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編來為大家解答蘇敗醬這個問題,蘇敗醬的副作用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蘇敗醬,火麻仁,大血藤,關黃柏,黃岑,陳皮半夏,薏苡仁,蒼術,甘草,川芎,生梔子,土茯苓,車前草,馬齒莧這個藥方是吃什么的?、功效是健脾利濕薏苡仁30g,臣:土茯苓30g關黃柏9g,蒼術12g,佐:陳皮9g半夏9g使:大血藤30g蘇敗醬30g甘草3g車前草30g
2、滋陰涼血的作用
3、這個問題暫不好回答,從飲食、起居、季節都可能有關系,更何況沒見到本人,不能妄下推斷。
4、芳香健脾、利濕止癢。
中文學名敗醬草拉丁學名ThlaspiarvenseLinn.別稱蘇敗醬、遏藍菜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綱單子葉植物綱科蕓香科種敗醬草分布區域主產江蘇、浙江、湖北、安徽
含白花敗醬甙(villoside)、莫羅忍冬甙(morroniside)、番木鱉甙(loganin)等。
性味:性涼,味辛、苦。敗醬草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瘀排膿。用于闌尾炎、痢疾、腸炎、肝炎、眼結膜炎、產后瘀血腹痛、癰腫疔瘡。
小薊:刺兒菜(學名:Cirsiumsetosum),民間俗稱刺角芽,為菊科薊屬的植物。分布于中國大部分地區,中歐、東歐、俄羅斯東部、日本、朝鮮等地區亦有分布。生長于海拔140米至2650米的地區,一般生于荒地、草地、山坡林中、路旁、灌叢中、田間、林緣及溪旁。有人工栽培作藥用。
【性味與歸經】甘、苦,涼。歸心、肝經。
【功能與主治】涼血止血,祛瘀消腫。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傷出血,癰腫瘡毒。
【用法與用量】4.5~9克。外用鮮品適量,搗爛敷患處。
科屬分類:菊科
拉丁文名:HerbaCirsiiSetosi
藥(毒)理學:大鼠每天給煎劑80g/kg灌胃,連續2周,并無明顯毒性,肝、腎組織檢查無特殊病理變化。
生態環境:生于山坡、河旁或荒地、田間。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
【來源】為菊科植物刺兒菜Cephalanoplossegetum(Bunge)Kitam.的地上部分。
【采制】夏、秋二季花開時采割,除去雜質,曬干。
蘇敗醬菥蓂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其后歷代本草多有記載。《救荒本草》所載的遏藍菜和《滇南本草》所載的甜葶子,又名麥藍菜,經核對其描述與附圖,與今之菥蓂一致。綜觀諸家本草,均未見有以菥蓂作敗醬藥用的記載。現時我國南方地區多以菥蓂作敗醬草藥用,可能是菥蓂的果實形狀與敗醬屬多種植物的果實相似之故。《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77年版將菥蓂作為本品的正名,別名蘇敗醬,以便與敗醬科敗醬相區別。本品為少常用中藥。在長江流域多當作敗醬草入藥,通稱蘇敗醬。商品為十字花科植物菥蓂的干燥帶果全草。
敗醬草因其根聞之有腐敗豆醬氣味,故而得名。夏季開花,黃或白色,莖葉無異,荒坡可見。《唐本草》云:“敗醬,不出近道,多生崗嶺間,葉似水莨,叢生,花黃,根紫作陳醬色,其葉殊不似豨薟也。”
敗醬草為敗醬科多年生草本敗醬之帶根全草。花期7~9月。生于山坡草地及路旁,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于夏季花期采收全株,曬干用。
敗醬草花
額……我只能說他抓的是對的,我給你看這個你好安心一點:種中文名:菥蓂。種拉丁名:ThlaspiarvenseLinn.科中文名:十字花科。科拉丁名:Brassicaceae。屬中文名:菥蓂屬。屬拉丁名:Thlaspi。別名:蘇敗醬、遏藍菜、敗醬草。
關于蘇敗醬和蘇敗醬的副作用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