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黑死病與鼠疫的區別,以及黑死病是鼠疫么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鼠疫(plague)是由鼠疫耶爾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也叫做黑死病。鼠疫耶爾森菌等可以成為生物恐怖的武器,危害人類和平。因而鼠疫的防治更為重要。鼠疫是流行于野生啃齒動物的疾病。鼠作為重要傳染源,人類主要是通過鼠蚤為媒介,經人得皮膚傳入引起腺鼠疫,經呼吸道傳入發生肺鼠疫。臨床表現為發熱、嚴重毒血癥狀、淋巴結腫大、肺炎、出血傾向。均可發展為敗血癥,傳染性強,死亡率高,是危害人類最嚴重的烈性傳染病之一,屬國際檢疫傳染病,在我國《傳染病防治法》中列為甲類傳染病之首。
通常認為,1346年,在蒙古軍隊進攻黑海港口城市卡法(又譯克法,現烏克蘭城市費奧多西亞)時,用拋石機將患鼠疫而死的人的尸體拋進城內,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細菌戰。鼠疫原產中亞,其攜帶者是土撥鼠。1348年,一種被稱為瘟疫的流行病開始在歐洲各地擴散。該病從中國沿著商隊貿易路線傳到中東,然后由船舶帶到歐洲。(據我國有關資料記載:14世紀,鼠疫大流行,當時被稱為“黑死病”,流行于整個亞洲、歐洲和非洲北部,中國也有流行。在歐洲,黑死病猖獗了3個世紀,奪去了2500萬余人的生命。——譯注)
黑死病的一種癥狀,就是患者的皮膚上會出現許多黑斑,所以這種特殊瘟疫被人們叫做“黑死病”。對于那些感染上該病的患者來說,痛苦的死去幾乎是無法避免的,沒有任何治愈的可能。
黑死病可能是一種淋巴腺腫的瘟疫,這種由細菌引起的傳染病,在今天仍然被發現而且同樣危險。這種病菌是由跳蚤的唾液所攜帶,帶疫的跳蚤可能是先吸到受到感染的老鼠血液,等老鼠死后,再跳到人體身上,透過血液把細菌傳染到寄生主的體內。黑死病因其可怕的癥狀而命名,患者會出現大塊黑色而疼痛并且會滲出血液和膿汁的腫瘤。受感染的人會高燒不退且精神錯亂。很多人在感染后的四十八小時內就死掉,但亦有少數人能夠抵抗這個傳染病和存活下來。
引起瘟疫的病菌是由藏在黑鼠皮毛內的跳蚤攜帶來的。在14世紀,黑鼠的數量很多。一旦該病發生,便會迅速擴散。在1348~1350年間,總共有2500萬歐洲人死于黑死病。但是,這次流行并沒有到此為止。以后的40年中,它又一再發生。
因黑死病死去的人如此之多,以至勞動力缺失。整個村莊被廢棄,農田荒鞠,糧食生產下降。緊隨著黑死病而來的,便是歐洲許多地區發生了饑荒。
另外據考證,黑死病的大爆發也與中世紀歐洲大量的屠殺所謂女巫有關,因為當時的普遍信仰宗教歐洲人認為貓是女巫的寵物和助手,所以貓被大量的消滅,以至于在當時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貓在歐洲絕跡。黑死病重要的傳播媒介老鼠則在這條斷裂的生物鏈中以幾倍數量增長,為黑死病的爆發創造了最重要的條件。
據統計,黑死病使當時歐洲人死去三分之一,但這對貓來說卻是個好消息,此時因他們具有捉鼠的本領而大受歡迎。可是一旦黑死病結束,貓又將失寵了。
印度鼠身上的蚤,是致命的瘟疫或稱“黑死病”的傳播者。
在整個16個世紀和17世紀,都曾發生過嚴重的瘟疫。圖中這些耶穌會會員正在將瘟疫病人送到城外照料,那些死去的患者很快被埋葬。
黑死病,別名:鼠疫、瘟疫。是一種透過鼠類傳播的傷寒疫病。鼠疫是由鼠疫桿菌所致的烈性傳染病。
癥狀和類型
感染后2—5天會出現倦怠感、寒顫、發燒等現象。再來根據感染癥狀可再分成三類:
腺鼠疫
在被感染的鼠類或跳蚤叮咬后,在傷口附近的淋巴腺會有發炎的現象,再來可能擴散到全身的淋巴腺。如不治療,約一周左右可能會死亡。
敗血性鼠疫
鼠疫桿菌經由血液感染全身,皮膚會出現血斑,最后全身長滿黑斑而死亡。這也是鼠疫被稱為黑死病的原因。
肺鼠疫
吸入病患的飛沫染病,可能出現血痰,2—3日后會由于呼吸困難而死亡。
治療
在醫院隔離,接受抗生素治療。
預防
驅逐有可能帶菌的鼠類或跳蚤,或施打疫苗。
歷史上的大流行
查士丁尼瘟疫共有兩次,發生在540年—590年。并沒有明確的數字統計多少人因此死亡,不過一般相信這個疫病導致東地中海約2500萬人死亡。這場瘟疫衰弱了拜占庭帝國,查士丁尼企圖恢復羅馬帝國光榮的夢想也因此失敗。
黑死病在1346年到1350年大規模襲擊歐洲,鼠疫導致歐洲人口急劇下降,死亡率高達30%。黑死病被認為是蒙古人帶來的。約1347年,往來克里米亞與墨西拿(西西里島)間的熱內亞貿易船只帶來了被感染的黑鼠或跳蚤,不久便漫延到熱內亞與威尼斯,1348年疫情又傳到法國、西班牙和英國,1348年—1350年再東傳至德國和斯堪的納維亞,最后在1351年傳到俄羅斯西北部。估計歐洲有約2500萬人死亡,而歐、亞、非洲則共約5,500萬—7,500萬人在這場疫病中死亡。當時無法找到治療藥物,只能使用隔離的***阻止疫情漫延。有人認為,這場黑死病嚴重打擊了歐洲傳統的社會結構,削弱封建與教會勢力,間接促成了后來的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
1855年中國發生了大型瘟疫,并且散布到整個大陸,這個疫病一直持續到1896年左右,最后估計在中國和印度便導致約1200萬人死亡。
黑死病(鼠疫)的一種癥狀,患者會出現大塊黑色而疼痛并且會滲出血液和膿汁的腫瘤。受感染的人會高燒不退且精神錯亂,所以這種特殊瘟疫被人們叫做“黑死病”。黑死病可能是一種淋巴腺腫的瘟疫,由細菌引起的傳染病。這種病菌是由跳蚤的唾液所攜帶,帶疫的跳蚤可能是先吸到受到感染的老鼠血液,再跳到人體身上,透過血液把細菌傳染到寄生主的體內。很多人在感染后的四十八小時內就死掉,但亦有少數人能夠抵抗這個傳染病和存活下來。
現在稱該病為“鼠疫”。印度鼠身上的蚤,是致命的瘟疫或稱“黑死病”的傳播者。人類發現該病也是該病第一次流行的時間為1348年,剛開始被稱為瘟疫,后來被人們稱為“黑死病”。引起瘟疫——黑死病的病菌是由藏在黑鼠皮毛內的蚤攜帶來的,該病的一種癥狀,就是患者的皮膚上會出現許多黑斑,所以這種特殊瘟疫被人們叫做“黑死病”。對于那些感染上該病的患者來說,痛苦的死去幾乎是無法避免的,沒有任何治愈的可能。據我國有關資料記載:14世紀,鼠疫大流行,流行于整個亞洲、歐洲和非洲北部及中國。在歐洲,黑死病猖獗了3個世紀,奪去了2500萬余人的生命。在整個16個世紀和17世紀,也都曾發生過嚴重的瘟疫流行。
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