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籃子”產品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是重要的民生商品。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響,做好“菜籃子”產品穩產保供工作更為重要。俗話說“寧可三月無葷,不可一日無菜”,蔬菜作為重要的“菜籃子”產品,在經歷多重考驗的2022年上半年,有效保障了國內供給,而且還擴大了出口,對于保持我國貿易順差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上半年,對蔬菜是尤為不平凡的半年,我國蔬菜生產流通至少經歷了三重考驗。一是災害性天氣。2月份南方蔬菜主產區低溫寡照和雨雪天氣持續,造成部分“南菜北運”基地蔬菜減產,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春節后蔬菜均衡上市規律,導致接下來的三四月份菜價季節性回落不明顯。
二是疫情的原因。上半年疫情多點散發,影響蔬菜采摘上市、跨區流通和終端配送,“產區滯銷、銷區賣貴”的現象階段性出現。在上海、長春等城市因疫情防控出現市民“搶菜難”之時,河南、云南、河北等蔬菜產區的個別品種出現農民“賣菜難”現象。在產能穩定的情況下,蔬菜產銷受疫情影響銜接不暢成為保供最大的挑戰。
三是大幅上漲的生產物流成本。受能源及原材料價格上漲、國際市場傳導等因素影響,今年以來我國化肥等農資價格高位繼續上漲。經測算,因農資漲價,上半年蔬菜畝均生產成本上漲較多,漲幅較大。再加上汽柴油價格上漲推高運費,終端菜價的上漲壓力明顯加大。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蔬菜生產供應經受住了多重考驗,總量保持充足,價格基本上符合常年季節性規律,持續高位運行的時間并不長。特別是到了6月份,蔬菜價格連續回落后,已開始低于去年同期。但考慮到蔬菜生產成本的大幅上漲,在這個價格水平上,農民種菜的收益比去年同期應該是有所縮水的。因此,需要關注后期農民種植意向受到的不利影響。
與此同時,上半年我國蔬菜在國際貿易中克服供應鏈震蕩挑戰,依然展現出不凡的硬實力,有效保障了國內供給,而且出口量額齊增,順差繼續擴大,成為我國貿易順差最大的農產品品類。
從下半年走勢看,當前蔬菜在田面積和產量均有所增長,穩產保供基礎較好,尤其是冷涼蔬菜有所擴種,現在開始進入集中上市期,“北菜南運”和“西菜東運”給“夏淡”市場帶來有效補充,整體夏秋蔬菜供應有保障。要繼續從生產、運輸、配送等方面著手,穩定生產,不斷提高菜地質量,發揮資金、人才、技術優勢;在持續優化儲備機構、增強儲備能力的同時,加強批發市場、零售網點規劃,布局應急商業網點,健全細化應急保供預案,制定應急通行辦法,支撐“菜籃子”產品應急保供任務;保障終端,創新配送方式,指導“菜籃子”產品主產區與大中城市建立保供聯動機制,靈活采取集中配送、統一配送等方式,積極推廣線上購買等模式,探索使用無人車、機器人等新型投遞設備,積極探索建立市場供應和突發性應急保障相結合的工作機制。
(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
.tjewm{width:100%;text-align:center;margin:30pxauto;display:none;}.tjewmspan{display:inline-block;width:248px;font-size:18px;margin:auto20px;}@media(min-device-width:320px)and(max-width:689px),(max-device-width:480px){.tjewmspan{display:inline-block;width:60vw;margin:auto4vw;font-size:16px;}.tjewmspanimg{width:100%;height:auto;}}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