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寶,一名致力于保護韭菜的保險博主。
俗話說: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
而今天我就是那個要跑斷腿的人。
最近某安和某邦的線下業務員,又對我線上高性價比保險產品開炮了。
來勢洶洶啊,什么《保險保障基金管理辦法》都擺出來了——
(條文節選)
按照業務員的說法——
可以說是有理有據,趾高氣揚。
別說是普通消費者了,就算是理財行業的從業者,要是平時接觸保險業務比較少的話,看到這都會被唬住。
2、
首先不得不承認,業務員所說的條款確實是真實存在的,但高級的謠言,總是半真半假。
《保險保障基金管理辦法》第二十一條的全貌是——
(點擊查看大圖)
簡而言之,保險保障基金是對保險公司提供的救助,而不是直接對個人進行救助。
條文中的“受讓公司”指的是,如果A保險公司不幸破產了,按照《保險法》的規定,會有一個B保險公司接手A公司客戶的保單。
這當中提到的B保險公司,就是條文中的“受讓公司”。
所以這條管理辦法的正確理解是:
如果有個B公司接管了破產倒閉的公司,雖然B接收了它的資產,但同時也會接收它的債務。
萬一破產的那家公司之前造得太厲害,欠的錢太多,那么保險保障基金就會出手,補貼一點給“背鍋俠”。
而這個90%,就是補貼的上限。
3、
既然聊到這個話題,我們再來刨根問底一下。
這個保險保障金是哪來的?
我們可以看看《保險保障基金管理辦法》第三章,有明確說明——
(點擊查看大圖)
字很多,其實說白了就是從各家公司收的保費中抽來的。
比如,長期健康保險按照保費收入的0.15%繳納。
我們要是買一個5000塊的重疾險,當中有7.5元就會作為保險保障基金上繳。
看起來好像不多哈,5000塊的保費才抽7.5元,有的同學就嘀咕了,這能頂啥用?
但大家可別忘了,各家保險公司的保費規模都很大,動不動就是十幾億、上百億的收,隨便摳一點兒也是天文數字。
除此之外,保險保障基金的來源還有從破產保險公司清算財產中獲得的受償收入、接受的捐贈、基金的投資收益等。
那到底有多少呢?
根據保險保障基金公布的數據看,截至2021年6月30日,保險保障基金余額1708.28億元。
子彈充足,隨時就位~
按照《保險法》第一百條的指示——
(保險法節選)
一旦有哪個公司出了幺蛾子,馬上就奔赴現場救火。
4、
說到這,別看前面鋪墊了這么多,其實都只為一條服務。
那就是《保險法》第九十二條——
(保險法節選)
翻譯成人話就是,如果有哪家公司因為經營不善要破產了,不好意思,公司可以倒,但是被保人和受益人的權益不能受到一絲一毫的侵害。
那怎么才能實現這點呢?
這就要有個保險保障基金兜底。
所以前面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保護我們消費者的權益而誕生的。
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司與公司之間也是平等的,不會因為公司小就不被救助或放棄救助。
不管是名不見經傳的中華保險,還是現在在A股上市的新華保險,其實都抱過保險保障基金的大腿。
另外,所謂的大公司也只是眼下相對的大而已。
二十多年前,誰能想象到平安能從一個業務員都得揣著營業執照復印件才能展業,不然就會被客戶當成騙子的小公司,居然發展成現在這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巨無霸。
而時間再往前倒退五年,誰又能想象到排名前五,在全世界各種買買買的安邦保險集團會轟然倒塌…
因此,真沒必要迷信什么公司品牌和公司規模。
在國內買保險,咱們信的可是《保險法》好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