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秋觀音閣水庫捕魚作業的場景?!≠Y料圖
隨著天氣日漸轉暖,冰雪消融,意味著在遼寧當地有名的大伙房水庫、清河水庫、湯河水庫等幾大水庫長達半年之久的冰封期即將結束,令人垂涎欲滴的“開河魚”即將開捕。在2018年的清河水庫水源地野生有機魚第二屆開河魚節上捕撈的頭魚拍賣中,曾經拍得9999元的高價。
為什么“開河魚”的魅力這么大?因為遼寧地處東北冬天氣候寒冷,水面結上厚厚的冰層,水庫里本來就沒有什么餌料,魚兒要靠魚體內的營養物質,尤其是脂肪與肝糖的轉化來維持體能,經過一冬魚體得到了凈化,排除了異味,肉質更為鮮嫩。
遼寧水源地的六大水庫本身也是風景名勝區,前些年因為保護水源的需要,已經不向游客***。都說遼寧水源地的有機魚好,到底好在哪里?記者前往遼寧省水源地有機漁業有限責任公司一探究竟。
人放天養,以魚養水
水庫為何要養魚?水庫的主業當然是蓄水、防洪、供水為主,在2016年2月,遼寧省水資源管理集團成立,承擔省屬水利國有資產經營管理、防汛抗旱減災、全省重點輸供水工程建設等責任。為優化調整資源配置和產業結構,集團于2017年組建了遼寧省水源地有機漁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省漁業公司”),統管大伙房、清河、湯河、柴河、觀音閣、白石六大飲用水水源地水庫漁場的經營,建立了孵化、投放、管護、捕撈、加工、營銷整體化模式。
省漁業公司的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說,六大水庫是以防洪安全和城市供水為主,兼顧發電、漁業等多種經營為主的國家大Ⅰ、Ⅱ型水庫,總庫容為82億立方米,總水域面積為47.5萬畝,水質優良,適宜發展***式優水漁業。省漁業公司是遼寧省內最大的淡水有機魚生產供應企業,也是全國知名的野生有機魚生產供應企業。
為保護水源,水庫養魚只能采取自然的生態養殖方式,更主要的是要發揮某些魚的凈水功能。為此,省漁業公司采取了以保護水環境為目的的“大水面生態漁業”,選擇適當魚類進行人工放養,實行“人放天養、以魚養水”的生態養殖模式。
保水漁業,是將花白鰱的放養、捕撈與水環境相協調的一種大水面(湖泊或水庫)生態漁業模式。其原理是在大水面投放一定數量的濾食性魚類(主要是鰱、鳙魚),在天然水域中自然生長過程中,對水體中浮游生物有控制效應,抑制藻類的生長和讓水中氮磷通過營養級能量的轉化,最終以魚產量的形式得到固定,當魚產品捕撈出水體時就移出了氮和磷,達到以魚凈水的目的。
省屬水庫自2015年來,共投放花白鰱等濾食性魚類苗種總質量為1730噸,共捕撈花白鰱等濾食性魚類總產量為11425噸,群體增倍系數為6.6,處于正常水平。按照太湖的經驗算法,4年間通過這種方式,從水庫水源地中帶出氮約19.39萬噸,帶出磷約29085噸,帶出碳116.34萬噸,消耗掉水中藍藻約48.475萬噸。這種模式,可以有效地控制藍藻數量,預防或控制藍藻水華的發生或降低發生的頻率;減少藻毒素及其危害,這對水源水體很重要;控制磷含量,從而延緩富營養化。
有機認證,品質保證
“全國獲得淡水魚有機認證的企業屈指可數,省漁業公司的六大漁場均通過有機認證。省內負責監管有機認證的部門,每年都要到企業進行抽檢,確保有機食品的質量。有機農業生產是傳統農業的回歸,水庫因地制宜在保證供水的情況下,通過生態養魚凈化了水質,既保護了環境又可以收獲高品質的有機魚?!边|寧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副主任劉權海說生態養魚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為保證“遼水源地”牌野生有機魚均為有機食品,省漁業公司從生產從源頭做起,在苗種投放時,選擇資質齊全且經過檢驗檢疫、規格整齊,體質健壯的苗種,品種以花白鰱為主,底層魚為輔。
去年有一次記者在觀音閣水庫采訪時,正好遇到投放白鰱魚苗,見證了從新民市華泰漁業苗種場拉來的一車活魚苗在過秤后投入水庫。在投放苗種前,省漁業公司每年都選擇同遼寧省內苗種生產資質全、信譽高、實力強的企業簽訂苗種預購協議。在投放過程中,由省漁業公司和各水庫公司相關人員組成的苗種投放督察組對投放過程進行全程監督,保證投放苗種真實有效,保質保量。
苗種投放后,對苗種生長情況進行看護管理和跟蹤調查,實現科學投放和合理捕撈。省漁業公司每年自籌資金約600萬元,自投苗種約150萬斤,每年省農村農業廳撥付增殖放流資金約100萬元,投放苗種約30萬斤。每年的苗種投放和增殖放流,具有重要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在捕撈期,采用深水網箔方式進行捕撈,就是在魚類洄游通道鋪設網具,魚類在自然游動中進入網兜,從而達到捕撈的目的。網箔捕魚是目前最為健康的捕撈方式,對魚體無傷害。在使用過程中,既要合理的控制取魚部網目尺寸,做到捕大留小、***捕撈,又要根據需要,在水庫內采用“暫存網箱”暫存活魚,保證大規格的魚及時捕獲。同時采取積極有效措施,減少外源性污染。
運輸環節也很重要,水產品捕撈后在活魚船中盡快進行篩選分類、稱重、裝車;使用活魚運輸車充氧運輸,在運輸過程中要有專人負責管理運輸對象,使其保持健康狀態;運輸用水的水質、水溫、含氧量、pH值,以及水產品的裝載密度都適應所運輸物種的要求;對活魚船、抄網、活魚車等定期進行消毒;定期對活魚運輸車輛、船只清理消毒。在捕撈船只上裝有油污收集槽,防止油污進入水源。
在銷售時,對每批魚進行編號,每條魚都佩戴一套防偽標牌和防偽碼,實現一魚一牌一碼,實現可追溯性,確保消費者買到的是來自水源地的有機魚。
生態養殖,走出深閨
省漁業公司在進行大水面生態漁業養殖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成效,那么在實施生態養殖中有什么注意事項?省漁業公司的負責人介紹說關鍵是科學的確定放養量和捕撈量才能有效保護水質。
近年來,省漁業公司水庫漁場每年合理投放量和適度捕撈量是通過大連海洋大學、遼寧省淡水研究院、華中農業大學等院校調查分析確定的,投放量太少或捕撈量過大都會影響水環境安全和水質安全,必須通過不斷投放和捕撈來維持動態平衡,對優化水質才會有積極作用。
然而這么好的有機魚不能總是養在深閨人未知,為讓更多的人品嘗到“遼水源地”的有機魚,省漁業公司加大了品牌建設力度,全力打造“遼水源地”的品牌。2019年5月,與本溪小市一莊集團聯合舉辦了“魚你同行——綠水青山漁旅生態行”主題活動。遼寧省飯店餐飲協會會長周義軍,中華食神、遼菜創始人劉敬賢,中國烹飪大師張奔騰、王和平等諸多省內餐飲界泰斗應邀參加,形成了品牌的轟動效應,標志著“遼水源地”有機魚正式獲得了省內餐飲界的認可;9月,公司參加了第十一屆遼寧國際農業博覽會,遼寧省副省長郝春榮參觀漁業公司展區,充分肯定了省水資源集團發展“優水漁業”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正確做法。
在銷售上由省漁業公司負責各漁場的水產品營銷方面的具體工作,統籌協調六漁場捕撈產量,以批發和直銷配送為主。實行分品種、分規格、分季節銷售和錯峰銷售,并不斷探索新的銷售***和銷售渠道。制定了產品價格體系,完善了銷售獎勵辦法。形成了例如“漁業+餐飲”“漁業+旅游”“漁業+社區”“漁業+互聯網”等多種銷售渠道,已發展餐飲企業及線上線下的經銷商50余家。
其中大銀魚銷售通過采取“先報價后談判”的創新銷售手段,2019年實現最高銷售價5.016萬元/噸,創20年來最高。清河、觀音閣、白石3家漁場大銀魚售價較上年平均提高1.17萬元/噸。
在兼顧社會效益的同時,省漁業公司通過精細化的管理也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2019年,白石、觀音閣和柴河漁場的收入、產量均創歷史新高??梢哉f遼寧省水庫水源地實施保水漁業是新時期我國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目前世界公認的保證水環境長期穩定和水質安全成本最低、效果最顯著、長久治理最有效的途徑和辦法。
來源:農民日報
實習編輯: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