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對于劉恒的母親是誰和劉恒的母親是誰?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薄姬,漢高祖劉邦的嬪妃。劉邦的第四子劉恒之母。劉恒即皇位后,尊其母為太后娘娘,即薄太后。
薄姬原來是項羽部將魏豹的妻子,魏豹被韓信擊敗之后,薄姬被召入漢宮,但入宮一年多,卻連劉邦的面都沒有見過。薄姬年少時,與閨中好友管姬、趙姬相約,將來如果誰富貴了,不要忘記彼此的友情。竟然是如此之巧,管姬與趙姬先后被選入漢宮,并得到漢王的寵幸。一次,他們嘲笑薄姬,恰巧被劉邦聽到,劉邦深深地憐憫這個弱質纖纖的女人,當晚便召幸薄姬,并將她冊封為姬。那夜之后,劉邦便將可憐的薄姬忘得一干二凈。薄姬有幸,漢室有幸,劉邦一夜的憐香惜玉而留下龍脈,公元前202年,薄姬生下了皇子劉恒。但是,薄姬姿色不如戚夫人,心計不如呂后,此后就再也沒有機會得到劉邦的召幸,薄姬因而專心撫育劉恒,劉恒赴晉陽就王位時,薄姬得以同行。塞翁夫馬,焉知非福,戚夫人一心爭寵,哭鬧著要立趙王如意為太子,劉邦一死,不僅榮華富貴成了過眼煙云,連自己與兒子都不能保全。薄姬性格寬厚,安心隨幼子遠離京都,得以避呂后之禍,而她精心撫育的劉恒,成為整個漢代口碑最好的一位皇帝。
劉恒的母親薄姬也是后來歷史上鼎鼎大名的薄太后。要知道這個薄姬作為劉邦的媳婦,并不是劉邦名門正娶的。而是劉邦在別的人手中給搶過來的。
所以,這個薄姬嫁給劉邦屬于真真正正的裸婚。薄姬的前任丈夫那也是不得了的一個英雄人物,此人就是魏國公子魏豹。
想當年魏豹后宮中的佳麗,那也是有上千人的,但是,魏豹偏偏就寵幸這個薄姬。若是說薄姬長的有多漂亮,那還是存有疑慮的。畢竟從后來劉邦得到她后,基本上沒有怎么寵幸過她可以看出。
估計,這個人長相也就是中等偏上而已。
既然這個薄姬不是什么絕色美人,那么她是靠著什么絕活,得到魏豹寵幸的呢?
這還要從薄姬會包裝自己開始說起,這個人女人真的很不簡單。當年她告訴魏豹,在她小的時候,她的母親讓別人給她算了一卦,卜的這一卦是大吉之相。
說這個薄姬長大了以后,一定會嫁給一個王。嫁給一個王這還不是重點,重點是肯定會給這個王生個太子。這也就是所謂的說著有心,聽著也有意。
魏豹聽了后,對薄姬就更加的寵幸了。話說魏豹只要是想找女人的時候,薄姬肯定就會是第一人選。
你想呀,若是薄姬生的孩子是太子的話,那他的老爹肯定就是皇上了。魏豹想的是,既然薄姬是自己的妻子,那薄姬生的太子也肯定是他的了。
所以,魏豹開始以為自己以后就是天子了。薄姬說的這一句話,深深的記在了魏豹的心里。誰知道也就是因為這句話,最終導致了他的死亡。
當年楚漢相爭的時候,魏豹是先跟了項羽,又投靠了劉邦。緊接著劉邦在彭城大敗之后,他再次投靠了項羽。
這種反復無常的小人,在劉邦和項羽的心里,留下的印象當然就不好了。最終,魏豹又選擇了中立。看著劉、項之間大戰。他還等著坐收漁翁之利,當天子呢。
可惜的是劉邦派了韓信去滅了魏國。魏豹的天子沒當成,到成了俘虜。至此魏國滅亡,就是在這時候。韓信把俘虜了的魏王的家屬都押送到了劉邦的大營里。
薄姬就是在這時候和劉邦相遇的,劉邦把薄姬搞到了自己的后宮中,就這樣藏匿了起來。等到薄姬再次見到劉邦的時候,已經是一年以后了。
劉邦當了皇帝后,后宮中各式各樣的女人,多的不計其數。這個薄姬她根本連一點印象都沒有了。
那么最后,他又是怎么想起薄姬這個人來的呢?原來,薄姬有兩個很要好的閨蜜。她們是從小就認識,在一起玩到大的。
當時,這三個人都是有名的美人坯子。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最終都被劉邦給弄到后宮里來了。
當年她們三個玩的比較好的閨蜜,就在一起發過誓。說以后若是誰先受到了王的寵幸,一定不要忘記給王推薦其他的姐妹。讓王也雨露均沾一下。
誰知,這時候除了薄姬外,另外兩個姐妹先后都得到了劉邦的寵幸。得到劉邦寵幸的這兩個人,早把當年的誓言給忘記了。
兩個人根本就沒有在劉邦面前提起過薄姬的名字。就在薄姬最苦悶的時候,機會來了。
這個機會還是她的兩個閨蜜給造成的,話說這兩個人由于先后得到了劉邦的寵幸,在一起聊天的時候,說起了薄姬,而且還是以嘲笑的口吻說的。
這些話偏偏就被劉邦聽到了,劉邦也是個憐香惜玉的人。他讓她們把這件事說清楚。就這樣兩個人把事情經過的前前后后都給交代了。
劉邦覺得這個薄姬也挺可憐的。既然,你們三個當年盟國誓。那我就成全你們吧,今晚召見薄姬。
到了晚上薄姬來到了劉邦的身邊,剛開始見面就要交易,兩個人也挺尷尬。
那就說說話吧,緩和一下尷尬的氣氛。薄姬先開的口,沒想到的是她再次包裝了起自己來。
當然這次講的和當年魏豹講的那一套不一樣了。她告訴劉邦道:“昨晚在她睡覺的時候,夢見了一條龍鉆進了她的肚子中。”
劉邦一聽,十分高興。劉邦告訴她:“此乃貴兆也。”就讓我來為你實現這個愿望吧。
果不其然,經過兩人的***,薄姬就懷孕了,后來為劉邦生下了第四個兒子,也就是漢文帝。
自此之后,劉邦再也沒有召見薄姬侍過寢。
后來,慢慢的異姓諸侯王大搞反叛的時候,代王藏荼第一個被劉邦平定了。然后,劉邦封了劉如意做代王,緊接著又發生了他的女婿張敖的手下貫高,要謀殺劉邦的事件。
劉邦就順勢也把趙王給免了職,換了代地的劉如意來當新的趙王。就這樣代地的王位又空缺了,劉邦就派了皇四子劉恒來代地當了代王。
劉恒來代地的時候,他的母親薄姬因為不受劉邦待見。呂后就讓她一起去兒子那里生活了。如今是沒人可找了,必須調一個人來做新任趙王。
劉恒收到詔書后,是拒不奉詔。敢對抗呂后那肯定是死路一條,劉恒當然不敢。
他給呂后寫了一封信,先是做了一番解釋,為什么他不去上任?
在信中他說到,“代地這個地方,距離匈奴太近了。經常會受到匈奴的騷擾,我在這里待了十幾年,對這里的戰事也比較清楚了?!?/p>
“相對比代地來說,趙地是個好地方。雖然我很想去,但是,我去了趙地,萬一匈奴大軍來侵犯怎么辦?”
“所以,這個趙王,您還是另請高明吧。我愿意為母后大人您,在這里守衛邊疆?!眳魏笫盏叫藕?,不但沒有發火,還大大的夸獎了劉恒一番。
看到了吧,什么叫水平,這就是水平。即不奉詔,又不被呂后殺頭的,劉恒算一個。劉恒因為自己的圓滑,總算是躲過了這一劫。
但是,關于趙王這個位置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劉邦的兩個兒子中,劉恒不能來,劉長更不行。看來眼下已經是到了,無人可選的地步了。
其實呂后心里打的如意算盤,無非就是把劉邦的兒子給弄死。然后在繼續分封自己呂家的人為王,對的,呂后就是這么個意思。
從呂后的安排中,就不難看出。比如當呂后把梁王劉恢調到趙地做趙王后,他就安排了自己的侄子呂產去做了梁王。這個趙王的寶座姓劉的沒人敢去做,那肯定是選姓呂的去了,只有姓呂的去了,才稱了呂后的心。
這時候就有人猜透了呂后的心思,這個人就是陳平。
陳平順勢向呂后建言道:“就目前的個人功勞而言,這個趙王呂碌來當最合適。”呂碌是呂后的侄子,也是呂后最想封的人。
既然陳平都提出來了,呂后只能勉為其難的接納了。呂后開始封呂碌為新任趙王,自此,這個趙王的死亡魔咒才被解開。
是薄太后
薄姬(?~前155年),會稽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漢高祖劉邦嬪妃、漢文帝劉恒生母。
早年嫁給魏王魏豹。魏豹為韓信所敗后,進入漢王劉邦后宮,生下兒子代王劉恒。劉邦駕崩后,跟隨兒子劉恒前往代國,尊為代王太后。呂后去世之后,朱虛侯劉章兄弟、丞相陳平、太尉周勃,聯合誅殺呂氏諸王,迎立代王劉恒即位為帝,是為漢文帝。
劉恒被封代王的第十七年,即公元前180年,呂后去世。
大臣們商議擁立繼位皇帝,恨外戚呂氏勢力強盛,都稱贊劉恒仁慈善良,所以迎回代王劉恒,立為皇帝,是為漢文帝。
薄姬由王太后改稱為皇太后,她弟弟薄昭被封為軹侯。
同年三月,大臣們請求封立皇后,薄姬說諸侯王都是同母所生,就立太子劉啟的母親竇漪房為皇后。于是漢文帝立竇漪房為皇后,即后來的竇太后。薄太后的湯沐邑在陜西富平縣。
曾經削平諸呂、挽救劉漢王朝的周勃被誣告謀反。薄太后知道后,認為周勃沒有謀反的事。文帝臨朝時,薄太后抓起頭巾向文帝擲去,說:“絳侯身掛皇帝賜給的印璽,在北軍率領數十萬大軍,不在那時謀反,如今身居一個小縣,反倒要謀反嗎!”漢文帝于是向薄太后謝罪說:“獄吏剛才查清楚了,馬上放他出獄。”于是派使臣手持符節釋放絳侯,恢復他的爵位和封邑。
薄氏知道宮廷斗爭的殘酷現實,便苦讀《道德經》,領略道家思想的精髓,走上清凈無為的道路。在母親潛心寡欲思想影響下,劉恒或無意與其他皇子爭奪繼承權,甘愿被分封到西北邊疆、毗鄰匈奴的荒漠貧瘠地帶為代王。劉恒在沒有其他皇子愿意來的偏僻地方為王,幾乎被朝野遺忘,正因如此,才躲過了呂雉的迫害。
呂雉死后,大臣們在尋找合格的皇位繼承人時發現,皇子只剩劉恒一人了(除了齊王劉肥壽終正寢外、劉長由呂后撫養長大關系密切外,其余全部被呂后直接或間接害死。)于是,這位遠在邊疆、性情樸實、清心寡欲、守道尚德的代王便被請到長安,是為漢文帝。
漢文帝劉恒的母親薄姬,薄氏原來是魏王豹的女人。劉邦消滅了魏王豹的反叛,將魏王豹的宮女全部充入了后宮,薄氏成了織女。以薄氏這種地位,很難有被劉邦寵幸的機會??墒莿钤诤髮m偶然聽到兩名宮女的閑話,讓薄氏撞上了大運。
原來薄氏在宮中結識了管姬和趙姬,大家約定誰要是被劉邦寵幸了,就要向劉邦推薦另外二人??晒堋②w二人被劉邦寵幸后,并沒向劉邦提起薄氏。一天劉邦來到后宮,偶爾聽到管趙二人說起她們的約定,心中不禁產生了惻隱之心,便招薄氏侍寢。薄氏對劉邦說:“臣妾夢到有黃龍進入腹中?!眲盥犃舜笮?,說道:“就讓朕幫你完成這個愿望吧。”機緣巧合,薄氏一夜竟然懷了龍種,生下了皇四子劉恒。但劉邦從此也忘記了她。
薄氏雖然生有劉恒,但前有太子劉盈,后有劉邦最喜歡的趙王劉如意,皇帝的位置是別想了。加上薄氏天生笨嘴拙舌,不擅取巧,沒有戚夫人那樣的本事,便和呂后一樣,被冷落在后宮。這使她與呂后,同病相憐。漸漸長大的劉恒,也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在皇宮內如火如荼的彼此爭斗中,為了自保,處處表現得謙卑讓人,低調得如蟄伏地下的蟬蟲。而此時呂后的眼光,都盯在正被得寵的戚夫人和趙王如意身上。而戚夫人也正在劉邦身邊下足了功夫,千方百計要劉邦廢掉呂后的兒子劉盈,立她的兒子趙王如意為太子。
正是這種皇位的生死惡斗,意外地成就了薄氏與劉恒的安全。劉邦把富裕的趙地分給了趙王如意,把與匈奴相鄰的、貧瘠的代地分給劉恒,薄氏沒有絲毫怨言,二話不說,與劉恒離開了是非不斷的皇宮,回到了代地。她情愿與兒子守著這塊貧瘠的土地,默默的生活,永遠不招惹是非。即使劉邦死后,呂后弄死了趙王如意,要把趙地重新封給劉恒,薄氏與劉恒也婉言推辭。他們這樣做,為自己躲過了殺機。最終劉恒成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這種巧合,或許也是天意?
總結:出鋒露角,總在風口浪尖。抱樸守拙,常常后來居上。歷史上的意外與巧合,其實有深刻的原因。
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