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艾琳
隨著新規過渡期的結束,資管行業已全面開啟凈值化時代,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有望每年為資管機構帶來上千億元增量資金,稅收優惠制度在醞釀之中,各類金融機構亦如群雄逐鹿。
日前,第一財經養老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養老金融新發展論壇,多位國內資管機構人士共聚一堂,探討中國養老投資的未來。
資管機構群雄逐鹿
個人養老金制度推動各類資管機構從不同角度參與養老第三支柱的完善和發展,機構都躍躍欲試——銀行理財產品將利用其風險保障機制及其較長持有期的特征,充分將其“穩健收益”的優勢發揮出來;養老公募FOF產品的吸引力則主要來自其獨特的目標投資性質,以及其明顯更高的潛在收益彈性;保險資管機構則可以發揮大類資產配置能力、長期限投資的優勢。
平安資管副總經理張劍穎表示,保險資管行業的起源是管理保險資金,這對資金管理提出極為嚴格的要求。具體而言,保險資管的資金來源平均久期較長,這要求“資產端”也要配置長期資產,即擅長管理長期限資金。因而,在風險管理、精算、稅收以及長期的大類資產配置上,保險資管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而這些與養老領域的資金需求相匹配。
建信養老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上海養老金中心副總經理董頲則表示,建信養老金作為國務院試點的全國首家***養老金公司,自從2015年設立以來,一直在從事養老金管理和研究,用銀行穩健的經營理念去經營養老金資產,把銀行的優勢與養老金業務相結合,所有業務都圍繞中國養老三支柱展開,受托、投管、賬管、托管全牌照也都服務于養老金業務,目前公司資產規模已達5290億元。
銀行系理財子公司則是當下第三支柱的關鍵參與者。今年2月,銀保監會發布《關于擴大養老理財產品試點范圍的通知》,從3月1日起,養老理財產品試點范圍由“四地四機構”擴為“十地十機構”,信銀理財則是試點機構之一。信銀理財副總裁孫建稱,在養老業務方面,信銀理財積極布局兩年、三年乃至更長期的產品,早前的一些長線產品收益也已經達到了客戶要求。
公募基金亦將成為第三支柱的主力軍。6月24日,證監會發布了《個人養老金投資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業務管理暫行規定》,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路博邁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閻小慶表示,公募基金在養老體系里的定位是原材料的供應商,提供各種策略。幾十年來,公募基金行業積累了非常好的投研體系,也吸引了行業里優秀的投資管理人才,對于如何實現養老金投資的穩健性有諸多經驗積累。
強化投研、優化產品設計
養老投資是一項系統化工程,代表資管公司全面的實力。為了備戰第三支柱,各大資管機構也摩拳擦掌。
張劍穎表示,保險資管實則是最早從事FOF投資的機構類型,平安資管的FOF投資始于1998年,在二十多年間積累了全市場所有的基金和基金管理人的歷史數據,這有助于保險資管進行資產配置。盡管目前平安資管已經有非常細分的FOF產品線,但未來需要對養老FOF產品做進一步的細化和標簽鮮明化,滿足未來個人養老投資不同的風險收益和期限目標。
孫建則表示,信銀理財將持續發揮多資產、多策略投研能力。對于養老產品或長期限產品來說,如果單一配到一類資產上,波動率較大,但多資產可以平衡不同資產類別之間的風險收益比,實現較好的投資體驗。
國際資管機構向來更為關注ESG問題。閻小慶表示,越來越多的養老金投資公司非常注重管理人為其挑選的投資標的ESG評分標準,如果把ESG更好地納入投資流程,更容易找到長期有潛力跑贏的行業和標的,這亦符合養老投資長期主義的理念。
在董頲看來,考慮到養老投資的長期性,養老金資產配置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要把不同時點、不同估值的品種在配置中樞的指引下進行調整。對于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投資需求,研發目標日期策略產品,采用跨時間的動態資產配置;對于特定的風險約束,研發目標風險策略產品,以風險確定大類資產配置比例,追求投資效用最大化。
目前,建信養老金構建以配置穩定類固收資產為主的保障層、以配置波動類固收資產為主的防御層、以配置權益類資產為主的增值層的“金字塔”形的資產配置結構,處理好穩健增值、資產輪動和風險控制三者之間的關系。
完善頂層設計、加強投資者教育
在加強第三支柱能力建設方面,從全球的經驗來看,***、監管機構、投資機構都需要共同努力,建設完善的頂層設計,并加強投資者教育。這也是中國養老市場未來面臨的重大課題。
董頲建議將企業年金養老金產品、養老保障管理產品納入第三支柱合格產品的范圍。養老理財、養老基金都是近年來試點發行的新產品,而企業年金在我國已經發展了18年,對穩健型的養老金投資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因而建議可以考慮將相關產品納入第三支柱養老產品試點范圍內,為廣大人民群眾共同提供服務。
對此,張劍穎也認為,應呼吁把更多的***資管機構納入個人養老金產品發行的機構行列,比如保險資管公司等,發揮其資產配置能力以及跨市場跨品種投資的經驗與優勢。
就投資者教育而言,她提及,現階段大多數投資者,對于養老投資是什么,從什么樣的角度、維度、層次去選擇匹配的風險收益目標,仍然比較茫然,這一塊基礎知識亟待有針對性地補足,方可進入下一個選產品的階段。
閻小慶亦表示,投資者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議題,由于養老金投資期限長,勢必會發生一些超出投資人預期的事件,在這一過程中,相關機構都應該陪伴投資者成長。
在孫建看來,針對廣大二三十歲的年輕人群體,需要利用互聯網、視頻等手段來進行投資者教育,鼓勵這一群體為養老做好準備。
無獨有偶,富達國際和螞蟻財富發布的2021年《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調查顯示,即使在已經有一定投資經驗的年輕一代受訪者中,也僅有16%聽說過養老目標基金(目標日期策略)。在這些對養老目標基金有所耳聞的受訪者中,真正投資購買相關產品的只有25%,而表示自己非常了解養老目標基金的特性、優勢的受訪者僅占15%。中國年輕一代的養老儲蓄率創下新高令人鼓舞,各界也認為,未來第三支柱賬戶制的設立和稅收優惠的推出,將進一步鼓勵民眾增加定期的養老儲蓄,為他們下一步進行長期投資,夯實資金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