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遵義市在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中,以小山塘、小水池、小水窖為主,因地制宜建設“三小”等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有效解決農村人畜飲水困難和農田灌溉用水問題。圖為遵義市綏陽縣蒲場鎮蒲場村小山塘水利工程。 羅星漢攝(人民視覺)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積極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不斷改善庫區、山區交通條件,帶動周邊農民就業。圖為G330國道淳安段改建工程蛇柳特大橋建設現場,工人正在操控架橋機安裝預制箱梁。 毛勇鋒攝(人民視覺)
近期,以工代賑在各個政策文件中頻頻“露臉”:5月底,農業農村部提出通過以工代賑等措施幫助農民工穩崗就業;7月中旬,國家發展改革委發文明確今年以工代賑聚焦水利等七大領域;8月初,交通運輸部要求在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和管護領域推廣以工代賑……這些政策部署突出一個共同特點,即實施以工代賑的建設領域瞄準***投資的重點工程項目。
今年為何如此強調在重點工程項目中實施以工代賑?目前現狀怎樣?還有哪些具體支持措施?
擴大賑濟效果,促進就近就業
――“十四五”以來,已下達中央投資近140億元,帶動30余萬名農村低收入群眾在家門口就業
在貴州省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合水鎮,以工代賑新項目正加緊施工。“這個項目,***投資100萬元,新建一條3.5米寬的產業路。項目就近雇了20多位村民,目前進入收尾階段,預計月底前完工。”合水鎮春暉林配套基礎設施以工代賑項目施工負責人吳忠浪告訴記者。
合水鎮三坪村村民石貴初是項目建設者之一,他家就住在附近,每天在工地上忙完,回家還可以干地里的農活,一個月工資將近5000元。“不僅是多了份收入,等這條路修好了,農機、貨車可以上山,種子、肥料再也不用靠人扛了,種地更省勁。”石貴初說。
以工代賑在中國已實踐近40年。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戰略咨詢處副處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