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上市前先分紅3.6億,IPO再募資16億搞經營,未來穿戴: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
來源:市值風云?
增收不增利已經出現,但基本面還不算差。
作者?|?春曉
編輯|?小白
風云君曾在《新三板掛牌一年后“帶病”轉投科創板:倍輕松,報表簡單,公司“不簡單”|科創板風云》中,分析過主打眼部***儀的倍輕松(688793.SH)。
最近,另一家主營頸椎***儀公司,未來穿戴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未來穿戴”)也遞交了招股書,準備向創業板IPO發起沖擊。
說到未來穿戴老鐵們可能不太熟悉,但說到王一博代言的SKG頸椎***儀,想必大家會有些印象。接下來,咱們就來看看,這家賣***儀的公司有哪些有意思的事吧。
上市前突擊分紅3.6億,IPO計劃募資16億
1??創業半路轉型***椅,沖擊IPO只用了六年
2007年,劉杰、徐思英夫婦出資100萬元,在廣東順德成立了未來穿戴的前身——佛山獅開生活電器有限公司。
不過,在成立后的十年里,公司主業都和頸椎***儀沒什么關系。從名稱就能看出,公司當時主營各式小家電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
2016年,未來穿戴開始向個人與家庭健康市場轉型,推出了首款頸椎***儀,并逐漸退出了小家電業務。
也就是說,劉老板夫婦經營小家電業務十年后,半路轉做頸椎***儀,從第一款頸椎***儀誕生,到沖擊創業板IPO,用了六年時間。
所以,這會是一個厚積薄發的創業勵志故事嗎?老鐵們別急,接著看。
2??上市前突擊分紅3.65億,轉頭又是募資又是補流
創業故事勵不勵志暫且按下不表,從招股書來看,劉老板夫婦這“左手突擊分紅,右手募資補流”的操作玩得倒挺溜。
2019年-2021年連續三年,未來穿戴現金分紅合計3.65億,相當于把這三年實現的4.88億凈利潤的75%拿來分紅。
其中,2021年,未來穿戴分紅的這5,000萬,更是在2022年5月即遞交招股書前夕才突擊完成。
自打公司創立以來,劉老板夫婦就擁有絕對的控制權,目前二人合計持有未來穿戴94.5%的股權。也就是說,未來穿戴這3.65億分紅幾乎都進了劉老板夫婦二人囊中。
前腳剛分完紅,劉老板轉身便向資本市場伸手要錢。此次IPO未來穿戴擬募資16億,其中2億將用來補充流動資金。
不過,未來穿戴的賬上不但不缺錢,甚至還很富裕。
截至2021年底,公司賬上共有7.29億貨幣資金(包括交易性金融資產),占總資產的七成。除此之外,未來穿戴沒有1分錢借款,自由現金流也較為充裕。
在資金很富裕的情況下,劉老板還要左手現金分紅、右手募資補流,這不是變相拿股民的錢給自己發紅包嗎?
增收不增利已現,研發投入遠低于銷售費用
1??增收不增利,三年砸5億銷售費用
說完了故事,咱們來看看公司經營得如何。
整體來看,未來穿戴的營收呈增長趨勢,2021年,未來穿戴實現營收10.6億,同比上升6.96%,較2020年營收增速有所放緩。
公司的產品主要分為:可穿戴健康產品、便攜式健康產品和其他產品。其中,可穿戴健康產品又可分為頸椎***儀、眼部***儀、腰部***儀,而頸椎***儀作為核心產品貢獻了七成以上的營收。
便攜式健康產品則主要包括***披肩、筋膜槍等,其他產品主要為小家電產品,2021年該領域營收近乎降至零。
營收雖然逐年增長,未來穿戴的凈利潤卻連連下滑。
2020年,未來穿戴實現歸母凈利潤1.43億,同比下滑了32.86%。2021年,凈利潤繼續下滑至1.32億,同比下降7.69%。
具體來看,這主要與三項費用增加有關。一方面,未來穿戴在2020年、2021年分別實施了合計1.43億元股份支付。
剔除股份支付的影響后,2021年,未來穿戴的凈利潤約為1.81億,仍然同比下滑24%。這么看來,公司確實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窘境。
另一方面,則與未來穿戴向銷售費用大筆砸錢有關。2020年,未來穿戴的銷售費用為2.1億元,相比2019年的1.02億直接翻番,銷售費用率也由12.93%迅速上升至21.21%,2021年基本保持了這一投入規模。
這么算來,2019年-2021年三年,未來穿戴往銷售費用上砸了5.27億,要知道,這三年公司的歸母凈利潤總共才4.88億。
其中,銷售費用的近八成均用在了市場推廣和廣告宣傳上。2020年,未來穿戴簽下了流量明星王一博,并通過李佳琦直播帶貨、贊助《乘風破浪的姐姐》等綜藝節目來提升知名度。
(來源:SKG官網)
2??頸椎***儀銷量下滑,核心技術團隊是臨時組建的?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未來穿戴的營收雖然在增長,但主打的頸椎***儀銷量已經出現下滑。
2021年,頸椎***儀的銷量由471萬件下降至405萬件,同比下滑14%。未來穿戴轉而推出眼部和腰部***儀新產品,嘗試開發出第二條增長曲線。
同時,2021年公司新推出的機械揉捏式頸椎***儀銷量較高,但毛利率低于其他系列產品,也將頸椎***儀的毛利率拉低了近5個百分點。
有意思的是,未來穿戴的核心技術團隊看起來更像是臨時組建的。
公司的核心技術人員共有5人,除了劉老板之外,還有吳文新、謝廣寶、余林蔚、曹鋒銘四人。
然而,這四人的入職時間最早在2019年12月,最晚則是2022年1月才入職。
換句話說,2019年,未來穿戴在只有劉老板一位核心技術人員的情況下,單單頸椎***儀就輕松拿下了近6億營收,而劉老板的簡歷看起來也沒啥研發的背景。
另外,未來穿戴雖然一再強調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截至2022年5月31日共有1,376項專利,不過發明專利僅有48項,實用新型專利999項,另有288項是外觀設計專利。
而且,僅有的48項發明專利中多項與***儀并無關聯。
而坐擁千余項專利的未來穿戴,其研發投入三年也不過1.45億,僅有銷售費用的四分之一。
經銷模式為主,凈利率高于倍輕松
最后,風云君將同行業的倍輕松和未來穿戴對比一下,看看是誰更勝一籌?
從營收規模來看,二者較為接近,2021年倍輕松實現11.9億營收,反超未來穿戴。
從產品結構來看,倍輕松以眼部***儀和頸部***儀為主,還有頭部、頭皮***儀等產品。
從產品售價來看,倍輕松的價格較高。根據招股書,2019年倍輕松頸部***儀的均價在728元/臺,同期的未來穿戴的頸部***儀則是188元/臺。
從毛利率的角度來看,倍輕松略高于未來穿戴,主要是二者的銷售模式不同,倍輕松以直銷為主,而未來穿戴九成以上營收均來自經銷,直銷渠道的毛利率更高。
而倍輕松的凈利率卻比未來穿戴低5個百分點,這同樣與銷售模式有關,由于倍輕松以直營模式為主,線下門店運營等開支較大,而主打經銷模式的未來穿戴則省去了這筆開支。
具體來看,倍輕松的銷售費用投入遠高于未來穿戴,銷售費用率也高達40%左右。
2021年,倍輕松也加大了推廣費和廣告宣傳費的支出,兩項費用也達1.55億,這主要是當年倍輕松簽約了另一流量明星肖戰,來為產品代言。
(來源:倍輕松官網)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未來穿戴的宣傳物料中,對SKG產品自稱“骨傷及疼痛康復專家聯合研發”,暗示對頸椎疼痛等疾病有效。但是,***儀并不屬于***的醫療器械,只是保健放松,很難說有治療作用。
此外,未來穿戴的產品也出現過消費者燙傷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