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關于黃芪藥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關于黃芪藥店賣多少錢一克的知識,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黃芪簡介
黃芪(耆)素以“補氣諸藥之最”著稱,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也是一種最常用中藥材。中文名黃芪huang
qi含義為"黃色的頭"("yellow
leader")
,意指其藥材根的黃顏色和至要的補藥。《中國藥典》收載的黃芪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干燥根。
黃芪的功效
黃芪性微溫,味甘,有補氣固表、止汗脫毒、生肌、利尿、退腫之功效。用于治療氣虛乏力,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萎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黃芪益氣補中,生用固表托瘡。
黃芪和人參均屬補氣良藥,但人參偏重于大補元氣,回陽救逆,常用于虛脫、休克等急癥,效果較好。而黃芪則以補虛為主,常用于體衰日久、言語低弱、脈細無力者。黃芪具而補而不膩的特點,若與人參,黨參等補藥配伍則效果更好。黃芪可單味使用,也可與其它藥物配伍應用,與芍藥、甘草、桂枝、良姜、飴糖等藥配伍可以治療脾胃虛寒、慢性腸炎、胃炎、腹瀉等癥;與升麻、甘草、當歸、人參、柴胡等藥物配伍可治療內臟下垂、脫肛、子宮下垂等癥;與茯苓、菟絲子、白術、當歸等配伍是治療婦科良藥;與防風、麻黃根、浮小麥配伍是治療年老體弱者所患表虛感冒的良藥。由于黃芪而補氣利尿、消腫等功效,與茯苓、薏苡仁、防己等藥配伍時又是治療急慢性胃炎的良藥。又因黃芪具而托毒、生肌的功能,在治療疔瘡及慢性闌尾炎等疾病時也常常選用黃芪治療。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黃芪內含而多種抗菌有效成分,而且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因此還能用于預防某些傳染病的發生。無論從中醫治療,還是現代醫學觀察,黃芪均是一味好藥。所以,民間自古就有“冬令取黃芪配成滋補強身之食品”的習慣。
1、益氣固表
生用黃芪,有益氣固表、利水消腫、脫毒、生肌的功效,適用于自汗、盜汗、血痹、浮腫、癰疽不潰或潰久不斂等癥。
2、補氣養血
蜜炙黃芪有補氣、養血、益中功效,適用于內傷勞倦、脾虛泄瀉、氣虛、血虛、氣衰等癥。
3、降血壓
現代醫學證明,黃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減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壓、保護心臟、雙向調節血糖、抗自由基損傷、抗衰老、抗缺氧、抗腫瘤、增強機體免疫力作用,可用來治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癥。黃芪還能擴張血管,改善皮膚血液循環和營養狀況,故對慢性潰瘍久不愈合者有效。其還能消除腎炎患者的蛋白尿,保護肝臟,防止肝糖原減少。
黃芪的藥用價值
1、表虛自汗
多用于體虛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氣不固,而汗出,用黃芪配白術、防風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風散;也可配浮小麥、麻黃根等。
2、陰虛盜汗
可與生地、麥冬等滋陰藥同用。
3、急性腎炎水腫
黃芪中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而這些營養物質適用于陽氣不足所致的虛性水腫,并常與防已、茯苓、白術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黃芪湯,這樣的配方能夠有效的緩解性腎炎水腫的癥狀。
4、慢性腎炎水腫、脾腎虛
常與黨參、白術、茯苓同用。
5、陽氣虛弱
黃芪還被用于瘡瘍久不潰破而內陷,而且黃芪中的營養物質具有促進潰破及局限作用。
6、瘡瘍潰破
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常配銀花、皂刺、地丁等。膿液清洗,與黨參、肉桂等同用。
7、肺氣虛證
咳喘日久,氣短神疲,痰雍于肺無力咯出。常配伍紫菀、款冬等,溫肺定喘,健肺氣之品。脾生痰,肺儲痰,所以健太陰以祛痰,黃芪補氣所以尤善治氣虛。
8、氣虛衰弱
倦怠乏力,或中氣下陷、脫肛、子宮脫垂。補氣健脾,常與黨參、白術等配伍;用于益氣升陽而舉陷,常與黨參、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黃芪是一味大眾熟知的中藥材,不僅如此,黃芪還是保健的食品。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藥食同源的黃芪到底有哪些功效。
黃芪藥用歷史迄今已有2000多年了,《神農本草經》列之為上品。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它富含蔗糖、多糖、多種氨基酸及硒、鋅、銅等多種微量元素,可有效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改善心肌供血,調節血糖含量。中醫對它的運用更是廣泛,它可以補氣、生血、治療氣血虛弱;
可以益氣升陽,緩解胃下垂、改善體質;其它如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炎、慢性鼻炎、氣虛導致的反復感冒等疾病的治療,以及對于大病初愈后身體的調養和促進手術后傷口的愈合,也都會用到黃芪。平時作為日常益氣補虛,扶助正氣之品,黃芪適用于體質虛弱、言語低弱、倦怠無力、脈細無力等氣虛不足的人。
黃芪可單獨使用。如有些缺氧或者中毒以及患化療引起的心衰且病情較重者,可以用黃芪50克泡水代茶飲,2周后改為30克,長期飲用者可以每日使用15克左右。對大多數人來說,黃芪沒有什么毒副作用,不必過于擔心其安全問題,但氣滯濕阻、有食積、毒瘡初起或潰后熱毒尚盛等實證者,以及陰虛陽亢者,不宜使用黃芪,否則會加重病情。
但是,消費者購買時也要注意真假。黃芪的切片是類似圓形的厚片或類似長圓形的斜切片,表面為淡棕黃色或棕褐色。皮部是黃白色,斷面呈纖維狀,顯粉性,木質部黃色且有放射狀紋理。味微甜,嚼有豆腥味。常見的黃芪假品有錦雞兒、紫花苜蓿、白香草樨、蘭花棘豆、蜀葵、歐蜀葵、圓葉錦葵等。
它們的共同特點是:色近似棕或深棕色;縱紋及皮孔多不全或缺少皮孔,有的根部有分叉;質或堅或韌或脆;斷面多呈纖維性或刺狀;味或淡而甜有豆腥味,或微甜無豆腥味,或苦伴豆腥味很濃,或有***性。
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