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碧玉蘭的功效與作用的知識,其中也會對碧玉植物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蘭花(29種)
分布區域
紋瓣蘭
紋瓣蘭(學名:Cymbidiumaloifolium):
產中國廣東、廣西、貴州和云南東南部至南部。生疏林中或灌木叢中樹上或溪谷旁巖壁上,海拔100-1100米。從斯里蘭卡北至尼泊爾,東至印度尼西亞爪哇,均有分布。?[7]
硬葉蘭
硬葉蘭(學名:Cymbidiumbicolor):
產中國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和云南西南部至南部。生于林中或灌木林中的樹上,海拔可上升到1600米。尼泊爾、不丹、印度、緬甸、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也有分布。?[8]
垂花蘭
垂花蘭(學名:Cymbidiumcochleare):
產中國臺灣(臺北、高雄)。生于陰濕密林中樹上,海拔300-1000米。錫金、印度也有分布。?[9]
莎葉蘭
莎葉蘭(學名:Cymbidiumcyperifolium):
產中國廣東、海南、廣西南部、貴州西南部、云南東南部(蒙自、硯山、麻栗坡、屏邊)。生于林下排水良好、多石之地或巖石縫中,海拔900-1600米。尼泊爾、不丹、印度、緬甸、泰國、越南、柬埔寨、菲律賓也有分布。?[10]
冬鳳蘭
冬鳳蘭(學名:Cymbidiumdayanum):
產福中國建南部、臺灣、廣東、海南、廣西和云南西南部、南部至東南部。生于疏林中樹上或溪谷旁巖壁上,海拔300-1600米。錫金、印度、緬甸、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日本也有分布。?[11]
落葉蘭
落葉蘭(學名:Cymbidiumdefoliatum):
產中國四川、貴州和云南。生境不詳。本種在西南諸省區常見栽培,據報告浙江也有發現。?[12]
獨占春
獨占春(學名:Cymbidiumeburneum):
產中國海南(崖州、昌江)、廣西南部(十萬大山)和云南西南部。生于溪谷旁巖石上,海拔不詳。尼泊爾、印度、緬甸也有分布。?[13]
莎草蘭
莎草蘭(學名:Cymbidiumelegans):
產中國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至東南部和***東南部。生于林中樹上或巖壁上,海拔1700-2800米。尼泊爾、不丹、錫金、印度、緬甸也有分布。?[14]
建蘭
建蘭(學名:Cymbidiumensifolium):
產中國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西南部、貴州和云南。生于疏林下、灌叢中、山谷旁或草叢中,海拔600-1800米。廣泛分布于東南亞和南亞各國,北至日本。?[15]
長葉蘭
長葉蘭(學名:Cymbidiumerythraeum):
產自中國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至東南部和***(波密、察隅、墨脫)。生于林中或林緣樹上或巖石上,海拔1400-2800米。尼泊爾、不丹、錫金、印度、緬甸也有分布。?[16]
蕙蘭
蕙蘭(學名:Cymbidiumfaberi):
產陜西南部、甘肅南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和***東部。生于濕潤但排水良好的透光處,海拔700-3000米。尼泊爾、印度北部也有分布。[17]
多花蘭
多花蘭(學名:Cymbidiumfloribundum):
產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東部、貴州、云南西北部至東南部。生于林中或林緣樹上,或溪谷旁透光的巖石上或巖壁上,海拔100-3300米。
春蘭
春蘭(學名:Cymbidiumgoeringii):
產自中國陜西南部、甘肅南部、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生于多石山坡、林緣、林中透光處,海拔300-2200米,在臺灣可上升到3000米。日本與朝鮮半島南端也有分布;據報告印度東北部也曾發現,尚有待于進一步證實。
虎頭蘭
虎頭蘭(學名:Cymbidiumhookerianum):
產中國廣西西南部、四川西南部、貴州西南部、云南和***東南部(察隅)。生于林中樹上或溪谷旁巖石上,海拔1100-2700米。尼泊爾、不丹、錫金、印度東北部也有分布。
美花蘭
美花蘭(學名:Cymbidiuminsigne):
產中國海南(定安、瓊中)。生于疏林中多石草叢中或巖石上或潮濕、多苔蘚巖壁上,海拔1700-1850米。越南與泰國也有分布。
黃蟬蘭
黃蟬蘭(學名:Cymbidiumiridioides):
產中國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至東南部、***東南部。生于林中或灌木林中的喬木上或巖石上,也見于巖壁上,海拔900-2800米。尼泊爾、不丹、印度、緬甸也有分布。
寒蘭
寒蘭(學名:Cymbidiumkanran):
產中國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和云南。生于林下、溪谷旁或稍蔭蔽、濕潤、多石之土壤上,海拔400-2400米。日本南部和朝鮮半島南端也有分布。
兔耳蘭
兔耳蘭(學名:Cymbidiumlancifolium):
產中國浙江南部、福建、臺灣、湖南南部、廣東、海南、廣西、四川南部、貴州、云南和***東南部。生于疏林下、竹林下、林緣、闊葉林下或溪谷旁的巖石上、樹上或地上,海拔300-2200米。自喜馬拉雅地區至東南亞以及日本南部和新幾內亞島均有分布。
碧玉蘭
碧玉蘭(學名:Cymbidiumlowianum):
產中國云南西南部至東南部(盈江、龍陵、滄源、綠春、勐臘、勐海、景洪、金平)。生于林中樹上或溪谷旁巖壁上,海拔1300-1900米。緬甸和泰國也有分布。
大根蘭
大根蘭(學名:Cymbidiummacrorhizon):
產中國四川西南部至南部(米易、美姑、南川)、貴州西南部(興義)和云南東北部(東川)。生于河邊林下、馬尾松林緣或開曠山坡上,海拔700-1500米。尼泊爾、錫金、巴基斯坦、印度北部、緬甸、越南、老撾、泰國、日本也有分布。
大雪蘭
大雪蘭(學名:Cymbidiummastersii):
產中國云南西北部、南部至東南部。生于林中樹上或巖石上,海拔1600-1800米。錫金、印度、緬甸、泰國也有分布。
珍珠矮
珍珠矮(學名:Cymbidiumnanulum):
產自中國海南、貴州西南部和云南東南部至西南部(文山、思茅、保山)。生于林中多石地上,海拔不詳。此種模式標本系栽培植物,采自云南怒江河谷(六庫)。在南方民間已廣為栽培。
邱北冬蕙蘭
邱北冬蕙蘭(學名:Cymbidiumqiubeiense):
產中國貴州西南部和云南東南部。生于林下,海拔700-1800米。
墨蘭
墨蘭(學名:Cymbidiumsinense):
產中國安徽南部、江西南部、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四川(峨眉山)、貴州西南部和云南。生于林下、灌木林中或溪谷旁濕潤但排水良好的蔭蔽處,海拔300-2000米。印度、緬甸、越南、泰國、日本琉球群島也有分布。
果香蘭
果香蘭(學名:Cymbidiumsuavissimum):
產中國貴州西南部和云南西部。生境不詳,海拔700-1100米。緬甸和越南也有分布。此種植物民間有栽培,國內一些植物園也偶見栽培。
斑舌蘭
斑舌蘭(學名:Cymbidiumtigrinum):
產云南西部。生境不詳。印度東北部與緬甸也有分布。
***虎頭蘭
***虎頭蘭(學名:Cymbidiumtracyanum):
產中國貴州西南部(冊亨)、云南西南部至東南部和***東南部。生于林中大樹干上或樹權上,也見于溪谷旁巖石上,海拔1200-1900米。緬甸、泰國也有分布。
文山紅柱蘭
文山紅柱蘭(學名:Cymbidiumwenshanense):
產中國云南東南部(馬關、文山)。生于林中樹上,海拔不詳。越南也有分布。
滇南虎頭蘭
滇南虎頭蘭(學名:Cymbidiumwilsonii):
蘭花放置的場所很重要,它直接影響蘭花的生長發育。蘭花一般在春、夏、秋三季放在露地(夏季放在露地蔭蔽處),冬季則放在室內。室外最好要四周空曠,空氣濕潤。室內要有充足的光線,最好朝南。這樣,有利蘭花生長。蘭盆最好放在木架或桌子上,不要放在地面上。
不施不行,多施、重施更不行。如新蘭上盆,盆土太肥,常不能成活,即使能成活,亦很少開花。如夏肥太多,則秋葉偏旺,常致明春報葉開花不佳。如秋肥太少,則影響秋冬之交地下花芽形成。如平日氮肥太多,葉子太肥,使葉與花的生長營養失調,就會發生不開花或少開花的現象。一般來說,葉芽新出,可用少量淡肥施幾次。春分秋分和花謝后20天左右,都是比較恰當的時節。施肥時間以傍晚最好,第二天清晨再澆1次清水。每隔2-3星期施1次。同時每隔20天噴霧翠姆磷酸二氫鉀1次,促使孕蕾開花。視葉色施肥,是較妥當的辦法,葉顯黃而薄是缺肥,應追肥,黑而葉尖發焦是肥過多,應停止施肥。肥料一定要腐熟,未經腐熟不能使用,忌用人糞尿。
要把花的圖片發出來看一下才知道喔
蘭花(學名:Cymbidium?ssp.):附生或地生草本,葉數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鱗莖基部或下部節上,二列,帶狀或罕有倒披針形至狹橢圓形,基部一般有寬闊的鞘并圍抱假鱗莖,有關節。總狀花序具數花或多花,顏色有白、純白、白綠、黃綠、淡黃、淡黃褐、黃、紅、青、紫。
中國傳統名花中的蘭花僅指分布在中國蘭屬植物中的若干種地生蘭,如春蘭、惠蘭、建蘭、墨蘭和寒蘭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國蘭”。這一類蘭花與花大色艷的熱帶蘭花大不相同,沒有醒目的艷態,沒有碩大的花、葉,卻具有質樸文靜、淡雅高潔的氣質,很符合東方人的審美標準。在中國有一千余年的栽培歷史。
中國人歷來把蘭花看做是高潔典雅的象征,并與“梅、竹、菊”并列,合稱“四君子”。通常以“蘭章”喻詩文之美,以“蘭交”喻友誼之真。也有借蘭來表達純潔的愛情,“氣如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尋得幽蘭報知己,一枝聊贈夢瀟湘”。1985年5月蘭花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四。
蘭花(29種)
紋瓣蘭
?●?
紋瓣蘭(學名:Cymbidiumaloifolium):
產中國廣東、廣西、貴州和云南東南部至南部。生疏林中或灌木叢中樹上或溪谷旁巖壁上,海拔100-1100米。從斯里蘭卡北至尼泊爾,東至印度尼西亞爪哇,均有分布。?[7]
硬葉蘭
?●?
硬葉蘭(學名:Cymbidiumbicolor):
產中國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和云南西南部至南部。生于林中或灌木林中的樹上,海拔可上升到1600米。尼泊爾、不丹、印度、緬甸、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也有分布。?[8]
垂花蘭
?●?
垂花蘭(學名:Cymbidiumcochleare):
產中國臺灣(臺北、高雄)。生于陰濕密林中樹上,海拔300-1000米。錫金、印度也有分布。?[9]
莎葉蘭
?●?
莎葉蘭(學名:Cymbidiumcyperifolium):
產中國廣東、海南、廣西南部、貴州西南部、云南東南部(蒙自、硯山、麻栗坡、屏邊)。生于林下排水良好、多石之地或巖石縫中,海拔900-1600米。尼泊爾、不丹、印度、緬甸、泰國、越南、柬埔寨、菲律賓也有分布。[10]
冬鳳蘭
?●?
冬鳳蘭(學名:Cymbidiumdayanum):
產福中國建南部、臺灣、廣東、海南、廣西和云南西南部、南部至東南部。生于疏林中樹上或溪谷旁巖壁上,海拔300-1600米。錫金、印度、緬甸、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日本也有分布。?[11]
落葉蘭
?●?
落葉蘭(學名:Cymbidiumdefoliatum):
產中國四川、貴州和云南。生境不詳。本種在西南諸省區常見栽培,據報告浙江也有發現。?[12]
獨占春
?●?
獨占春(學名:Cymbidiumeburneum):
產中國海南(崖州、昌江)、廣西南部(十萬大山)和云南西南部。生于溪谷旁巖石上,海拔不詳。尼泊爾、印度、緬甸也有分布。?[13]
莎草蘭
?●?
莎草蘭(學名:Cymbidiumelegans):
產中國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至東南部和***東南部。生于林中樹上或巖壁上,海拔1700-2800米。尼泊爾、不丹、錫金、印度、緬甸也有分布。[14]
建蘭
?●?
建蘭(學名:Cymbidiumensifolium):
產中國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西南部、貴州和云南。生于疏林下、灌叢中、山谷旁或草叢中,海拔600-1800米。廣泛分布于東南亞和南亞各國,北至日本。?[15]
長葉蘭
?●?
長葉蘭(學名:Cymbidiumerythraeum):
產自中國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至東南部和***(波密、察隅、墨脫)。生于林中或林緣樹上或巖石上,海拔1400-2800米。尼泊爾、不丹、錫金、印度、緬甸也有分布。?[16]
蕙蘭
?●?
蕙蘭(學名:Cymbidiumfaberi):
產陜西南部、甘肅南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和***東部。生于濕潤但排水良好的透光處,海拔700-3000米。尼泊爾、印度北部也有分布。?[17]
多花蘭
?●?
多花蘭(學名:Cymbidiumfloribundum):
產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東部、貴州、云南西北部至東南部。生于林中或林緣樹上,或溪谷旁透光的巖石上或巖壁上,海拔100-3300米。
春蘭
?●?
春蘭(學名:Cymbidiumgoeringii):
產自中國陜西南部、甘肅南部、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生于多石山坡、林緣、林中透光處,海拔300-2200米,在臺灣可上升到3000米。日本與朝鮮半島南端也有分布;據報告印度東北部也曾發現,尚有待于進一步證實。
虎頭蘭
?●?
虎頭蘭(學名:Cymbidiumhookerianum):
產中國廣西西南部、四川西南部、貴州西南部、云南和***東南部(察隅)。生于林中樹上或溪谷旁巖石上,海拔1100-2700米。尼泊爾、不丹、錫金、印度東北部也有分布。
美花蘭
?●?
美花蘭(學名:Cymbidiuminsigne):
產中國海南(定安、瓊中)。生于疏林中多石草叢中或巖石上或潮濕、多苔蘚巖壁上,海拔1700-1850米。越南與泰國也有分布。
黃蟬蘭
?●?
黃蟬蘭(學名:Cymbidiumiridioides):
產中國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至東南部、***東南部。生于林中或灌木林中的喬木上或巖石上,也見于巖壁上,海拔900-2800米。尼泊爾、不丹、印度、緬甸也有分布。
寒蘭
?●?
寒蘭(學名:Cymbidiumkanran):
產中國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和云南。生于林下、溪谷旁或稍蔭蔽、濕潤、多石之土壤上,海拔400-2400米。日本南部和朝鮮半島南端也有分布。
兔耳蘭
?●?
兔耳蘭(學名:Cymbidiumlancifolium):
產中國浙江南部、福建、臺灣、湖南南部、廣東、海南、廣西、四川南部、貴州、云南和***東南部。生于疏林下、竹林下、林緣、闊葉林下或溪谷旁的巖石上、樹上或地上,海拔300-2200米。自喜馬拉雅地區至東南亞以及日本南部和新幾內亞島均有分布。
碧玉蘭
?●?
碧玉蘭(學名:Cymbidiumlowianum):
產中國云南西南部至東南部(盈江、龍陵、滄源、綠春、勐臘、勐海、景洪、金平)。生于林中樹上或溪谷旁巖壁上,海拔1300-1900米。緬甸和泰國也有分布。
大根蘭
?●?
大根蘭(學名:Cymbidiummacrorhizon):
產中國四川西南部至南部(米易、美姑、南川)、貴州西南部(興義)和云南東北部(東川)。生于河邊林下、馬尾松林緣或開曠山坡上,海拔700-1500米。尼泊爾、錫金、巴基斯坦、印度北部、緬甸、越南、老撾、泰國、日本也有分布。
大雪蘭
?●?
大雪蘭(學名:Cymbidiummastersii):
產中國云南西北部、南部至東南部。生于林中樹上或巖石上,海拔1600-1800米。錫金、印度、緬甸、泰國也有分布。
珍珠矮
?●?
珍珠矮(學名:Cymbidiumnanulum):
產自中國海南、貴州西南部和云南東南部至西南部(文山、思茅、保山)。生于林中多石地上,海拔不詳。此種模式標本系栽培植物,采自云南怒江河谷(六庫)。在南方民間已廣為栽培。
邱北冬蕙蘭
?●?
邱北冬蕙蘭(學名:Cymbidiumqiubeiense):
產中國貴州西南部和云南東南部。生于林下,海拔700-1800米。
墨蘭
?●?
墨蘭(學名:Cymbidiumsinense):
產中國安徽南部、江西南部、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四川(峨眉山)、貴州西南部和云南。生于林下、灌木林中或溪谷旁濕潤但排水良好的蔭蔽處,海拔300-2000米。印度、緬甸、越南、泰國、日本琉球群島也有分布。
果香蘭
?●?
果香蘭(學名:Cymbidiumsuavissimum):
產中國貴州西南部和云南西部。生境不詳,海拔700-1100米。緬甸和越南也有分布。此種植物民間有栽培,國內一些植物園也偶見栽培。
斑舌蘭
?●?
斑舌蘭(學名:Cymbidiumtigrinum):
產云南西部。生境不詳。印度東北部與緬甸也有分布。
***虎頭蘭
?●?
***虎頭蘭(學名:Cymbidiumtracyanum):
產中國貴州西南部(冊亨)、云南西南部至東南部和***東南部。生于林中大樹干上或樹權上,也見于溪谷旁巖石上,海拔1200-1900米。緬甸、泰國也有分布。
文山紅柱蘭
?●?
文山紅柱蘭(學名:Cymbidiumwenshanense):
產中國云南東南部(馬關、文山)。生于林中樹上,海拔不詳。越南也有分布。
滇南虎頭蘭
?●?
滇南虎頭蘭(學名:Cymbidiumwilsonii):
此種甚近虎頭蘭(C.hookerianum),但葉較寬,蕊柱較短,萼片與花瓣上有不甚明顯的紅褐色縱脈,可以區別。但上述特征與黃蟬蘭(C.iridioides)相近,故有人認為本種可能是它與虎頭蘭之間的雜種。
[5]
大花蕙蘭
編輯
大花蕙蘭,又叫喜姆比蘭和蟬蘭。蘭科、蘭屬植物。是原產于印度、緬甸、泰國、越南和中國南部等地區的蘭屬(Cymbidium)中的一些附生性較強的大花種和主要以這些原種為親本獲得的人工雜交種。大花蕙蘭,是對蘭屬中通過人工雜交培育出的、色澤艷麗、花朵碩大的品種的一個統稱。蘭屬植物約48種,目前用來作雜交親本的原生種有近20種,主要是大花的附生類以及少量的地生類。
大花蕙蘭是蘭屬人工雜交種,自1889年英國培育出第一個大花蕙蘭品種以后,在20世紀40年代,歐美也選育出大量種間和品種間雜種。至今,大花蕙蘭的栽培品種已有進2萬個,在中國國內外市場十分走俏,成為蘭花中的龐大品種群。
中文學名
大花蕙蘭
拉丁學名
Cymbidium
別稱
喜姆比蘭、蟬蘭、西姆比蘭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單子葉植物綱
科
蘭科
亞科
蘭亞科
族
樹蘭族
屬
蘭屬
種
大花蕙蘭
分布區域
廣西西南部、四川西南部、貴州西南部、云南和***東南部
目錄
1基本信息
2形態特征
?按顏色又可分為:
?常見品種介紹:
3物種分布
4營養特性
5栽培要點
?栽培基質與盆的選擇
?施肥與澆水
?光照與通風
?溫度與濕度
6生殖特性
7生長特性
?規律
?特點
?周期
?條件
?技術
?運用價值
8園林用途
9葉子保護
?澆水不當
?移植不當
?冷空氣侵害
?小環境不適
?光照太差
10疾病處理
?真菌性炭疽病
?細菌性病害
?蟲害
11注意事項
?運輸溫度
?進口標準
?花期養護
1基本信息編輯
大花蕙蘭,又名喜姆比蘭,為蘭科,蘭屬植物。它是由蘭屬中的大花附生種、小花垂生種以及一些地生蘭經過一百多年的多代人工雜交育成的品種群。世界上首個大花蕙蘭品種為Cymbidium‘Eburneo-lowianum’),是用原產于中國的獨占春(C.eburneum)做母本,碧玉蘭(C.lowianum)作父本,于1889年在英國首次培育而得。其后美花蘭(C.insigne)、虎頭蘭(C.hookerianum)紅柱蘭(C.erythrostylum)、***虎頭蘭(C.tracyanum)等十多種野生種參與了雜交育種。大花蕙蘭葉長碧綠,花姿粗獷,豪放壯麗,是世界著名的“蘭花新星”。它具有國蘭的幽香典雅,又有洋蘭的豐富多彩,在國際花卉市場十分暢銷,深受花卉愛好者的傾愛。大花蕙蘭的生產地主要是日本,韓國和中國,澳大利亞及美國等。
植物形態
中國植物圖像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參與編輯
大花蕙蘭枝葉(2張)
大花蕙蘭全株(7張)
大花蕙蘭花果(22張)
2形態特征編輯
大花蕙蘭
常綠多年生附生草本,假鱗莖粗壯,屬合軸性蘭花。假鱗莖上通常有12~14節(不同品種有差異),每個節上均有隱芽。芽的大小因節位而異,1~4節的芽較大,第4節以上的芽比較小,質量差(盧思聰,2004)。隱芽依據植株年齡和環境條件不同可以形成花芽或葉芽。葉片2列,長披針形,葉片長度、寬度不同品種差異很大。葉色受光照強弱影響很大,可由黃綠色至深綠色。大花蕙蘭的根系發達,根多為圓柱狀,肉質,粗壯肥大。大都呈灰白色,無主根與側根之分,前端有明顯的根冠。內部結構為典型的單子葉植物構造,其皮層較為發達,有防止根系干燥的功能。大花蕙蘭花序較長,小花數一般大于10朵,品種之間有較大差異(衣彩潔等,2003;陳璋,2004)。
花被片6,外輪3枚為萼片,花瓣狀。內輪為花瓣,下方的花瓣特化為唇瓣。大花蕙蘭果實為蒴果,其形狀、大小等常因親本或原生種不同而有較大的差異。其種子十分細小,種子內的胚通常發育不完全,且幾乎無胚乳,在自然條件下很難萌發(盧思聰,1994;陳璋,2004)。其中綠色品種多帶香味。花大型,直徑6~10厘米,花色有白、黃、綠、紫紅或帶有紫褐色斑紋。
栽培品種常見栽培的有:中國的大花蕙蘭商品栽培品種主要來自日本和韓國,國內最近幾年也開始有很多公司在進行品種選育。
栽培品種有以下種類切花品種:花大,花枝長80~150厘米。
盆栽品種:花大型~小型,花枝直立或自然下垂(后者稱垂花蕙蘭)。
按顏色又可分為:
紅色系列:如‘紅霞’、‘亞歷山大’、‘福神’‘酒紅’‘新世紀’等
粉色系列:如‘貴妃’、‘夢幻’、‘修女’
綠色系列:如‘碧玉’、‘幻影’、‘往日回憶’、‘世界和平’、‘鋼琴家’、‘翡翠’、‘玉禪’
大花蕙蘭
黃色系列:如‘黃金歲月’、‘龍袍’、‘明月’、‘幽浮(UFO)’
重慶第10屆亞太蘭花展會APOC10全場總冠軍大花蕙蘭‘龍袍’C.'NachiYellow'攝影王四清
白色系列:如‘冰川’、‘黎明’橙色系列:如‘釉彩’、‘夢境’、‘百萬吻’咖啡色系列:多見于垂花蕙蘭系列,如‘忘憂果FogotenFruits’、復色系列:‘火燒(Fairburn)’[1]
大花蕙蘭
切花栽培技術要點:
【品種選擇】:要選用切花品種進行栽培。
【上山催花】:第一次開花時切花栽培技術與盆栽相同,夏季6月份上山越夏催花,***時剪切切花。植株于花后留芽2個以便來年開花用,以后不再上山。這種植株花期比上山的花期要晚,結果就相當于延長了供花期。
切花采收:花序***20~30%為合適采收期,儲存于2~5℃冷庫中。切花用軟紙包裝,放入紙箱中運輸。瓶插壽命可達30天以上。
大花蕙蘭[4]的日常栽培技術***是:
(1)培養基質的選用。大花蕙蘭的栽培中,應選用一些顆粒較大的培養基質;一般可選用蛭石、椰子屑、碎磚粒、陶燒土和水苔等來種植。
(2)光照的控制。與傳統的國蘭相比,大花蕙蘭對光照的要求要高一些。光照的不足將導致植株纖細瘦小,抗病力弱外,還明顯影響大花蕙蘭的生殖生長;春季遮光20%~30%,夏季遮光40%~50%,九月下旬至12月花芽生長期可開始增加光照。盛夏遮光50%~60%,秋季多見陽光,有利于花芽形成與分化。溫室大花蕙蘭種植冬季雨雪天,如增加輔助光,對開花極為有利。
(3)肥料管理。大花蕙蘭的栽培多選用非土壤的基質,肥效,所以在大花蕙蘭的栽培中肥料的施用非常重要。一般3~9月宜選用含氮較多的肥料,如尿素;10月應施用含磷、鉀較多的種類,如磷酸二氫鉀。也可用蘭花的專用肥。濃度一般以0.1%~0.3%為好。同時在開花后的4~5月和秋天的9~10月每月應施加1~2次追肥;追肥種類可用新漚熟的餅肥為主,骨粉、魚粉、青草漚水等均可加以選用。
(4)水分管理。在冬季3~5日澆水一次,盆土以偏干為好;因這時氣溫較低,植株細胞的含水量低些會更有利于大花蕙蘭的越冬。春季開始,澆水量應逐步增加;至初夏每日澆水一次,一直持續至秋季,再逐步減少。
(5)溫度。大花蕙蘭在冬季應移入溫室內越冬,并保持有5~8℃以上的溫度。
運用價值
大花蕙蘭植株挺拔,花莖直立或下垂,花大色艷,主要用作盆栽觀賞。適用于室內花架、陽臺、窗臺擺放,更顯典雅豪華,有較高品位和韻味。如多株組合成大型盆栽,適合***、商廈、車站和空港廳堂布置,氣派非凡,惹人注目。大花蕙蘭以其植姿雄偉,花朵碩大而為人們所喜愛。以前,春節花卉中的大花蕙蘭多從日本、韓國進口,價格較高。中國現已經年產大花蕙蘭百萬盆以上。還有部分大花蕙蘭切花出口。歐元,排名已經躍居切花第6名(2006VBN數據)。
8園林用途編輯
室內盆栽盆栽大花惠蘭株大棵壯,花莖直立或下垂,花姿優美,適用于室內花架、陽臺、窗臺搬放,更顯典雅豪華,有較高品位和韻味。如10~20株大型盆栽,適合***、商廈、車站和空港廳堂布置,氣派非凡,惹人注目。[5]
9葉子保護編輯
大花蕙蘭出現黃葉焦邊現象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澆水不當
大
花蕙蘭雖喜濕但由于其盆栽介質保濕性強,又是肉質根系,較耐輕度旱,所以建議不要澆水過多過勤,澆水以接近室溫的清水即可,花期中不要澆肥水,待花期過后
再澆施肥料,否則花期縮短,用肥不當還會出現肥害。可根據室溫情況掌握澆水的間隔天數,澆水時要緩緩地慢澆,不要急倒。
移植不當
現市場上銷售的大花蕙蘭等
年霄花,都換上比較漂亮且高貴的瓷盆,但在換盆過程中,由于花盆大一些,有的商家又往盆里加入一些花土,可是有的花土并沒有腐熟,待換到盆中銷售出去后方
到了有機物發酵釋放熱能時,給花卉造成的傷害。根系受到灼傷,出現爛根現象,造成植株黃葉或死亡。建議要將花卉盆土仔細檢查一番,確保花卉生長健壯。
冷空氣侵害
大花蕙蘭雖然較耐寒,但較低的溫度狀態下,是不可承受的。在購買回家途中有可能受到冷空氣的吹襲,造成葉片或花朵的傷害。當時并沒表現出來,待到過幾天后,癥狀才慢慢地出現。這種類型有受害花卉只能剪去黃化葉片,慢慢調理,但一般不會致死。
小環境不適
大
花蕙蘭是喜空氣濕度比較大的一種花卉,如果室內空氣濕度較低,氣溫又偏高,則很容易出現黃葉焦邊現象。可以每天多幾次噴水,增加小環境濕度。再者就是可能
有空調直接吹襲或靠近暖氣等易出現干燥小環境之中,也極易出現焦邊黃葉。出現這種現象時只要調整一下就可以了。但已經黃了葉片只能剪去。
光照太差
大花蕙蘭喜光但又怕強光直射,一般以散射光為佳,光線太弱也會造成其生長不良出現一些病癥,一般室內欣賞都是以室內位置決定花卉的擺放位置,但此時還應注意花卉是否適應此位置的小環境。
10疾病處理編輯
真菌性炭疽病
多發生于葉片頂端,病斑邊緣黑褐色,中間灰白,多由高溫、高濕、通風不良引起,病斑應及時剪除,并配合噴藥。常用藥劑有1000倍代森錳鋅、1000倍可殺得。
其他真菌性病害常用以下藥劑防治:1000倍百菌清、800倍瑞毒霉、800倍甲霜靈。
細菌性病害
常用藥劑有6000倍農用***鏈霉素、300ppm農用鏈霉素、800倍井岡霉素。重茬、長期栽培時,軟腐病會發病嚴重。在小苗期,此病不會發生,一般到第三年,花芽達到20至30厘米高度時,發現球莖突然都會爛掉,在山上也會發生。這時只能全部銷毀,否則容易導致病害傳染給健康植株。如果及時處理周圍環境衛生及進行藥物防治會對病害起到抑***用。
蟲害
主要蟲害有蛞蝓、葉螨,常用藥劑:蛞克星(誘殺)、三氯殺蟲螨。在6至9月通風不良時,蛞蝓發生嚴重,多在葉片背部隱藏,同時危害根系,防治時可在磚縫中撒石灰,然后噴水,可殺死大量成蟲,同時可用長壽花葉及顆粒蛞克星誘殺。葉螨在葉子背面發生,因此打藥時要從葉的背面開始打起。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