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李白的人生對我們有何啟示,以及李白對我們的人生指導意義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哪個,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李白的詩大多數都是表現追求自由、藐視權貴、憂國憂民的情懷。“李白”這個名字在中國文壇上至今都頗有影響力。但也是因為李白的詩觸犯了當朝大多數為官者的權益,所以李白的官場道路頗為艱難,經常受到權貴的打壓。
其實李白一直都很熱衷于做官,希望能夠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幫助當朝皇帝治理天下。能夠輔佐皇上,是他一生的追求,后的得唐玄宗賞識,謀得“翰林學士”這一職位。但當上了官,卻讓他對人生有了新得認識,他開始厭惡統治者的貪婪,慢慢的變成了一個清高傲岸的人。本來想為國家效力的,在見識了官場的險惡之后,他的心動搖了。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這是李白對于孔子的調侃,古代社會以尊重儒學為榮,去這句詩讓當時社會中崇尚儒學的人很是氣憤。但最為致命的是李白對于楊貴妃與安祿山的曖昧之情的描述,這使得唐玄宗大怒,把他貶職流放。“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句詩道出了李白那種藐視權貴、正直慷慨,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感。
李白一生追求功名,但也一直藐視功名,說他有兩重性格,也不為過。但我們不可否認的是,李白在當時的社會有著超乎常人的見識,他能夠一針見血的指出國家、社會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當時的社會規則,破壞了損害了當時權貴的利益,所以在李白晚年生活中,他只能沉醉于飲酒作詩,想回去做官一方面自己內心糾結,另一方面,朝中權貴也不愿讓他再為官。
我們能看到李白性格的兩大主線:一是豪氣,二是豁達。豪氣中夾帶的是他對現實的不滿和悲哀,一但到這個時候,他的豁達就表
現出來了。豁達是夾帶的是他更多對生活的熱愛與熱情和他的樂觀向上的精神。但是,從他在“逸”時所表現出的孤獨之情,也同樣流露出了一絲的悲傷。這是李白
作為一個文人,終不能避免的。
但我們往往忽視了另一個世界的李白。這個世界里的李白不談政治,也很少發牢騷,而主要是贊美大自然的壯麗
景色,歌詠友情,抒發思鄉、相思、惜別、懷古這樣一些人們在日常生活***有的感情;其中出現的人物形象,如游俠、商人、歌妓、農民、農婦、船夫、工匠、采
蓮女等等,絕大多數屬于下層社會。詩人筆下的這個世界充滿光明和人生的情趣,從中看見的李白主要給人以天真純樸和性情溫和的印象——這就是在日常生活和同
下層社會接觸中的李白,表現出人人都會對他感到親切的平民性格。
綜上所述,李白的性格中,雖然道家思想對他的影響更為深刻,但他沒能完全擺脫
儒家思想的束縛。他的放蕩不羈,樂觀豁達,一定程度上是為了給自己排泄心中的憤懣與不滿,是強制性的把道家的思想壓抑在儒家思想之上,因此,他的詩歌中往
往透露出對于政治方面的悲嘆。但不是說儒家思想是李白思想的主導,他是在用道家思想與儒家的思想進行激烈的交鋒,但沒有完全戰勝儒家思想。只有他是“平
民”的時候,才真正忘卻了政治功名,才是真正為道家思想所支配的時候。
他一生筆耕不輟,有幾千首詩留世。與蘇軾一樣,他生性豁達、樂觀,有豪俠性格以及作為浪漫主義詩人所特有的非凡氣質,即豐富的想象力,浪漫,自由,瀟灑,狂放
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