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芝作為人們心目中仙草的形象代表已經很長時間了,尤其是新白娘子中,白蛇用靈芝仙草讓許仙起死回生之后,靈芝的地位就越發根深蒂固了。隨著科技對靈芝的深度挖掘,靈芝也將逐漸從神壇上走下來,成為廣泛種植的一種藥材。
靈芝怎么種植
一、養料的配制
1、雜木屑約75%,麥麩約25%,***銨約0.2%,拌料含水量70%;
2、雜木屑約75%,麥麩約25%,拌料含水量60%;
3、雜木屑約50%,麥麩約50%,尿素0.1%,拌料含水量60%;
4、棉籽皮79%,麥麩約20%,蔗糖1%,拌料含水量60%―65%;
5、玉米軸渣50%,雜木屑約30%,麥麩約20%,拌料含水量60%―65%;
6、楊樹葉75%,米糠(或麥麩)25%,拌料含水量60%;
7、稻草粉45%,雜木屑約30%,麥麩(或米糠)約25%,拌料含水量60%―65%。
二、裝料和滅菌
將培養料拌好后,燜放半小時后裝料。常規塑料袋可裝干料0.25―0.3公斤。裝袋時用手壓實,料面要平,然后用錐形木棒從料面中央扎一直徑2.5厘米的通氣孔,袋口塞好棉塞,包一層牛皮紙。如裝瓶,可用容積為500―1000毫升、口徑為3.3―4.6厘米的廣口瓶或蘑菇瓶,裝料法基本同袋裝法。裝料后把料袋(或瓶)分層排在鍋內,在1.5公斤/平方厘米的壓力下滅菌1―2小時,或常壓滅菌8―10小時。要求當天裝料,當天滅菌,當天接種。
三、接種和培養
培養接種最好在接種箱進行,若無接種箱,在酒精燈火焰上方或開水蒸氣上方亦可。接種室內和接種工具亦應嚴格消毒,工作人員戴上口罩,用肥皂洗手三次。用接種耙或鑷子從瓶內取出一塊棗子大小的菌種,迅速放入栽培料瓶(袋)內,然后將瓶口(或袋口)塞好棉塞并包扎牛皮紙,移到滅過菌的培養室進行培養滅菌。保持室溫24℃―28℃,接種后25天左右菌絲便長滿瓶(袋)。在發菌階段應加強管理,防止雜菌污染,有雜菌污染者應及時淘汰。
當瓶(袋)內長滿菌絲后,培養料表面逐漸出現白色的指頭大的菌蕾,即子實體原基。當其生長接近于棉塞時即可拔掉棉塞,室溫控制在26℃―28℃,相對濕度提高到80%―90%,給予散射光,每天通風換氣,過20天左右菌柄就可長出瓶(袋)口,柄端分化出菌蓋。當菌蓋邊緣的淺白色或淺黃色消失時,菌蓋邊緣就停止生長變硬,顏色由艷麗轉為暗粉棕色時即可采收。
靈芝高產栽培要點
1、選擇適宜的栽培期:在江蘇省泰州市,靈芝最適宜的栽培期為4月10日至5月10日,5月20日后陸續開袋出芝。每年6--7月是梅雨季節,因此,要確保6月10日前全部開袋出芝,讓靈芝子實體生長能處于一個高溫高濕環境,從而取得高產穩產。
2、培養料要新鮮干燥:栽培靈芝的培養料要特別新鮮、干燥。新鮮培養料的營養豐富,雜菌含量少,有利于菌絲的萌發,抑制雜菌的生長。
3、發菌期通風透氣:靈芝是一種好氣性真菌,在靈芝的培養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通風換氣。在***靈芝菌棒時,最好用塑料和棉塞封口。對于用塑料繩扎口的菌袋,待菌絲封面后,必須在菌袋兩頭扎微孔通氣。
4、出芝期合理噴水:靈芝子實體生長期間,要求靈芝房的空氣濕度為85%--95%.在環境溫度適宜的條件下,濕度太低會使靈芝子實體瘦小,甚至僵化不發。子實體形成初期的水分管理以墻壁、床架、地面、空間噴水為主。當靈芝菌蓋直徑大于3cm后,要隨著通風量的加大,增加噴水次數,每天3--4次,直接向靈芝噴灑即可。
5、宜采用仿野生栽培法:在相同的栽培條件下,墻式仿野生栽培比袋栽可增產20%--30%.因仿野生栽培時,土壤中含有靈芝生長所需的營養,且土壤的持水性好,能為靈芝的生長提供適宜的、持續穩定的水分條件。而且菌絲通過在土壤中延伸生長連成一體,可發揮其整體優勢。
靈芝的產地
靈芝原產于亞洲東部,中國分布最廣的在江西。全國大部分地區有栽培,南方廬山最為出名。
靈芝產于歐洲、美洲、非洲、亞洲東部。我國普遍分布,但以長江以南為多,分布于長江以南高溫多雨地帶,具體省份為:安徽、江西、福建、廣東、廣西。
世界上靈芝科的種類主要分布在亞洲、澳洲、非洲及美洲的熱帶及亞熱帶,少數分布于溫帶。地處北半球溫帶的歐洲僅有靈芝屬的4種,而北美洲大約5種。我國地跨熱帶至寒溫帶,靈芝科種類多而分布廣。
靈芝長在什么地方
靈芝是中外著名的藥材,以林中生長的為質量最佳、藥效最高,主要生長在較濕潤的地方,生于多種闊葉樹朽木干基部及其周圍地上,菌柄著生于地下朽樹根和腐木上,目前也有人工大棚種植。目前已知靈芝屬真菌約100余種,分布最廣的為赤芝,其次為紫芝,還有樹舌、松杉靈芝和簿樹芝等均供藥用。
雖然說野生的靈芝吸納了大自然的精華,生長在最適宜的區域,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對靈芝孢子粉的挖掘,以及在營造適宜靈芝的生存環境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進展,為今后實現靈芝的廣泛應用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