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關于西游記師徒四人的性格特點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關于西游記師徒四人的性格特點手抄報的知識,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唐僧,處處以慈悲為懷,悲天憫人。孫悟空,敢于斗爭,藐視一切封建權威的叛逆精神,見義勇為,打抱不平,不畏強權。豬八戒,性格溫和,憨厚單純,力氣大,好吃懶做,愛占小便宜,愛貪圖女色。沙僧,憨厚,忠心耿耿,正直無私,任勞任怨,從不左顧右盼,謹守佛門戒律。
師徒四人的性格和生活方式其實很好地概括了中國人的四種基本性格。
這四種人單單生存在社會上都是有缺陷的,不能被所有人都喜歡,但是當這四種性格的人團結在一起成為一個集體,反倒能夠互補。看起來像是一種“孽緣”,卻也能歡歡喜喜的生存在一起。
1、唐僧
特征:有氣質、修養、風度,不會辦實事。
唐僧基本符合封建時代上層的形象,他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重修養、輕勞
動、斯文、迂腐,但缺乏統治者狡詐的一面。
唐僧的藝術魅力主要在于理想化,合乎封建時代的理想人格。但作者對于其之筆墨及新穎性和獨特性來看,比其他幾位還差了些。
2、孫悟空
特征:有能力,會辦事,也能出風頭,但有時也會恃才傲物、桀敖不馴和沖動。
孫悟空無庸置疑是唐僧集團中的最有勞動能力的人,頭腦靈敏,干主要工作,
他有著強烈的正義感,敢做敢當,敢于和惡勢力挑戰,但是有時由于做事不仔細思考,而顯得沖動.孫悟空是作者花最多筆墨的人物,藝術魅力自不用說。
3、豬八戒
特征:好吃懶做、好色愚蠢、愛貪小,但本性善良。
豬八戒形象的藝術旨趣是很高的,在語言和行為上都很有特色,既有真實性又有適當夸張.在師傅和孫悟空鬧矛盾時,豬八戒總是在一旁煽風點火,挑撥離間.當大師兄被趕走后,他又想出盡風頭,但他那實力能行嗎?所以,到了關鍵時刻,他又去找回孫悟空,倆人齊心協力救師傅。
4、沙僧
特征:肯吃苦,憨厚老實,但又沒有主見.
這是當代工人階級的代表。沙僧的主要工作是挑擔,是體力活,看似可有可無,決不象孫悟空那么出風頭,總是那樣默默無聞地工作著.但他的工作卻是不可或缺的。可是有時他自己的想法和注意又太少了,只懂得聽從。
擴展資料:
孫悟空
孫悟空是中國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的著作《西游記》中的角色之一,諢名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豬悟能、沙悟凈的大師兄。孫悟空由開天辟地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拜菩提祖師學會長生之道、七十二變、筋斗云,一個筋斗能翻十萬八千里。使用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隨心變化。
他占花果山稱王,大鬧東海龍宮,被天庭招安為弼馬溫,又因嫌官小反下天自稱齊天大圣,然后擊敗天軍復被天庭詔安封為有官無祿的齊天大圣,大鬧天宮時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爐中練就一雙火眼金睛,與如來佛祖斗法,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
后經觀音點化后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終成正果,被封為斗戰勝佛。孫悟空生性聰明、活潑、忠誠、嫉惡如仇,在東亞文化圈中成為了機智與勇敢的化身,中國民間有人將它奉為神明崇拜。孫悟空代表了古代中國人善良、正義、不阿的情懷和追求。
玄奘(原名:陳玄奘)(602年—644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師,漢傳佛教歷史上最偉大的譯師。是中國著名古典小說《西游記》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西游記》中的唐僧,俗姓陳,小名江流兒,法號玄奘,號三藏,被唐太宗賜姓為唐。為如來佛祖座下二弟子金蟬長老投胎。
他是遺腹子,由于父母凄慘、離奇的經歷,自幼在寺廟中出家、長大,在金山寺出家,最終遷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戶、修行。唐僧勤敏好學,悟性極高,在寺廟僧人中脫穎而出。最終被唐太宗選定,與其結拜并前往西天取經。
在取經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之后在三個徒弟和白龍馬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功德圓滿,加升大職正果,被賜封為旃檀功德佛。
豬八戒是吳承恩所作《西游記》中的角色。法號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原來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帥,因調戲霓裳仙子(屬于嫦娥中的一員,《西游記》中“嫦娥”意指月府仙女。并非民間傳說里的后羿之妻姮娥。)被逐出天界,卻又錯投豬胎。
唐僧和孫悟空西去取經路過高老莊,在云棧洞與孫悟空大戰,聽說唐僧之名,前去拜見。從此成為唐僧的弟子一同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最后被封為凈壇使者。八戒性格憨厚,力氣大,但又好吃懶做,愛占小便宜,貪圖女色。
沙悟凈,又叫沙僧、沙和尚,是中國古典小說《西游記》中的主要人物。他是唐僧在流沙河收的徒弟。原是天庭中的卷簾大將,失手打碎琉璃盞被貶下凡,盤踞在流沙河,殺人吃人為業。
成為唐僧徒弟之后與師傅、師兄孫悟空、豬八戒以及白龍馬一起赴西天取經,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后,功德圓滿,被封為南無八寶金身羅漢菩薩。原著小說中使用的武器是降妖寶杖。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西游記
唐僧師徒四人性格特點如下:
1、唐僧:誠心向佛、頑固執著,舉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經造詣極高。他嫉惡如仇,不怕困難,堅忍不拔,英勇無畏。
2、孫悟空:本領超群,善惡分明,忌惡如仇。一雙火眼金睛,善于識破妖魔詭計,不被妖精的外表所迷惑,勇于降妖伏魔,毫不留情。
3、豬八戒:好吃懶做但又性格溫和,憨厚單純有時也很英勇;經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難分敵我。他對師兄的話言聽計從,對師父忠心耿耿,為唐僧西天取經立下汗馬功勞。
4、沙僧:沙和尚保護唐僧西天取經路上,任勞任怨、忠心不二;沙僧心地善良、敦厚樸實,老實忠誠,默默無聞。但同時又過于老實,缺乏主見。
《西游記》結局:
《西游記》的結局是四大師徒取回真經,并將其修成正果(包括白),唐僧被封為大佛。孫悟空被封為斗佛;朱封為凈壇使者;沙悟凈被命名為金羅漢;白被命名為八龍。最后回到東土大唐傳教。
《西游記》是古代第一部關于鬼神的言情小說。明刊《西游記》現有百會版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等人最早提出《西游記》的作者是明代的吳承恩。
這部小說以歷史事件“唐僧取經”為背景,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刻畫了當時的社會現實。整本書主要講述了孫悟空出生后,在天宮大鬧一場,與唐僧、豬八戒、沙僧相遇的故事。他西行取經,一路降魔降魔,經歷八十一難,終于抵達西天與如來佛祖相會,終于五圣成真。
1、唐僧:誠心向佛、頑固執著,舉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經造詣極高。與其說唐僧是個師傅,倒不如說他是個地道的領導者。他胸懷天下,惠及黎民百姓,為了求取真經而不惜遠行,并在所到之處宣揚佛法和親民敬君的思想。
2、孫悟空:嫉惡如仇,不畏強權:在看到百姓受災受難的時候,孫悟空會設身處地的解救人們脫離水深火熱的處境。甚至不惜得罪玉帝,甚至如來佛祖。
3、豬八戒:好吃懶做但又性格溫和,憨厚單純有時也很英勇;經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難分敵我。他對師兄的話言聽計從,對師父忠心耿耿。
4、沙僧:沙和尚保護唐僧西天取經路上,任勞任怨、忠心不二;沙僧心地善良、敦厚樸實,老實忠誠,默默無聞。但同時又過于老實,缺乏主見。
唐僧雖然經歷諸多磨難但總能化險為夷的原因:
一則唐僧是金禪子轉世,有佛祖如來和觀世音菩薩的庇佑。
二則唐僧能夠領導好他的三個高徒,能讓他們臣服于自己,告狀搬來觀世音菩薩或是念那緊箍咒,讓徒弟們望而生畏。只要有人膽敢為非作歹或作奸犯科,必然要受嚴懲。
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