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門地處湖北中部,鄂中區域性中心城市,素有“荊楚門戶”之稱。荊門是湖北省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擁有5個國家4A級風景區、4個國家森林公園、3個國家濕地公園。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個地方的特色美食與其區域內地產食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荊門又有哪些地方特色美食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蟠龍菜
蟠龍菜,又稱盤龍菜,湖北十大經典名菜之一,已列入《中國菜譜》,其***技藝列入“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主要原料有雞蛋、豬肉、魚肉、蔥、姜等,菜品裝盤成龍形,特色是色澤鮮艷、肥而不膩、肉滑油潤,香味綿長。
京山白花菜
京山白花菜是湖北珍稀名產蔬菜作物之一,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早在2000多年前即為貴族宴賓珍肴,唐太宗李世民品嘗后贊其質優、味美,并將它定為每年的貢品。白花菜的食用方式主要是腌制食用,在腌制的白花菜中拌入天然曬醬,鮮肉,牛肉,蝦米,銀魚等食材,開袋即食,更是將白花菜獨特的香味發揮到極致。
團林鋪板罐粑
團林鋪板罐粑,又名“板館一品香”,因制坯須經板結、壓實、用罐底或小碗成型而得名,是荊門南郊的一道傳統食品。每年冬春季節,掇刀區團林鋪鎮農家及餐飲店家家***板罐粑,禾場扎支架,屋檐下掛滿板罐粑,琳瑯滿目,煞是壯觀。
漳河豆餅
豆餅***始于金元時期。有(金)元好問《野谷道中懷昭禪師》一詩為證:“湯翻豆餅銀絲滑,油點茶心雪蘂香。”漳河豆餅的***技藝是在傳統豆餅的***技藝上發展而來的,在***技藝和口味上又有別于其他地區的豆餅。其一是選料,綠豆一定得是漳河流域種植的優質綠豆,大米要選用非糯性的低熱量粘米;其二是原料的打磨,作法較傳統技藝更為精細和科學;其三是配比,其摻合比例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故能做到色、香、味、養俱佳。
太師餅
太師餅又名茶花點心,是荊門市的傳統點心。這種酥皮點心,色澤白中透黃,泡松,餡心香甜,成熟后,酥層清晰,表面粘有數粒茶米(或黑芝麻)與點心本色相映襯,更有正中朱紅一點,樸素典雅的情趣,故名“茶花點心”。太師餅以精粉、熟豬油揉和為皮,面粉、熟豬油為酥,若做素點就用麻油而不用豬油。再用熟面粉‘砂糖’桂花橘餅、桃仁、冬瓜糖等為餡,經過搟皮包餡成型后,放白色的溫豬油中,入中火上吞炸,現炸現品或入烤爐烘熟,吃起來酥松清香,軟綿不膩,風味別具一格。
矮子餡餅
矮子餡餅是湖北荊門著名的傳統小吃,皮酥軟,不粘牙,入口即化;餡香糯,不很甜,回味無窮。矮子餡餅由沙洋縣曾集鎮蔡廟人李延富、李延兵兄弟創制,餡餅選用優質面粉作主料,配植物油、紅糖、各種果仁等輔料,做成杯蓋大小的餅狀,置烤箱烤制而成,餡餅酥松脆軟,香甜可口。
八角雪棗
“八角雪棗”因為其外形如棗,色澤潔白如雪,產地位于荊門市東寶區子陵鋪鎮八角街而得名。八角雪棗以優質糯米蒸熟搗茸,加上黃豆、石膏粉以及白糖等配制成坯,經發酵膨化,曬干,再用小磨麻油炸制成熟,裹以酥衣,外皮色白如玉、無雜質,內瓤銀絲滿腹,入口即化,給人清甜、酥脆、爽口的感覺。
風干雞
風干雞,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十里鋪鎮地方特色產品。這種雞采用獨特的腌制手法,秘制風干、雞肉甘香韌爽,油而不膩,回味悠長,愈嚼愈香、風味獨特,醇香軟嫩,風干雞汲取民間傳統工藝配方,一切由手工***,自然狀態風干,色澤、肉質都保持原有狀態,100%綠色健康食品。易保存又不失新鮮,醇香、軟嫩,老少皆宜,深受當地老百姓喜愛,傳說系劉備之妻孫尚香腌制發明,所以又名“劉皇叔婆子雞”,距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
栗溪煙熏肉
荊門城北的荊山余脈,山高林密,農家熏臘制品尤具特色,特別是荊門東寶區栗溪出產的“栗溪煙熏肉”更是聲名遠播。每年冬至后,農戶人家殺了過年豬,就要熏制臘肉、臘味,以備正月里待客,熏制前先用鹽腌制2-10天,然后懸掛在火塘一米多高處,用柏樹枝加稻糠、酌加核桃殼、花生殼及油菜籽殼等經熏烤而成。熏制時宜文火慢熏,半月后取下洗去煙垢,晾曬干爽,色澤金紅,如浸在茶油缸里,經年不壞。成品鮮香結實,又常有熏料香味。
米茶
米茶是湖北荊門市鐘祥的傳統風味小吃,說它是米飯,它又有湯水;說它是湯品,它又能做主食。其湯色淡黃,香氣濃郁,滋味微甜而不淡,略澀而不苦口,既可代替米飯,又具飲茶解渴的作用,是荊門市鐘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