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歧視定價的例子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歧視性定價的例子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價格歧視(pricediscrimination)一般說來,價格歧視是指一家廠商在同一時間對同一產品或服務索取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價格。它還可指一家廠商的各種產品或服務價格之間的差額大于其生產成本之間的差額。在完全競爭市場上,所有的購買者都對同質產品支付相同的價格。如果所有消費者都具有充分的知識,那么每一固定質量單位的產品之間的價格差別就不存在了。因為任何試圖比現有市場價格要價更高的產品銷售者都將發現,沒有人會向他們購買產品。然而,在賣主為壟斷者或寡頭的市場中,價格歧視則是很常見的。價格歧視的存在需要一些條件:1.廠商必須面對向下傾斜的需求曲線,即產品的需求與其價格成反比。2.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購買團體必須能在某一成本下區分開,該成本不超過區分他們所能帶來的收入。即廠商能夠以合理的成本進行市場細分。3.必須阻止不同購買集團之間賤買貴賣的轉賣行為。4.不同的購買集團對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必須不同,并且為廠商所知。即廠商了解購買集團對產品的不同的需求程度。價格歧視通常有下述形式:一、直接差異定價直接差異定價指廠商可以確定消費者的不同消費偏好,并因此確定價格。假定消費者市場由四個同等規模的子市場A、B、C、D組成,各子市場中的消費者的意愿價格分別為40、30、20和10,單位生產成本為5,且假定每一個消費者最多購買一個單位產品。如果采取單一價格,那么最優價格肯定是4O、3O、20、10中的一個。價格是40時,銷售量是l,利潤等于35(40—5);價格是3O時,銷售量是2,利潤等于50(30×2—5×2);價格是2O時,銷售量是3,利潤等于45(20×3—5×3);價格是10時,銷售量是4,利潤等于20(10×4—5×4);所以最優價格是30,最大利潤是50。如果采取差異定價,使各子市場的價格分別等于消費者的意愿價格,那么利潤將有明顯提高,此時利潤等于80(40—5十30—5f20—5十10—5)。盡管直接差異定價是最簡單易行的***,但在實際中往往存在若干問題:(l)消費者的意愿價格難以測定;(2)市場難以細分;(3)難以為特定的子市場確定價格;(4)無法保證消費者之間的轉賣行為;(5)消費者可能認為差異定價是不公平的;(6)市場細分和定價費用可能過高。因此,在實際操作中,更常見的是下面介紹的間接差異定價。二、兩部分定價即價格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固定價格,一是單位產品價格。因為單位產品乎均價格隨銷售量的增加而趨于下降,所以此***可被視為數量折讓的一種。與單一價格相比,固定價格的存在可以使廠商獲取更多的消費者剩余,從而提高利潤。圖l假定圖l表明一同質市場,且消費者具有相同的需求曲線。采取單一價格時,根據利潤最大化原則,邊際利潤等于邊際成本時利潤最大,此時,價格為P*,消費者剩余為F*;而采取兩部分定價時,可以將固定價格定為Fc,單位價格定為邊際成本c,這樣固定價格就成為唯一的利潤來源,廠商獲取了全部消費者剩余。圖2那么廠商是如何利用兩部分定價實現價格差異的呢?首先,廠商可以將固定價格定得偏高,以排除某些消費者,因為這些消費者如果購買的話,固定價格將超過其消費者剩余。其次,廠商可以對不同消費者制定不同的平均價格。如圖2所示,如果存在大量的A類消費者,那么最優的定價策略是固定價格為A類消費者剩余,而單位價格則高于邊際成本,這樣,兩類消費者都不會被排斥,而且B類消費者所付的乎均價格低于A類消費者支付的平均價格。
一級價格歧視:假設某地區只有一個牙醫,并且他清楚每一個患者愿意付的最高價格,他將對每一個患者收取不同的價格,使他們剛好愿意治療,這樣患者們的全部消費者剩余都轉移到了牙醫那里。
二級價格歧視:電信公司對客戶每月上網時間的不同,收取不同的價格,對于使用量小的客戶,收取較高的價格;對于使用量大的客戶,收取較低的價格。壟斷賣方通過這種方式把買方的一部分消費者剩余據為己有。
三級價格歧視:有的旅游景點對外地游客和本地游客實行價格歧視,對外地游客收取較高的價格,對本地游客收取較低的價格。
擴展資料:
價格歧視(pricediscrimination)實質上是一種價格差異,通常指商品或服務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級、相同質量的商品或服務時,在接受者之間實行不同的銷售價格或收費標準。
經營者沒有正當理由,就同一種商品或者服務,對若干買主實行不同的售價,則構成價格歧視行為。價格歧視是一種重要的壟斷定價行為,是壟斷企業通過差別價格來獲取超額利潤的一種定價策略。
地區性壓價行為、沒有正當理由對交易條件相同的若干買主實行不同的價格都是價格歧視行為的具體表現。根據《羅賓遜一帕特曼法》的規定,適用價格歧視禁止規定的行為必須符合兩個要件,其一是企業將同樣的貨物以不同的價格賣給了不同的顧客;其二是有理由認為這種行為會導致競爭受到損害。
參考資料:價格歧視-百度百科
一級價格歧視是對任何一個消費者都能按他所接受的最高價格出售,賺取最大壟斷利潤,這個在生活中幾乎不太可能,如果要找例子的話,想想可以討價還價的大市場,基本上都是一對一競價的
二級價格歧視是數量歧視,購買數量超過一定水平則獲得較低價格。比如買二送一就相當于降價,多買多送什么的
三級價格歧視是對不同市場采取的歧視。比如公園門票,成人票和兒童票、老人票、學生票價格不同
一級價格歧視。
價格歧視(pricediscrimination)實質上是一種價格差異,通常指商品或服務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級、相同質量的商品或服務時,在接受者之間實行不同的銷售價格或收費標準。經營者沒有正當理由,就同一種商品或者服務,對若干買主實行不同的售價,則構成價格歧視行為。價格歧視是一種重要的壟斷定價行為,是壟斷企業通過差別價格來獲取超額利潤的一種定價策略。
地區性壓價行為、沒有正當理由對交易條件相同的若干買主實行不同的價格都是價格歧視行為的具體表現。根據《羅賓遜—帕特曼法》的規定,適用價格歧視禁止規定的行為必須符合兩個要件,其一是企業將同樣的貨物以不同的價格賣給了不同的顧客;其二是有理由認為這種行為會導致競爭受到損害。但是,并非所有的價格歧視行為都是自身違法的,如果供應人能夠證明他相應地降低了成本,實行差別價格,確定低于其他競爭者的價格是合理的,也可免責。
價格歧視(pricediscrimination):又稱價格差別,指廠商在同一時期對同一產品索取不同價格的行為。價格歧視既可以是對不同購買者索取不同價格,也可以對同一個購買者的不同購買數量收取不同價格。[2]
一般說來,在完全競爭市場上,所有的購買者都對同質產品支付相同的價格。如果所有消費者都具有充分的知識,那么每一固定質量單位的產品之間的價格差別就不存在了。因為任何試圖比現有市場價格要價更高的產品銷售者都將發現,沒有人會向他們購買產品。然而,在賣主為壟斷者或寡頭的市場中,價格歧視則是很常見的。
價格歧視使產品的賣方盡可能多地獲益,因為通過價格歧視,原本屬于產品買方的消費者剩余也被轉移到了賣方那里。但是,按照經濟學家的分析,價格歧視在經濟上卻是有效率的,也就是說,價格歧視是滿足帕累托標準的,通過價格歧視,賣方獲取的最大收益,等于社會福利最大化的值。如果壟斷的賣方實行統一價格,雖然也能達到一個最大的收益,但卻小于社會福利最大化的值,因而在經濟上是無效率的。
1、三級價格歧視是對不同市場采取的歧視。比如公園門票,成人票和兒童票、老人票、學生票價格不同;
2、電影院的區別票價也體現了三級價格歧視的應用;
3、同種商品在富人區的價格高于貧民區;同樣的學術刊物,圖書館購買高于學生購買。更一般的,對于同種商品,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不一樣,黃金市場和非黃金市場不一樣。
好了,關于歧視定價的例子和歧視性定價的例子的分享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大家通過這篇文章了解的如何了?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沒有問題,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