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五月榴花紅似火”的季節(jié),在遙遠(yuǎn)的中國古代,石榴花歷來是文人們作詩吟詠的對象:“榴花浮酌,對文舉而無憂;葛蔓調(diào)弦,撫鍾期而有遇。”(《夏日登龍門樓寓望序》)看來,石榴花竟如萱草一般,也有著忘憂的作用了。
宋朝的五月是一段閑適的光陰。《武林舊事》里記載,宋人在五月,有各種各樣的活動:賞魚、摘瓜、泛舟、觀蘆葦、燒烤、采蘋……而其中最為應(yīng)景的,便是觀賞石榴花。
在古代文獻中,有這樣幾則關(guān)于石榴花的記載,對于我們了解石榴花的相關(guān)文化知識,有著重要作用:
《夜航船》:張騫使安石國十八年,得涂林種而歸,即安石榴也。
《夢梁錄》曰:榴花,有數(shù)種:單葉、千葉,色有數(shù)十樣。唐時孤山有此花,白樂天詩云:“山榴花似結(jié)紅巾,容艷新妍占斷春。色相故開行道地,香塵悔觸坐禪人。”
《嶺外代答》:石榴花,南中一種,四季常開。夏中既實之后,秋深復(fù)又大發(fā)花,且實,枝頭顆顆罅裂,而其旁紅英粲然。并花實折饤盤筵,極可玩。
從以上幾則文獻可以看出,石榴是漢代張騫出使“安石國”后帶回中原的,到唐代已經(jīng)廣泛種植,并且有了觀賞價值。它更適宜生長在南方,因為當(dāng)?shù)貧夂驕睾停梢运募?**。
不過,除了以上關(guān)于石榴花的來歷和生長狀況以外,石榴花還有以下4種用途。
1.藥用在中國醫(yī)藥文化里,各類花卉的花瓣都有著藥用價值,如《景岳全書》就記載了可以止鼻血的四種花卉:“石榴花瓣可以塞,蘿卜藕汁可以滴,火煆龍骨可以吹,水煎茅花可以吃。”
此外,《本草綱木》也對石榴花的藥用價值作了進一步的補充說明:“鼻血不止。用柏葉、榴花,共研為末,吹入鼻中。”
不過,石榴花在藥用價值上,也有著相關(guān)的禁忌。《云笈七箋》就說了:“凡服藥物,不欲食蒜、石榴、豬肝、犬肉。”大概這些食物屬性都偏熱,和其他藥物混合在一起,會產(chǎn)生不良的反應(yīng)。
2.裝飾所有的花卉都是女性的寵兒,石榴花也不例外。
《淳熙三山志》中有《簪榴花》一則,就談到了宋代婦女用石榴花作裝飾的風(fēng)俗:“婦女競插花,榴花為多,亦喜梧桐花。”這是說,宋朝的婦女喜愛以鮮花作為裝飾,不過相比其它花卉,石榴花和梧桐花兩種,更受她們的青睞。大概因為石榴花顏色鮮艷,屬于紅色偏橘調(diào),比其它顏色的花朵更能夠提升皮膚氣色,所以更為古代婦女所喜愛。
明代的郎瑛也用詩歌的方式描繪了當(dāng)時依然流行的以石榴花作裝飾的風(fēng)俗:“一朵榴花插鬢鴉,君王長得笑時夸;內(nèi)家衫子新翻出,淺色新裁艾虎紗。”
這里用十分明亮的色調(diào)對比,給人造成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石榴花是橘調(diào)亮紅色,插在烏黑油亮的頭發(fā)上,本來就已經(jīng)十分奪目了。更何況還穿著艾色的新衫呢!艾色是一種淺青綠色,這兩種顏色搭配起來,格外明艷動人。
3.胭脂除了裝飾作用外,古代有些地方的婦女干脆用它來作胭脂。《北戶錄》記載:“榴花叢生,端州山崦間多有之。其葉類藍(lán),其花似蓼,正月開花,土人采含苞者賣之,用為燕脂粉。或時染布帛,其紅不下紅藍(lán)。”
至于石榴花如何用作胭脂,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可考證了。也許是把新鮮的石榴花瓣采摘下來,用石杵搗成漿狀,盛在盒子里,要用的時候挑出來一點?或者是把吸附力強滲透力強的紙張浸泡在石榴花漿里,需要時取出一張,在嘴上一抿即可?
這些有趣的舊事,現(xiàn)在的我們也只能回想?yún)s無法回去了。
4.釀酒想來,石榴花最受文人歡迎的,就是釀酒的作用了吧。在唐宋時期,嶺南一代的少數(shù)民族,都有用石榴花釀酒的風(fēng)俗。《宋史》就曾記載道:“黎洞,唐故瓊管之地,在大海南,距雷州泛海一日而至。其地有黎母山,黎人居焉。……人飲石汁,又有椒酒,以安石榴花著甕中即成酒。”
這段話說的是,在唐宋時期,海南的黎人喜歡把石榴花放在甕中密封起來,過一段時間之后,就成了“椒酒”。
不過,在《南越筆記》中,又是另一番說辭:“又有酒花,以石榴花著甕中,經(jīng)旬而成,其曰荔枝酒,則土人赍持釀具,就樹下以荔枝釀酒,一宿而成者。”
雖然石榴花也參與到釀酒的過程中,但顯然荔枝的味道更濃,因此,石榴花雖為配方之一,卻沒有姓名,這種酒名叫“荔枝酒”。
不過,好在我們的古代文人還是喜歡石榴花的,在很多詩作中,石榴花就是他們心目中的釀酒神器。如《藝文類聚》說,梁元帝劉生詩曰:“任俠有劉生,然諾重西京,扶風(fēng)好驚坐,長安恒借名,榴花聊夜飲,竹葉解朝醒,結(jié)交李都尉,遨游佳麗城。”寫一個名叫劉生的大俠,喜歡喝榴花酒,十分豪邁。而宋代文人歐陽修,在喝不到榴花酒時,也難免倍增愁緒了:“憂煎病患,常以為苦,思效榴花之飲,不可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