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場作文由于需在特定時間環境下完成,事關前途命運。若能征服閱卷老師,可謂難于上青天,更何況是文言文寫作。
本文特別選出9篇高考文言文優秀作文,有人僅憑一文入主名校,讀罷,確實實至名歸。
01
2001年江蘇高考作文題目
有一個年輕人跋涉在漫長的人生路上,到了一個渡口的時候,他已經擁有了“健康”“美貌”“誠信”“機敏”“才學”“金錢”“榮譽”七個背囊。
渡船開出時風平浪靜,說不清過了多久,風起浪涌,小船上下顛簸,險象環生。
艄公說:“船小負載重,客官須丟棄一個背囊方可安度難關。”看年輕人哪一個都不舍得丟,艄公又說:“有棄有取,有失有得。”年輕人思索了一會兒,把“誠信”拋進了水里。
寓言中“誠信”被拋棄了,它引發你想些什么呢?請以“誠信”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以寫你的經歷、體驗、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編寫故事、寓言,等等。所寫內容必須在“誠信”的范圍之內。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體自選。③題目自擬。④不少于800字。
文
言
神
作
《赤兔之死》蔣昕捷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關羽走麥城,兵敗遭擒,拒降,為孫權所害。其坐騎赤兔馬為孫權賜予馬忠。
一日,馬忠上表:赤兔馬絕食數日,不久將亡。孫權大驚,急訪江東名士伯喜。此人乃伯樂之后,人言其精通馬語。
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間,但見赤兔馬伏于地,哀嘶不止。
眾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諸人,撫其背嘆道:“昔日曹操做《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吾深知君念關將軍之恩義,欲從之于地下。然當日呂奉先白門樓殞命,亦未見君如此相依,為何今日這等輕生,豈不負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馬哀嘶一聲,嘆道:“予嘗聞,‘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今幸遇先生,吾可將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涼,后為董卓所獲,此人飛揚跋扈,殺少帝,臥龍床,實為漢賊,吾深恨之。”
伯喜點頭,曰:“后聞李儒獻計,將君贈予呂布,呂布乃天下第一勇將,眾皆言,‘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想來當不負君之志也。”
赤兔馬嘆曰:“公言差矣。呂布此人最是無信,為榮華而殺丁原,為美色而刺董卓,投劉備而奪其徐州,結袁紹而斬其婚使。
‘人無信不立’,與此等無誠信之人齊名,實為吾平生之大恥!后吾歸于曹操,其手下雖猛將如云,卻無人可稱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后曹操將吾贈予關將軍;吾曾于虎牢關前見其武勇,白門樓上見其恩義,仰慕已久。關將軍見吾亦大喜,拜謝曹操。
操問何故如此,關將軍答曰:‘吾知此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長下落,可一日而得見矣。’其人誠信如此。常言道:‘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質高。’吾不敢不以死相報乎?”伯喜聞之,嘆曰:“人皆言關將軍乃誠信之士,今日所聞,果真如此。”
赤兔馬泣曰:“吾嘗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齊之高義。玉可碎而不可損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毀其節。士為知己而死,人因誠信而存,吾安肯食吳粟而茍活于世間?”
言罷,伏地而亡。
伯喜放聲痛哭,曰:“物猶如此,人何以堪?”
后奏于孫權。權聞之亦泣:“吾不知云長誠信如此,今此忠義之士為吾所害,吾何面目見天下蒼生?”
后孫權傳旨,將關羽父子并赤兔馬厚葬。
點評:讀罷此篇臨場作文,令人拍案稱奇。一是故事新奇。
作者以熟諳三國故事為基礎,編撰了赤兔馬為誠信而殞身的感人故事,其想象力實在豐富。
二是立意高遠。文章將赤兔馬擬人化,讓它在同伯喜的對話中,顯示對關羽與董卓、呂布兩類人物的褒貶,實現了“真英雄必講誠信”的主題;且以“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質高”一聯,“物猶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寫了人生當擇善而從、唯誠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層樓。
三是語言老到。通篇遣用純熟的古白話,散整錯綜,明白暢曉,文采飛揚,這種老到的語言功夫,是眾多考生無法企及的。得分:60分。
02
2003年北京高考作文題目
無論在個人經歷中,還是在社會生活中,常常會出現令人難忘的轉折。對此,你一定會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請以“轉折”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文
言
神
作
《轉折》耿亮
嘗聞一說曰:鷹鷲之屬,本為同族,其名曰隼,日獵于蒼野之間。
歲逢大旱,草木盡枯,獐兔競死,群隼枵腹。或搏蒼穹,徙鴻蒙,求索于重巒之巔;
或斂翅羽,撲塵埃,偏安于腐尸殍肉。則前者傲而化鷹,后者鄙而稱鷲也。
余聞此而有言曰:大旱之歲,乃隼族轉折之秋也。逢此時,志不同則前途殊也。歸屬若何,唯志所謀。
夫天地萬物,轉折之奧非僅此一案,廣袤乾坤,何處不有。
君曾見清泉流塞于大石者乎?此泉之轉也。擇退者,蔽于石陰,遁于林洼,而不名于世,久之腐臭;擇進者,遇阻無畏,旋而復擊百萬遭,竟成深谷疾流而遏舟舸。
君亦見清風之阻于絕壁者乎?此風之轉也。擇趨避者,散于群巒外,須臾而無形,頃刻而泯滅;擇挺進者,繼往削磨千億載,乃得赤漠飛沙之掩白日。
然則物之形貌,每決于何擇于轉折也。
而青史之上,舉大業者亦莫不有擇于轉折也。百里奚之舉,孫叔敖之仕,皆自其不輟于逆境之苦。
而史遷之心,篤大志而不易,遭酷刑而不餒,于大辱之重折下毅然擇生,終有絕唱之史、無韻之騷,令后世文客撫卷喟嘆。
亦有武侯之志,承先帝之德,盡報國之忠,劍指中原,不勝不休。雖夭大計于街亭,義不擇退,再四出師,終塑盡瘁之名,而得千古慨嘆。
由此觀之,轉折者,多為困阻也。唯懷大志不言敗者,可轉而為人杰。其逢小挫輒逡巡而返者,茫茫千載之間不可計數,而留其名者未之有也!
乃知驊騮騁于浩野,必有跌撲塵泥者,擇偃志者死,擇奮起者得利足;猿猱攀于絕壁,必有失手折臂者,擇灰心者亡,擇拼搏者得神技。
人必有躓踣于疾風驟雨者,擇茍安者尋一穴而居,閉塞而昧昧一生;擇傲立者跋淖而行,待霽虹如畫,而后登坦途,沐清風。
不為斗米折腰,陶潛擇歸隱,棄榮華,于是《歸去來兮》傳誦千古;臨刀戟而不屈,文天祥擇死國,棄官爵,乃有灼目丹心永耀汗青。
余由是嘆曰:適轉折之地,擇何方而往,人各有愿,未可強加;然播義于四海,流芳于后世,則非不畏困險、篤志憤發者莫屬也!
點評:從具體內容和寫作技巧來說,本文可謂引用傳說,開篇不凡;以“志”立論,意義深遠;縱橫捭闔,開掘非淺;巧妙收束,題旨畢見。“文言是我作為一個現代人對古代人懷著敬仰的回顧,是對他們精神的繼承。”本文作者——北京考生耿亮如是說。學理科的又有如此之志趣,“全才”乎?“怪才”乎?。
03
2003年陜西高考作文題目
宋國有個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墻淋壞了。
他兒子說:“不修好,一定會有人來偷竊。”鄰居家的一位老人也這樣說。
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丟失了很多東西。富人覺得他兒子很聰明,而懷疑是鄰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韓非子》中的一個寓言。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在現實生活中聽到類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見到許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況。
我們在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的時候,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和對事物認知的正誤深淺有沒有關系呢?是什么樣的關系呢?請就“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試題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體自選。④題目自擬。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襲。
文
言
神
作
《吊屈原賦》柳存定
尚記兩千年前,賈公過長沙,自慨命運之不濟,悒郁思索,而做斯賦。
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嘆,其悲嘆人才之不為用,而忠言不被納之意,蓋與君之所行謬矣。命吾于考場之上,端午佳節,重做斯賦,以吊先生之靈。
嗚呼,君雖為楚王之同姓,其血緣之親。可謂近矣,君累世為官,與楚王之忠心,可謂昭然也,然竟為世人所不容,被君王黜免,終于郁郁而沉于汩羅矣。
雖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齊輝之才,一旦被疏,不復被用,雖心系楚國,胸懷天下,豈不枉然。
余嘆其感情之無用焉,君臨天下,當以理為重,奈何信奸讒之語,而疏遠信臣忠義之士也,懷王不用汝擊,終招患禍,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
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制于情也,人情莫不好悅己者,而惡直言者也,故莊宗雖有天下而終自戳于伶人之手,其沉溺于私情使然也。
夫奸讒當道,以美***之,絲竹樂之,財物亂之,使其遠正直而近讒邪,雖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于禍已至矣,乃有悔色,豈不晚哉?
人情有遠近。而緣有親疏,而公理無遠近,正道無偏邪,君于九天之上,可憶及昔日否,子蘭之流,力勸懷王之秦求和,
終使懷王之魂留他鄉,子蘭豈不為楚王之親近哉,有骨肉之親,卻不能遠謀,有遠謀之臣,未有骨肉之親,情理相較,于情于理,競何如哉,
懷王屈理從情,終至斯地,雖有天地為其悲惜,然留笑柄子青史矣。
君沉汩羅,去今兩干余載矣,夫兩千余載之中,屈理而從情者,不可盡數,今日光華閃耀大地,然此事仍無有斷絕之時,
余作此文,畢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華,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從理,如此,則官不貪,如此,***不奸,如此則百姓直田享用不盡矣。
懷王于冥冥之中,定當后悔不迭,特以為情乃理之末,而理為情之始也,理從情而家不立,則國不治,則天下難平,情從理,則行路之人,
可為骨肉之親,邂逅之人,可助成大事,豈不如此哉?
點評:立意切題,分析政治與感情的關系精辟;全篇用文言文寫就,且文筆流暢,標點準確,顯示出雄厚的古漢語基礎知識;熟悉中國歷史,把古代人物與現代人物結合起來對比,提升了主題;將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自然結合進文章,生動感人,乃歷年來很好的文章。
《史記》里,司馬遷為屈原和賈誼合寫一傳,可見這兩位歷史人物相似之處頗多,此文作者即以“賈公”開頭,貼切而自然;
而“我”的作賦,則順理成章。主體部分緊緊圍繞“以感情親疏作為用人的標準,必將造成歷史悲劇”這一中心,縱論歷史,深入剖析,很具說服力。嫻熟的文言筆法,讀來韻味十足。
文中可見《屈原列傳》《諫太宗十思疏》《伶官傳序》等課文的影子,足見考生對語文課本是熟悉的,文言基礎知識掌握牢固,運用靈活,相關歷史知識掌握也很不錯。
從對“賦”這種文體的要求來說,且不說漢賦,就是唐宋的賦,句式和聲韻都應該“合律”——即多用駢句并講究平仄。而這首賦在形式上還不大像,因為作賦太難,考生在考場上能作到這個程度就難能可貴了。不過后來者的借鑒宜審慎一些。
04
2006年福建高考作文題目
創新思維課堂上,同學們各抒己見,先挑出3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①諸葛亮借箭未滿十萬支②戈多來了③留下一點空白。
請同學們任意選擇一個作為話題,題目自擬,體裁自選,不少于800字。
文
言
神
作
《珍瓏》不詳
古有善弈者,居山林中,生平于戰,未嘗敗績。世人疑為神也,詣之者甚蕃。
然其居無定所,人尋而不得,皆郁郁而反。脾性怪異,不喜人眾,好冷清,一入棋,則物我皆忘。年過半百,不欲沒沒無聞于后世,遂窮畢生心血,布一殘局,望后人破之。
局成之日,嘔血而亡,雙目凹陷,發盡白矣。千載百歲后,境隨時遷,局已失傳,世人尋之,均不得。
時至乾隆十二年秋,局乍現于清覺寺。帝弘歷好弈,聞之,欣然前往。清覺寺建于孤峰之巔,終年積雪,鳥獸不至。
帝嘆曰:“地勢且險如此,則復棋局耶?”全寺上下,陳設簡陋,人止一老僧而已。僧引帝至局前,見局雖古而不污,瑩白光亮,皭然如紙。帝執白,僧執黑,局開矣。
帝見局中白子似通未通,似死非死,甚怪。思忖良久,落子于“去”位七九路。僧贊曰:“吾皇不爭小而爭大,不落‘上’位落‘去’位,智也!
”遂以黑子應之。帝落子于‘去’位八八路,笑曰:“朕君臨天下,豈為錙銖必較之人?”僧應黑子,曰:“請恕老僧之韙,吾皇可謂之‘智’者,而不可謂之‘慧’也。”
帝曰:“何也?”對曰:“佛祖之修證法門為‘戒、定、慧’,《楞嚴經》云:‘攝心為戒,因戒而定,因定發慧。’吾皇之棋,張揚有余而收斂不足,
此無‘戒’也。既無‘戒’,何來‘定’,何來‘慧’?”帝不語,頗不以為然,落子‘去’位七六路。如此十余回合,‘去’位白子盡死矣。
僧曰:“《法句經》云:‘勝者生怨,負者自鄙,去勝負心,無諍自安。’吾皇以為如何?”
帝曰:“喏。”
帝低首苦思,反擊‘平’位七三路。僧贊曰:“不入旁門,直攻要害,妙!”遂應黑子,以攻勢化攻勢。良久,帝不落子,僧問曰:“吾皇何故躊躇?”
帝曰:“若攻,則七三路白子必死;若保,則失先手。是故躊躇。”
僧曰:“何不棄此子?”對曰:“此子乃進攻關鍵,棄之,則攻勢不存。
”思忖再三,落子七四路,保子。然帝先手已失,止十余回合,‘平’位白亦盡死矣。僧曰:“經中有云:‘或有來求手足耳鼻,頭目肉血,骨髓身分,菩薩摩訶薩見來求者,
悉能一切歡喜施與。’此大善也!白子只求自保,此無‘善’。無‘善’,焉能勝?”帝棄子認輸。
僧曰:“吾皇非破此局之人。”帝問:“然則何人可破此局?”僧不答,反問曰:“‘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盛’,
為人生八苦。吾皇以為,何為最苦?”帝曰:“求不得。”
僧笑曰:“八苦之源,皆為人也。人有欲,則有苦;人無欲,則無功。世人求有功亦求無苦,均不得,誠不知其無‘空’也。所謂‘空’者,心中之空,
人中之空,世中之空,無張無斂是為空,無勝無負亦是為空。留空于心,則明得失;留空于人,則無勝敗;留空于世,則無苦有功皆可并存也。
破此局之道,蓋留‘空’耳!”
帝默然,有所悟。遂回宮,下旨撥款修寺。然峰巔已空,止余白雪。人尋寺,皆不得。
點評:這是一篇頗具才情的,用《桃花源記》的手法,用文言文作敘事載體,詮釋話題“留一點空白”的考場佳作。作者一揮而就,
寫得精警深刻,文采斐然。不用說,這是一個愛讀書,愛思考,具有廣博的知識、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實的寫作功夫的考生。
作者將歷史知識、圍棋戰法、佛教思想、哲理思考、辯論技藝巧妙地融于一爐,使自己的優勢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作者在準確地理解和把握題旨的基礎上,展開合理的想象,為我們講述了乾隆皇帝弘歷與一深居山林的善弈者的一場對弈的故事。
可謂是細膩入微,繪聲繪色。那流暢精練的文言語言、充滿刀光劍影的弈棋場面、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生動精彩的人物對話、栩栩入生的人物形象、別致深刻的人生哲理,使得文章如鶴立雞群,脫穎而出。
05
2007年四川高考作文題目
請以“一步與一生”為話題寫一篇作文,800字以上,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文
言
神
作
《智士程濟小傳》不詳
程濟,陜西朝邑人,少與同窗高翔言志,翔言:“愿為忠臣。”濟曰:“愿為智士。”建文初,濟出仕,上本言燕王有反意,人皆不信。
明年果反,人皆信服。建文特升為翰林院編修。北兵素悍,南兵節節敗退。
建文四年六月,京城破,帝欲自盡,濟勸之,乃削發為僧,濟扮作道士,由宮中秘道出。二人乃以師徒稱之。
燕王入城,召素有名望者草詔以服眾,
時高翔在京任監察御史,與方孝孺同被召,二人嚴詞以拒,王怒殺之,誅其親族。而名士重臣,如狀元胡廣,學士解縉,編修楊榮、楊溥等,皆降之。
濟聞之,嘆曰:“高君果遂生平之志。”燕王百計尋帝,二人乃往云南投西平侯沐晟。
至云南,幸沐晟忠義,藏二人于隱蔽處。
后沐晟卒,帝問濟:“沐晟以死,靠山失,如何?”濟曰:“人心難測,此地不可再留。
”乃隱于大理窮荒。
后帝靜極思動,與濟出游,路上聞燕王暴卒于榆木川,洪熙繼位。帝訪問確真,乃釋然曰:“從此可以無憂矣。
”又十月,洪熙又亡,宣德登基,帝愈放心,與濟一僧一道,遍游天下。
十年后,宣德崩,正統即位,因其年幼,用楊榮、楊溥、楊士奇主政,時人稱為“三楊閣老”。
帝謂濟:“當日楊榮、楊溥與卿同為編修,今日權傾天下。以卿才智,若肯改節,今日首輔之位,舍卿其誰!”濟曰:“榮華富貴豈弟子所愿?求長伴師身旁,此生足矣。
”帝頗有感慨。
一日,帝問濟:“我今年老,可歸否?”濟曰:“朝代已換,天下久定,人已老,恩怨全消,何不歸?”
帝乃至云南布政司堂言:“吾建文帝也,今年老欲歸,汝等可寫本奏上。”眾官本上,旨下:進京辨認。
點評:故事新編已不新鮮,文言文寫作亦不新鮮,而用文言文創作故事新編,則屬另辟溪徑。
06
2007年浙江高考作文題目
還記得你的童年嗎?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麗的夢想、單純的快樂似乎在一步步離我們遠去。
蒼茫的叢林間,瑪雅文化湮沒了;絲綢古道上,高昌古國消逝了。人類在消逝中進步。
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悵惘,也有“誰道人生無再少”的曠達……
讀了上面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請以“行走在消逝中”為話題寫一篇作文,可講述你自己或身邊的故事,抒發你的真情實感,也可以闡明你的思想觀點。
文
言
神
作
《吊李白歌并序》高志遠
余嘗客九江,舟行適合當涂。其間有太白酒樓者,遂乃登臨。但寒流清泚,遠山憔悴;風煙掩抑,支離草際。則太白墜舟之地也。
江水泱泱,名流跡往;其高才品性,故老遺聞,多能道者。又讀太白文字,雖作世道茫然,終為抔土,而率性凈直,不知悲觀語,真仙人矣!
嗟乎!萬物不得其恒,能于得志而保其潔,失意而終其志者,復古至今,而又有幾人能像謫仙之流歟?往雖必然,可謝后人,遂歌以吊之。
狂哉太白仙,悲也李青蓮。長安肆中識爾面,當涂江心慕君顏。玉柱煙鬢雛鳳眼,劍眉入云天。頎身腰懸劍,舞影自翩躚。敢以斗酒詩百篇,自稱酒中仙。
憶昔少年初,壯志離蜀滇。謝屐逐野路,扁舟濟江湖,浩宇長風連天幕,丘山短歌懷作古。歌罷釃酒倚疊巘,可以思絕峨嵋巔。
莫愁湖上人莫愁,飛燕堂前舊飛燕。地柱崩倒東南陷,天姥連天勢拔岳。名山兮多險,飛瀑兮生煙。
荏苒十年,遍于諸侯,君還記否?莫將余情聽殘漏,只為社稷報君侯。老夫鬢發已先秋,年少壯志尚未酬。
渭陰眾聞“蜀道難”,穎陽獨嘆“將進酒”。酒醉更深愁更愁,心寄明月月如鉤。文章易成功難就,檻外空余水悠悠。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一腔報國心,供奉為翰林。醉倒酒肆中,天子呼不應。世間文人情,千秋萬歲名。
便臥龍廷草狂書,書生只筆卻強胡。詩成妝濃凝香露,清平三調宜圣主。便為圣主念朝朝,只為貴妃情暮暮。
朝朝暮暮志如許,豈隨霓裳羽衣曲。
落日城頭土分爨,學劍便為隨雕鞍。匹夫猶能臨死難,丈夫豈可醉酒酣。投筆請纓斬樓蘭,入暮志在青海灣。
兵敗須臾如山倒,忠心反被逐深山。誰與嘆,誰與嘆?空有志,在邊關。塵衣袖風鬢絲亂,當涂江頭獨潸然。
秋心有淚流如水,杯酒無味醉同歡。
君不見黃金臺,幾人歡笑幾心寒。縱令蜀國多名山,直教中原少薦才。寶玉難從奪其白,英雄不可侮其概。
昆山璞玉自切磋,清水芙蓉去雕琢。醉眼看花花寥落,醉人更比花寂寞。月斷風曉楚天闊,月既無言入城郭。
天何如之蒼蒼兮,乘大鵬以振八裔;地何如之茫茫兮,摧中天而折其翼。仰仙人之瀟灑兮,望環佩之陸離。
其心也不悔兮,豈在乎功利。終其生于黃土兮,歷萬世而自然。成其名于后世兮,乃傲岸而得之。祿高官兮濟世,雖富貴兮不汲汲。
人兮,鬼兮,仙兮,千古而成矣。醒兮,醉兮,夢兮,謫仙死而誰涕。
謫仙生時,不得其志。將泣于文,將興于山,自適也。即萬古仰之,而今安在哉?然其處世為人,豈我不可為我輩圭臬乎?
故曰:成矣太白,不朽太白!
點評:李白站在詩歌美學的巔峰之上,鐫刻于今人的集體想象之中,我們不斷以各種角度解讀他,以各種方式追思他。試看這篇出神入化的擬古駢文,方知作者已將這樣的熱愛融入了自己的血液。
本文惟妙惟肖地模擬李白的文風,虬勁滄桑狂放不羈,詩詞歌賦信手拈來,表現出雄厚的古文功底與修養。
作者更如謫仙附體,哀嘆一生動蕩壯志難酬的苦悶,既表達了對李白詩才的贊嘆,又從精神高度理解他的心境,可謂從最高的意義上向李白致敬。
筆意縱橫,大氣磅礴,言辭凝練,格調俊逸,非一般人所能為。
07
2007年江西高考作文題目
語文,我們每天都和語文打交道,無論課內還是課外。在你記憶的深處,或許有語文學習的難忘印象,或許有關于語文的諸多感慨。
請在下列題目中任選一題作文:1、語文,心中的一泓清泉;2、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
要求:①不得另擬題目;②不得透露個人的有關信息;③立意自定;④文體自定;⑤不得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襲或套作。
文
言
神
作
《語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傅亙
挈竹榼以逸致兮,披鶴氅而登臺。攬清風以盈袖兮,樂語文而開懷。
樂語文也,勝景每覽,好懷常開。
若夫春也,初雷數聲,殘冰幾塊;近郊紫紅,遠山青黛;飛絮競逐,游絲相賽;粉蝶戀花,黃蛺繞菜;簾外燕舞堪憐,柳底鶯穿可愛;鳥鳴春眠不覺,花落未掃猶在。
夏也,朝雨迷蒙,暮云叆叇;葉浮飄萍,波翻細麥;淺澗水靈,深林天籟;東海濤驚,北澤浪駭;芰荷覆水景致,牛鷺留人風采;西園草盛徑迷,南嶺藤多路窄。
秋也,落日榴赤,流云梨白;薄霧可織,明霞堪裁;山前秋草,庭下涼槐;靜菊獨傲,過雁相排;丹楓爛漫之極,白鶴野閑之太;碧落爽朗無云,銀河澄瑩如帶。
冬也,巷陌流光,亭榭溢彩;蘇幕密遮,紅櫻輕擺;寒燭影煌,暖日杳靄;絲竹冬丁,舟橈欸乃;翠竹環繞地閣,臘梅暗發山脈;涼風遍地驟馳,瑞雪漫天撲蓋。
語文者,信有醉人之姿,更有養人之態。
語文者,如桑前之所,泉后之宅;高朋座滿,雅客常來;美韻眾和,佳釀頻釃;歌闌箸落,宴罷冠歪。
語文者,如同窗舊交,忘機少艾;垂虹胸襟,捉月氣概;可與登楚岫,渡秦淮,游閬苑,醉蓬萊,攀絕壁之青松,撫窮鄉之古柏;指杏酒以約沽,臨陂路而議買。
語文者,如綺閣綠眉,雕樓青睞,霧寰杏眼,云鬢桃腮;可與之泛舟江南,系馬河外;盡歷三湘,遍游九派;高歌土家,低吟苗寨,品笛中原,吹笳邊塞。
無語文也,則競夜無眠,終宵多hài(這個字打不出,豎心旁加“亥”,《現代漢語詞典》收錄此字,釋為:〈書〉形痛苦;愁苦。)。
苔痕侵壁隱憂,蛛網掛檐叵耐,盡懷低落之情,更無高馳之態,若抑郁于前失,如唏噓于新敗,顧瘦影以自憐,遣愁懷而無賴。以至傷途窮而路末,怨時蹇而命乖,向墻隅以流涕,聞畫角而生哀。
嗟乎!草木一秋,人生幾載?每登高臨遠,觀云望海,必曰:“不登象牙之塔,何愛雞肋之才?不付此生語文,何惜數尺病骸?”
故出師訪友,夜坐書齋;遺策常求,古書每猜;閱文沉醉,讀詩盡呆;眼澀流血,骨瘦如柴;朝兢夕惕未休,口誦心惟不怠。
語文者,洵為一泓清泉也,可逸致,可遣懷,語文者,洵為一泓清泉也,可逸致,可開懷。
點評:本文以賦名篇,竭盡鋪排之能事,寫盡語文的千姿百態,又用對比手法,說明有無語文對人精神的價值所在,也道盡學習語文的艱辛和追求的苦況。最后歸結到語文“洵(實在)為一泓清泉”,有可逸致可開懷的功能。
全篇對仗工整,一韻到底。雖多有借鑒,但作者本人加工推敲的痕跡明顯。作者古文功底豐厚,用詞造句老練,辭賦文體格式相當熟練,四六句式運用自如,一些生僻古雅的詞藻也屢現筆端。
雖個別地方有以辭害意之嫌,如“青睞”一詞似有不當,但一個中學生對傳統文化有如此之熱愛和積累,絕對不可小覷。
08
2010年福建高考作文題目
還在念大學的時候。雅科布·格林與威廉·格林兄弟倆的腦子里一直縈繞著這樣一個假設:幾百年來,流傳在民間的故事或許與人類發展的歷史暗藏聯系。為此,兄弟倆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共收集整理出八十六個傳說,但他們無論如何也找不出這些傳說和人類發展史的聯系。于是他們把厚厚的筆記往書架上一擱,又開始了其他工作。
后來,一個朋友偶然發現了這本筆記,立刻聯系了柏林一家出版社,把這些故事結集出版。這本故事集至今已經再版兩萬多次,印刷量超過一個億,曾被四十多個國家翻譯成五十多種語言。這本故事集就是世界各國兒童耳熟能詳的《格林童話》。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文
言
神
作
《士運論》楊華
余讀《左傳》、《漢書》、《三國志》,尋尋覓覓以求運道,成功諸法,然每見古之名士不得其主未嘗不廢書而嘆焉。
至如三國之李蕭遠作《運命論》曰:“夫治亂,運也;窮達,命也;貴賤,時也。”
余未嘗不涕泗橫流,扼腕嘆息曰:“古今之士、之賢、之圣豈受制于三者乎?至如仲尼受困陳蔡,李廣難封,哀哉。
”后余飽覽古今賢士之文,遠近名圣之跡,乃釋懷,有三嘆作焉:一曰士運在此不在彼,再曰士運在勤不在求,三曰士運在我不在他。謂予弗信,請見陳詞如下:
昔者仲尼學富五車、胸藏禮樂,遍施仁義欲以正道援天下于溺,學于郯子、師襄、老聃之徒欲以廣其聞,周游天下欲以布其道。
其志壯哉,其行壯哉,其言壯哉。然其時運不濟,命運多舛,遍歷七十國而不一遇其主,豈不嘆哉!
然其尊庠序之教,而有顏回出;修古之圣典,而有六藝作。
其志彰矣,不然以我百代后一孤陋書生,豈得聞其名而后深贊哉。
孟子曰:“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人有不棄于壯志之道而后必有不知有處得之。此余所謂“士運在此不在彼。”
戰國之時,齊有孟嘗田文,趙有平原趙勝,楚有春申黃歇,魏有信陵無忌。
當是時,有志之士投之則中,未有不得意之人。余以為弗是也,孟嘗之徒獨養雞鳴狗盜之徒,未有匡扶國家之才賢。
是故蘇秦散盡資才而不說聽其言,后起六國而權傾天下。曩時其所孜孜求之而不得,當時盡有矣;曩時其所躞蹀之公卿門,當時盡開矣。富埒人主,權衡國君,誰得而當之?
是矣王勃曰:“老當益壯,守(寧)移白道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此非余所謂“士運在勤不在求”乎?
伯牙遇子期乃暢其意,相如因得意逐名漢武,商鞅得景監方說秦王。
士運在人手乎?奈何以我之力,以我之學,以我之滔滔雄辯需假人之手?余思淳于髡聞之必仰天大笑,疑纓索絕。
俞伯牙有繞梁之音,司馬相如蘊絕世之才,公孫鞅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而變法。韓退之云:“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竊以為余為千里馬亦先已于伯樂矣。“士運在我不在他”昭矣。
《詩》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言天下皆慕圣德。《運命論》曰:“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
”又曰:“通之斯為川焉,塞之斯為淵焉,升之于云則雨施,沉之于地則土潤,體清以流(洗)物,不亂于濁;受濁以濟物,不傷于清。
”又曰:“是以圣人處窮達如一也。”是也夫。余訚訚于此,欲作沛然之辭以廣余意,終日孜孜不倦于古今典籍,所為何事?所擁何志?
張載《日知錄》志曰(《近思錄》記張載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點評:《士運論》一文,作者充分深入地理解了作文題目中的材料,能夠從材料中所體現的此與彼、主觀與客觀、偶然與必然等關系中,提煉出“一曰士運在此不在彼,再曰士運在勤不在求,三曰士運在我不在他”的觀點,新穎、深刻。
如此嫻熟地運用淺白文言表達,亦體現了“偶然”之中包含著“必然”的哲理。完全可以這樣推論:如果作者沒有平時對古文的愛好、鉆研,練就較扎實的語言功底,哪來考場上一揮而就?
文脈清晰,語言通暢,富有氣勢,極具感染力。
09
2010年江西高考作文題目
綠色,生機勃勃,賞心悅目。綠色,與生命、生態緊密相連。今天,綠色成為嶄新的理念,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請以“綠色生活”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選;②立意自定;③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文
言
神
作
《綠色生活》王云飛
呱呱小兒,但飲牛湩[dòng],至于弱冠,不明犍[jiān]狀。佌佌[cǐ]之豚,日食其羓[bā]。
咱[jì]其成立,未識豜豭[jiānjiā]。每嚙毚臑[nièchánnào],然竟不知其夋[qūn]兔。方彼之時,窋[zhú]詫之態,非闠闠[huánhuì]之中所得見也。
今北方久熰[ōu],瀵酒甃眢[fènguǐzhòuyuān],坌[bèn]坲坲[fó],燾[dào]天幠[hū]日。土地皴[cūn]崩,罅[xià]可容人。
南疆霶霈[pāngpèi],洚水肆虐,當此之高,茅舍盡走。欲苫(shàn)不能,啼口立揪揪[jiū]。
凡此異態,非天之咎。
君不見斵[zhuó]便[pián]焚樟,岵[hù]之為屺[qǐ],睇眄[miàn]之下,萬山盡屼[wù],百尺篔[yún]簹,化為竹著。於彼幼蛇,匌[gé]不盈寸,巴蛇王虺[huǐ],
盡化伴[pán]羞。玈[lu]氣烰烰,上格瑤池,貧地徠賈,以豐其貲[zī]。然千丈方圓,萊菔不生,九天之上,星河不見。
嗚呼!漫山設棙,遍地盡罘。此天災也?
人禍也!河海黟[yī]然,濁水仍傾,此天災也?人禍也!斵木[算刂]竹,彍[guō]弮[juàn]待獸,以至鹿不得走,翬不得飛,蟻不得宭[qún],髬髵不見。此天災也?人禍也!
翕合珍[lì]氣,終日昏昏。天不復藍,水不復清。未有烏云,天何暝暝?
赤烏既出,焜耀無復。看天下,鳥飛不下,鮮見狉狉,當此之時,何處貣青天?所幸者,人知之也,人更之也。然,上作網法,下偩幾何未可知也。
今天下多災。北國井冞[shēn],陣主復至,當與孔張俱歾[mò]。南域之霖,大禹存存,只得扼腕而嘆息。人不咎己而咎旱魃,不誚[qiào]己而諑共工。未之可也。
闤闠所趨,不可恈恈。當思子孫后代,人己知之。然行之效,則體躆廟堂者思之,媕啊[ānē]之徒,棄不婟[hù]嫪,國之大蠹,捐而必究。
吾所思者,河泮水墺,楊槐秦秦,釘疃[tuǎn],柳榆其禾[lì]。
苾葌柅柅游屮[chè]葳蕤,見柳而人不攦,視草而眾不蹸,日駕雙軑[dài]之車,斐斐閭巷之間,目不復睺,鼻不再鼽[qiú],鳥不驚人,鮒游珍然。
人者,天地孕育。今其反萬物,此竟也。今其不宜瞡瞡,遺禍搙孫,當修長遠之道以藾萬世。
今吾執筆於此,所思者,舍旁早蟠一株,今當奉奉,攲枝水上,當復駕舴艋,扌玄其落桃,投於苙。坐銀杏樹下,觀兒童嬉於樹下,延於磚祴[gāi],搤[è]腕而惜水中未置菱藕幾株。
燠[yù]熱之時,而可摘菱冣[zuì]菂,爇之為饘[zhān],以奉親房。
點評:(閱卷老師在查閱到這篇駢體古文時,視作“懷疑卷”提交給專家組。南京市語文基礎知識閱卷組組長、古典文獻學專家吳新江在看完全篇后,僅對文章的注釋就寫了4頁紙。)
“不僅普通閱卷老師不認識、看不懂,就連我這個教古典文獻的老師,也不全懂,有些見過但沒用過,還有四五十個古字根本不認識。回去后我查閱資料,做了注釋,光注釋就寫了滿滿4頁!”閱卷老師、古文專家吳新江在評價這名學生時,自覺慚愧。
這是江蘇高考繼2001年《赤兔之死》后又一篇文言文高分作文。一位專家表示,“《赤兔之死》雖然是用文言文寫作,但畢竟是‘三國體’,而這位考生則是純正文言文,修養的確很深,直接讀古文獻的碩士都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