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相信到目前為止很多朋友對于東方式插花的風格特點和東方插花的造型特點不太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就由我來為大家分享東方式插花的風格特點相關的知識點,文章篇幅可能較長,大家耐心閱讀,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東方傳統插花藝術的創作理念與法則:
東方人性情穩重內向、委婉含蓄,藝術境界寓意隱含,受儒家思想影響較深,故在插花的創創作理念與法則上,其特點與風格可以用真、善、美、圣這四個字來加以概括。
一、自然之“真”
傳統的東方民族酷愛自然、崇尚自然,對自然之美最有著獨特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點,就是以自然界中生長的花木為表現的物象,講求“物隨原境”。“形肖自然”,這是中國國畫和插花藝術的理論基礎。即所表現的景觀需符合萬物自然生長的規律,不能含有明顯的人工痕跡。正如袁宏道在書中所論述的“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寓意于物者,自得之”,“使觀者疑叢花生于碗底方妙”的境界。這樣,就要求插花者深入去觀察和了解植物的生長習性,思考其美之所在與其美之精華,并融入個人的情感與審美,在此基礎上加以提煉和表現,使作品展現出充沛的自然生命力和美感,具有能震撼人心靈的感染力,這是傳統東方插花的精髓所在,所以,傳統的東方插花又被稱為自然式插花。
二、人文之“善”
中國文化受儒家思想影響極深,而儒家美學思想是以“善”為宗旨,所以中國人的審美觀也以“善”為核心,在這種文化思想的指導下,對花卉也賦予了美好的象征含義,講求材必有義,義必吉祥,如生活中人們稱松、竹、梅為“歲寒三友”,以此象征傲雪凌霜、不畏嚴寒的品格,取梅、蘭、竹、菊為“花中四君子”,以此比喻君子之儒雅、脫俗。用玉蘭、海棠、牡丹、桂花來襯托“玉堂富貴”,用象征、寓意、諧音的技巧,營造一種含蓄和諧的氛圍,以借花明志、對花舒懷,并給作品賦以某種命題,使作品展現一種特定的意境,這是傳統東方插花所特有的風格。
三、藝術之“美”
插花創作中的藝術美包括素材美、布局美、色彩美、造型美、構思美和整體藝術美。善用木本花材,突出線條造型。如梅花因其橫斜疏影、曲折多姿的姿態美,雅而不艷、幽香遠逸的色彩美,逢冰雪而怒放、不畏嚴寒的內涵美而成為傳統藝術插花的最佳素材。
花材的位置也講究疏密有致、起伏有勢、虛實結合、剛柔相濟、氣脈相連。如“畫苑布置為妙”,“得畫家寫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
作品的色彩創意追求統一和諧的色彩效果,力求艷而不俗、雅而不淡,據環境與創作的需要,色彩或絢麗、或素雅,使人的視覺感受明快而亮麗,清新而自然。
傳統的藝術插花在造型上不求規則化,在情勢上任由發揮,以達明示主題為度,外形輪廓不拘泥于一定的形式,為主題服務是造型創作的源泉。
對花明志、借花舒懷,創作具有詩情畫意、包含自然美和人文美的作品,是藝術插花創作的宗旨。將花的形體美與人的構思美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作品神形兼備,具有內涵美、神韻美,這是東方插花藝術所獨具的藝術美。
整體藝術美是指插花作品各創作環節之間、各創作要素之間、作品與環境之間的有機配合所產生的綜合藝術效果。即通過插花創作,同時創作一個高雅、浪漫、和諧的環境空間,產生一種環境藝術美。這是藝術插花的最終目的。
四、“圣”潔之尊
藝術是神圣的,藝術創作亦是神圣的,東方人認為花卉是神圣的,以一種崇敬的心惰去對待她,以花悟道、修身養性,使插花也有一種神圣感,講求“心正花正”,進而“花正心正”。以自然之美來正人之心態,來怡情娛趣,這是真正的藝術境界。
綜上所述,東方人采用寫實、寫意或二者相結合的藝術手法,來表現花卉的姿態美、布局美、色彩美和意境美,是一種自然美與人文美相結合的藝術美。她不僅是一種藝術創作活動,也是一種精神享受過程。
插花(floarr),亦可稱為插花藝術,就是把花插在瓶、盤、盆等容器里,而不是栽在這些容器中。所插的花材,或枝、或花、或葉,均不帶根,只是植物體上的一部分,并且不是隨便亂插的,而是根據一定的構思來選材,遵循一定的創作法則,插成一個優美的形體(造型),借此表達一種主題,傳遞一種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后賞心悅目,獲得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中國插花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文化現象,大多為滿足主觀與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進行娛樂的特殊方式。插花源于古代民間的愛花、種花、賞花、摘花、贈花、佩花、簪花。
花束的花材固定有兩種***:一種是用細鐵絲綁扎。每一枝花、每一片襯葉,都用纏上綠膠帶的細鐵絲纏好后再造型。另一種是用專用花托,內有花泥,將花依造型插入花托內,此法比較簡便省事。
東方式插花又可以分為東方式傳統插花和東方式現代插花兩類,它們在選用花材上表現手法和情趣上與傳統插花多有差異。
東方式插花藝術以中國和日本為代表,尤以中國和日本的傳統插花為典型,表現有以下共同的特點與風格:
崇尚自然、師法自然。插花以自然為主體,明自然之理,呈自然之態,展現自然之神韻和規律。
珍惜花木之生命,賦予花木深刻的內涵和象征性,不僅表現其自然形態美和自然的生機,而且強調其內在的神韻之美,充滿濃郁的人文氣息。
強調線條造型,尤善用木本枝條,多采用不對稱的自然式的構圖為主,造型自然活潑而多變。
注重作品與各組成部分之間的整體性及其與環境的協調性,使作品、配件和環境形成和諧有機的整體。
插花藝術對中國人而言,插花作品被視為一個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之融合。以“花”做為主要素材,在瓶、盤、碗、缸、筒、籃、盆等七大花器內造化天地無窮奧妙的一種盆景類的花卉藝術,其表現方式頗為雅致。
我國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雛形。插花到唐朝時已盛行起來,并在宮廷中流行,在寺廟中則作為祭壇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時期插花藝術已在民間得到普及,并且受到文人的喜愛,各朝關于插花欣賞的詩詞很多。至明朝,我國插花藝術不僅廣泛普及,并有插花專著問世,如張謙德著有《瓶花譜》,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國插花藝術發展到明朝,已達鼎盛時期,在技藝上、理論上都相當成熟和完善;在風格上,強調自然的抒情,優美樸實的表現,淡雅明秀的色彩,簡潔的造型。
東方風格插花特點:中國和日本等國的東方式插花,崇尚自然,樸實秀雅,富含深刻的寓意。其特點為:
1.使用的鮮花不求繁多,只需插幾枝便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造型較多的使用青枝綠葉來勾線、襯托。常用的枝葉有銀柳、十大功勞、火棘、八國金盤、棕櫚和松樹等。
2.形式是追求線條、構圖的完美和變化,崇尚自然,簡潔清新。造型構圖講究麗姿佳態,達到雖有人作,宛如天成之境。或似幽靜絕妙的風景小品,或成一幅折枝花卉圖。排列處置就像繪竹那樣:“只需三兩桿,清風自然足”,要求刪繁就簡,并確立了三大主枝構成不等邊三角形的定位***,高低橫斜遵循一定規則,但又不拘成法。
3.插花用花樸素大方,清雅絕俗,一般只用兩至三種花色,簡潔明。對色彩的處理,較多運用對比色,特別是花卉利用容器的色調來反襯,同時也采用協調色。這兩種處理***,通常都需要用枝葉襯托。想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咨詢多彩國際花藝學院。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