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根據經濟觀察網記者不完全統計,2022年1-7月,已有24家房地產發債主體信用債首次違約,超過了2021年全年違約數量,其中7月有5家房企首次違約。絕大多數房企均為美元債違約。
8月3日,正榮地產公告,一筆已經于7月7日到期的美元票據,在8月6日寬限期到期后預計無法支付1326萬美元本金及利息;另一筆8月3日到期的2977.7萬美元票據本金及利息也無法按期支付。
這已經是正榮自今年3月首次違約以來第三次債券違約,在國內債券及美元債大部分通過展期處理后,債券剩余部分處于實質性違約狀態。正榮最新兩筆違約的美元債本金合計只有4303.7萬美元。
根據經濟觀察網記者不完全統計,2022年1-7月,已有24家房地產發債主體信用債首次違約,超過了2021年全年違約數量,其中7月有5家房企首次違約。絕大多數房企均為美元債違約。
一季度違約房企數量是9家,二季度共有10家房地產發債主體信用債首次違約。
2022年春節后,為了緩解房地產企業流動性緊張局面,監管層倡導房企通過展期及交換要約等方式來處理到期債券,在監管層指導下,大部分的房企國內信用債通過展期方式避免違約。
在美元債交換要約過程中,雖然大部分投資人選擇了接受新票據,但也有少部分投資人拒絕接受。
一位美元債投資人告訴經濟觀察網,多數美元債均不能百分之百完成交換要約,大部分票據完成交換要約后,發行人一般會注銷原有票據。對于未交換要約的剩余票據,“一般不會兌付,也不會處理,就一直懸著”。
從資本市場角度而言,即便金額不大,但只要沒有兌付,也沒有接受交換要約,就會被視為違約。
DM數據顯示,7月違約的5家房企中,寶龍美元債違約金額只有2129萬美元,俊發為1303萬美元,三盛控股1億美元,融信2786.55萬美元,上坤完成2.22億美元票據交換要約后,剩余的20萬美元違約。
從月度數據來看,1月和7月違約房企數量最多,各有5家房企出現違約,除了陽光城境內債和境外債同時違約外,其他房企均為美元債違約。24家違約的房地產發債主體中,大部分首次違約金均在千萬美元級別。
上述美元債投資人認為,雖然監管層認定展期和交換要約不算違約,但在實操過程中,資本市場普遍認為已經實質性違約。一般情況下,房企一旦出險債券展期,包括評級機構也會做出相應反饋。
一家房企財務人士表示,房企對待投資人是一視同仁的,對于沒有完成交換要約的美元債,即便有能力兌付,也不會進行兌付,“一是對其他投資人不公平,二是一旦兌付了,以后投資人誰還支持你展期”。
二季度,在各項利好政策支持下,房地產市場一度出現回暖跡象,但7月因斷供事件等因素影響,房地產市場再次下挫,進而傳遞到資本市場,最近一段時間,房地產美元債持續向下,范圍持續擴大。
債券下跌波及范圍從最初爆雷房企擴展到中型民企,進而波及到碧桂園、旭輝等大型民營房企。7月以來,債市消極情緒進一步蔓延到金地、遠洋等混合所有制房企,萬科和龍湖的美元債也一度出現暴跌。
從首次違約出現頻次來看,2018年共有8家房企首次違約,2019年有3家,2020年有4家,多數集中在境內債;2021年是房地產流動性風險頻發的一年,全年共有13家房企主體首次違約;而2022年前7個月,這一數量急速上升至2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