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植物園的珙桐開花啦”!三月二十九日下午,萬開元博士在拈花惹草部落發布了一條消息,并貼出了幾張綠色苞片的珙桐花圖。
此一消息立即在群里引起熱議。大家很好奇,以前省內要去杭州植物園才能拍到的珙桐,寧波植物園居然也有了?
萬開元博士解釋,2020年,寧波植物園一次性從成都引進了40多株珙桐樹,栽植在水上森林、槭樹秋香園、鐘觀光科普館等區域,現在都開花了,這些日子滿樹鴿子飛。
聽聞此訊,好多寧波群友紛紛前去寧植探訪國寶,并曬出各***的美圖,珙桐成了這段時間部落里尤其是寧波分舵的熱門話題。雖然我曾專程去杭植拍過珙桐開花,但寧波自己的珙桐樹,還得去現場一探究竟。
清明小長假第二天,祭掃結束,還有半天時間,正想著下午時間怎么安排,這時寧波植物園鄭小青主任打來***,問我去不去看珙桐?真是瞌睡遇到枕頭,好巧!于是帶上窗前,和三哥一起去寧波植物園看珙桐。
珙桐,藍果樹科珙桐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為中國特有的單屬植物,屬孑遺植物,和水杉一樣,可謂咱們中國人最熟悉的植物界國寶了,記得我們初中時候的植物學課本封面就是珙桐。
不過,水杉隨處可見,但珙桐卻難得一窺芳容。主要原因是珙桐生于四川盆地周圍海拔1500-2200米的潤濕的高山常綠闊葉落葉闊葉混交林中,對于生境要求比較高,很難大規模園林化,一般要在植物園才能看得到。
珙桐也是世界著名的觀賞植物,屬于墻外開花墻內香的典型。1869年,珙桐首先被法國傳教士大衛神父在四川穆坪發現并采集標本,后以其名字為拉丁種名(Davidiainvolucrata)。
1899年,英國植物獵人威爾遜受著名園藝公司Veitch派遣,特地來中國尋找珙桐。1900年5月30日,他在湖北興山縣就找到20多株珙桐,興奮不已。在其著作《中國—園林之母》中,他記載了當時看到的情景:
“我們陶醉于這一特殊樹種的美麗。珙桐特別漂亮之處,在于它那兩片承托花序的雪白苞片,苞片不等大。每當微風吹過,就像一大群蝴蝶飛翔于大樹間。在我的思想中,珙桐是北溫帶植物中最有趣、最美麗的樹種。”
因為威爾遜的有效工作,珙桐被引種到西方,被外國園藝界視若珍寶,廣泛種植,親切的稱之為“中國的鴿子花樹”。
1954年,周恩來總理赴瑞士的日內瓦參加國際會議,游覽蘇黎世時,聽導游員津津有味地談起珙桐樹的來歷,不禁大吃一驚。問身邊的工作人員,居然沒有一個知道這種樹的。回國后立即指示有關人員進行專門研究、栽植、科普。于是我們才在課本封面見到珙桐。
珙桐那兩至三個巨大苞片,主要功能是保護其球狀花序免受風吹雨淋,以及幫助小花招蜂引蝶。其初開時淡綠色,繼而變為乳白色,最后變為棕黃色脫落。有人形容其像飛翔的白鴿,也有人說像中間扣了一枚胸針的女士白絲巾,當然,在其變白下垂之時,又有點像掛在樹上的餐巾紙了。
鄭小青主任介紹,寧波植物園這些珙桐是帶花苞移植的,所以今年開花很盛。明年是否開花?要看這些樹木對這邊環境的適應情況,據說有些地方引種的珙桐就不會開花。所以,寧波花友還得“有花當賞直須賞,莫待無花空浩嘆”。這個周末,趕緊抓住花期的最后階段,帶著小孩去欣賞這一國寶吧!
在去看珙桐路上,小青主任一路為我們介紹各種珍稀、有趣植物,比如秤錘樹、夏蠟梅等,我們驚訝于寧植寶貝越來越多了。接下來直接上圖,附在文后,作為福利分享給大家。
秤錘樹,安息香科都是小仙女
夏蠟梅,《草木清歡》有專文,點擊圖片查看
毛山荊子,一開始以為湖北海棠
蘭蘭櫻,比松月胖一些
御衣黃,比郁金小一號
大花耬斗菜
紫花含笑
藍鈴花,英國林下最常見草花
粉蝶花,俗名喜林草,簡直就是大號波斯婆婆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