,經調凈虧損率為6%,環比改善11.7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的是,快手科技國內業務提前兩個季度實現單季盈利目標,二季度經營利潤超9300萬元。而今年Q2,快手科技銷售及營銷開支費用由去年同期的113億元降至今年的88億元,占收入比也從58.9%降至40.4%。
之所以國內業務單季盈利,快手科技CFO金秉在8月23日晚間的***會議上解釋,第一是在毛利率層面,隨著核心業務逐漸起量,業務規模和影響力提升,公司也進行了更有效的分成機制的創新和優化,使得整體的分成成本占收比環比下降了2.5個百分點;另一方面,公司追求技術側極致的成本效率提升,在服務器的技術側推動資源的精細化治理落地技術創新,顯著提升計算和存儲資源的使用率。
金秉還表示,在銷售及營銷費用方面,從去年三季度開始,公司在保證用戶增長的同時,通過組織結構調整,效率優化,技術迭代等手段,使得單用戶和成本以及單DAU維系成本保持下降的趨勢不強化的精細化運營管理;其次競爭環境相較去年也有所緩和。今年二季度在流量保持高速增長,用戶創新高的情況下,銷售及營銷費用占收比同比下降18.5個百分點。
“最后在人員相關費用上,通過一系列的組織架構迭代和提效工作,人力相關成本占收比也得到顯著優化。”金秉進一步表示,公司會持續探索更多的變現模式,提升變現效率,并堅持高效增長的路線,開源節流,為我們中長期的價值持續釋放打下堅實的基礎。
盡管成本控制更加嚴格,但快手科技的用戶及流量于2022年第二季度仍保持強勁增長。2022年第二季度,快手科技平均DAU(日活躍用戶數)規模突破新高,同比增長18.5%達3.47億。快手科技應用總流量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同比提升38.7%。
國際業務提速
近日,快手科技海外業務開啟了新一輪的人事調整,被外界視為快手科技“三號人物”的馬宏彬調任負責國際業務。馬宏彬在此次調整前為快手科技商業化事業部負責人,而此次馬宏彬的調任被外界認為是快手科技海外業務戰略優先級的提升。
早在今年3月17日晚間,快手科技海外召開全員會,宣布調整國際化事業部組織架構,在國際化事業部內單獨設立國際化商業化部。與此同時,快手科技國際化事業部原負責人仇廣宇也在當日宣布因個人原因將于近期離職。
值得關注的是,快手科技首次在業績報告中將國內和海外的經營情況分開展示。
今年第二季度,快手科技海外總營收為1.03億元,環比增長超過一倍。經營虧損由2021年同期的43.68億元大幅收窄至16.06億元,減虧幅度達63.2%。
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快手科技在海外市場的單用戶日均使用時長創下新高,平均使用時長超60分鐘,海外用戶留存率及用戶參與度進一步提升。
據記者了解,2017年,快手科技組建出海團隊,在印尼、俄羅斯、巴西、韓國等國家和地區上線海外版Kwai。2020年,推出新APP攻打海外市場,4月上線SnackVideo,目標地區為東南亞。2021年,不斷鞏固南美洲、東南亞的核心市場。
據快手科技方面提供的資料顯示,KwaiforBusiness2021年10月在巴西上線,這是快手科技在海外推出的首個品牌化廣告平臺,該平臺目前主要覆蓋拉美地區。
2021年下半年開始,快手科技海外策略向精細化運營過渡,收縮非核心區域投放,整合Kwai,提升中臺運營效率,并在拉美、東南亞以及中東等地開始商業化變現嘗試。2021年8月,快手科技國際化事業部發起代號為“Trinity”(三合一)的產品合并行動,將Kwai中東、Kwai拉美與SnackVideo東南亞三個應用的中臺和人員進行整合,搭建統一的產品中臺與運營中臺,優化海外內部協同以及資源利用效率。
快手科技方面介紹,在海外直播生態建設方面,快手科技通過與更多的公會合作,取得了積極成果,此外,廣告服務能力的增強吸引了更多廣告主的加入。
上述行業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海外業務需要邊走邊看,之前海外的app推廣不及預期,現在調整商業策略,海外經營虧損在收窄,但在海外與抖音的tiktok也是正面競爭較難的,海外業務仍需要再看。”
張書樂也表示,“在國內短視頻直播進入紅海化的狀態,快手發力海外業務并用‘三號人物’坐鎮,目的是讓海外業務有更大自主性和自由裁量權,更為靈活機動的參與全球進擊,尤其是戰術層面的自由和戰略層面的機動性,這也是快手押寶海外市場的決心和全力開拓的姿態。”
責任編輯:黃興利主編:寒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