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由來不羨瓦松高,以及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對王孫公子的鄙夷,喜愛菊的高潔
突出菊花不求高位、不慕榮利的思想品質
《菊》鄭谷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
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作者以池岸邊的菊花與高屋上的瓦松作對比,意在說明菊花雖生長在沼澤低洼之地,卻高潔、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獻給人們;而瓦松雖踞高位,實際上“在人無用,在物無成”
詩人采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出菊花不慕高位、
不慕榮利的高潔品質.
表明了詩人不求高位的思想品質.因為瓦松是依靠別人的力量才這么高的,
而菊花是靠自己的力量!
字面意思:清晨,露水打濕了秋日的菊花,花香滿溢池塘兩岸。縱然你瓦松生長得再高我也并不羨慕。(瓦松:一種寄居在瓦檐上的形似松柏的植物)。這里用瓦松寓指那些雖身居高位卻不得不依附他人的人,“秋香”暗指菊花,詩人自比。表達了菊花的高潔也反映了詩人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小題1:(2分)沾滿晨露的叢叢秀菊濕潤晶瑩,含露綻放,散發出縷縷幽香,飄滿了水池岸邊。
小題1:(2分)參考示例l:詩人采用對比手法,將菊花與瓦松作比,突出表現了菊花雖生長在低洼之處卻高潔、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獻給了人們的品質。
參考示例2:詩人采用擬人的手法,將菊花人格化,用“不羨”更形象地表現出菊花不慕高位、不慕榮利的品質。
詩詞賞析一般從,內容鑒賞、主題賞析、手法賞析三個角度來賞析,從詩句中理解內容,從而感悟詩歌的主題。1、想象合理,描寫形象,能再現詩句所描寫的畫面即可2、表現手法把握準確計,分析恰當計;語意相近即可。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