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梔子:入藥部位為梔子干燥成熟的果實,其根也亦入藥。其味苦,性寒。可入心、肺、三焦經。梔子果實具有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之功。可用于用于熱病心煩,黃疸尿赤,血淋澀痛,血熱鼻出血,目赤腫痛,火毒瘡瘍等癥治療。山梔子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作用,用治血熱妄行,鼻子出血。《簡易方論》言治鼻子出血:可以山梔子燒灰吹之。
2、桑白皮:入藥部位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其味甘、辛,性寒客人肺、脾經。具有瀉肺平喘,利水消腫之功效。明代中醫典籍《藥品化義》言:桑皮,散熱,主治喘滿咳嗽,熱痰唾血,且瀉火從小便去。
3、牡丹皮:其入藥部位為牡丹的干燥根皮。其味苦、辛,性微寒。可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功效。可用于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經閉痛經,癰腫瘡毒等病癥的治療。《本草綱目》載其:可"和血,生血,涼血。治血中伏火,除煩熱。
4、白茅根:入藥部位為白茅的干燥根莖。其味甘,性寒。可入肺、胃、膀胱經。具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之功效。可用于血熱吐血,衄血,尿血,熱病煩渴等病癥的治療。宋代醫書《婦人良方》言治血熱鼻衄可以白茅根汁一合(相當于現代20ml),飲之。
5、側柏葉:入藥部位為側柏的干燥枝梢及葉。其味苦、澀,性寒。可入肺、肝、脾經。具有涼血止血,生發烏發之功效。可用于吐血衄血(鼻子出血),咯血,便血,崩漏下血,血熱脫發,須發早白等病癥的治療。《醫林纂要》言:其可"泄肺逆,瀉心火,平肝熱,清血分之熱。"
6、荷葉:入藥部位為蓮的干燥葉。其味苦,性平。可入肝、脾、胃經。具有清熱解暑,升發清陽,涼血止血之功效。可用于血熱吐衄,便血崩漏等病癥的治療。荷葉炭還有收澀化瘀止血之功。可用于多種出血癥及產后血暈。《本草通玄》言:其可"開胃消食,止血固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