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按照全球地理區域,人口分布,經濟條件,生活方式,生存條件等相關因素,全球主要的貿易地區大概分為如下幾個區域:
01北美市場(中國最主要的貿易區域)
通常我們所說的北美市場指的是美國跟加拿大,同時也是每個外貿人的必爭之地,其中尤以美國市場體量為最大。
美國自二戰以來,截止當今,已是世界規模最大,技術力量最強的經濟體,人均國民產值達到了$40100美元。
美加總和超過四億多的人口,強大的制造業,使得無論是普通的民用消費品,商用儀器,還是工業材料,零配件,機械設備都能在北美找到適當的市場。
也由于美國人工成本的非常高,地廣人稀這就導致了整個五金機電建材領域市場特別發達,特別是在DIY領域,汽車售后市場領域更是超級龐大.
根據商務部資料顯示2018年對美出口3.16萬億元,增長8.6%;自美進口1.02萬億元,下降2.3%;貿易順差2.14萬億元,擴大14.7%。
美國是我們國家目前最大的貿易出口國,也是我們貿易順差最大的國家。
在五金建材市場上美國擁有的全球最大,且最知名建材超市數不勝數,如下僅僅列舉部分知名建材超市:
Homedepot家得寶,
Lowe’s勞氏
HARBORFREIGHTTOOLS(CPI)(美國中央采購),
TractorSupplyCompany(TSC),
Costco(好市多),
MENARDS(美納)
Walmart(沃爾瑪)-Sam'sClub(山姆會員店),
NORTHERNTOOL+EQUIPMENT
歐美建材超市因為擁有極大的客流量,不僅本身賣各類其他知名品牌機電產品,同時更多的也在銷售自己自有的品牌。比如Lowe's超市的品牌“KOBALT”,Homedepot超市的“HUSKY,HDX”等...
再比如HARBORFREIGHTTOOLS(CPI)(美國中央采購)更是擁有極多的自有品牌.
WARRIOR
drillmaster
HERCULES
Bauer
美國是車輪上的國家,汽車普及率居全球首位,每100人平均擁有約80多輛汽車。據估計全美擁有超過3億輛汽車。美國每年銷售新車約1700萬輛,是全球最龐大的單一汽車市場,加上美國人動手能力非常強.
所以在美國汽車售后市場極度發達,不僅銷售汽車零部件,相關汽車維修工具,保養維護產品,汽車改裝五金等產品也都形成了強有力的關聯銷售,光AutoZone在北美地區的門店數量達到5806家。
如下為美國汽車售后市場的,四大巨頭,Autozone,Advacne,O'Reilly,NAPA:
Autozone
NAPA
O'Reilly
Advance(AAP)
如下為美國跟五金機電領域相關的集團與品牌大盤點,排名不分先后:
1.FORTIVE集團
FORTIVE是拆分自丹納赫集團(DannaherGrounp)后獨立運行的一家公司,前稱為福祿克(Fluke)公司.是一家專注于儀器儀表領域的集團,擁有如下品牌:
FLUKE福祿克,針對工業級市場的高端儀器儀表品牌.
MATCO,北美知名手動工具品牌,有沒有人發現跟國內世達工具的舊商標一模一樣,其實因為之前倆個品牌都同屬丹納赫集團,世達當時在中國的營銷商標就是選同一集團的MATCO的商標,后來倆個品牌又單獨屬于不同的集團,再用一樣的商標自然不合適,所以才有了去年世達工具所謂的品牌升級.
Tektronix泰克,測試,測量,監測儀器品牌全球領跑者。
ANDERSON-NEGELE安德森-耐格,全球醫藥行業儀器,儀表的高端品牌.
QUALITROL,是全球最大的電氣/電力/能源領域,檢測,監控儀器儀表最大的品牌之一.
HENNESSY,北美知名的全系列輪轂服務和設備制造商.
2.APEXGROUP艾沛克斯集團
丹納赫集團(Dannahergroup)與美國工業巨頭庫珀集團(CooperGroup)合資成立Apex集團,集團專注于工具工業領域.
Weller,北美最***的工業級焊工具,焊接設備品牌之一.
SATA世達工具,美國工具品牌,在美國市場沒什么知名度,但是卻成為中國市場最大的手工具品牌.
GEARWRENCH,美國知名高端手動工具,汽修工具品牌.
APEX,美國知名工業緊固件驅動工具,螺絲批頭,套筒制造商,品牌商.
Jacobschuck,美國***的機床夾持工具品牌.
3.STANLEYBLACK&DECK史丹利百得公司
史丹利百得公司是世界工具行業最具核心競爭力,最具***性和信賴性的工業及家用手工具、電動工具、汽保工具、氣動工具、存儲設備制造商之一,致力于提供整合的五金工具、存儲設備和安防系統解決方案。
Black&Deck,百得,全球知名家用電動工具,清潔工具,園林工具品牌
STANLEY,史丹利,全球最大的手工具品牌.同時也是知名家門類五金產品、內門整體解決方案、安防系統解決方案品牌
PROTO,全球航空航天,能源電力領域知名手工具品牌.
BOSTITCH,美國知名氣動釘槍,氣動元件,家裝工具品牌.
FACOM,成立于法國最知名的工業級手動工具品牌,專注于核電,航空航天領域.被史丹利收購.
IRWIN.歐文工具,原美國工具,于2017年被史丹利從紐威(Newell)收購,是美國最具代表性的手動工具,木工工具,電動工具附件品牌.
LENOX,雷諾克斯,全球最大,最好的,帶鋸鋸條,手動鋸條,電動工具鋸條品牌.
DEWALT,得偉,全球知名高端電動工具品牌之一.
CRAFTSMAN,原Sears超市自有品牌,后于2018年被史丹利收購.產品以DIY家庭工具為主.
4.Snap-on美國實耐寶公司
Snap-on,實耐寶公司1920年成立。是世界最大***工具及設備制造商之一,全球領先的創新制造者。實耐寶公司在各應用領域擁有如下多個世界級品牌;
Snap-on,實耐寶品牌,是全球第二大高端手工具品牌,僅次于史丹利.
SIOUX,索士,美國最知名氣動工具品牌之一.
CDITORQUE,世界一流的扭力工具制造商與品牌商.
Williams,美國歷史悠久并最早開始生產鑄造手動工具的品牌.
ATI,全球最知名的航空航天工業領域的工具品牌.
BAHCO,百固工具,我們習慣稱魚牌工具,起源于瑞典,被實耐寶收購,全球知名高端手工具品牌,雙金屬鋸條的發明者.
Blue-Point,藍點工具,美國知名高端手動工具,汽修工具品牌之一.
5.EMERSON愛默生集團
愛默生集團在融合科技與技術工程領域中,占領導者的地位。在工業自動化、過程控制、供暖、通風及空調、電子及電信以及家電及工具的業務范疇上,為客戶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如下為愛默生集團下知名品牌;
GREENLEE,格林利,全球最大的電線,電纜安裝工具制造商與品牌商.
Klauke,柯勞克,源于德國,集開發,生產和銷售高品質的產品,用于電子,管道和暖氣設備的制造商與品牌商.
RIDGID,里奇,全球最富盛名的管道工具,建筑工具品牌.
6.ITW集團(lllinoistoolworks)
美國ITW(IllinoisToolWorks)集團成立于1912年,是美國500強公司之一,公司業務涵蓋建筑,機械,化工,食品,石油等行業,擁有如下工具行業知名品牌;
Paslode,全球最知名的釘槍制造商與品牌商之一.
Ramset,美國知名的建筑工具,如混凝土開孔,切割,緊固等工具的制造商與品牌商.
Buildex,美國知名建筑五金,緊固件與建筑方案解決商與品牌商.
7.TTI東莞創科集團
創科實業有限公司(「創科實業」)乃是增長迅速且領導全球的電動工具、配件、手動工具、戶外園藝工具及地板護理產品企業,如下為TTI旗下的知名工具品牌;
Millwaukee,米沃奇,全球知名高端電動工具品牌之一.
RYOBO,利優比,全球知名電動工具,園林工具品牌.
AEG,源于德國,全球知名的高端電動工具品牌之一.
HART,澳洲知名手動工具品牌者之一.
以上僅列舉這些集團在五金工具領域的知名品牌,其它不相關品牌并未一一列出.如還有未提到的,大家多多指點.
如下再部分列舉在美國乃至全球市場都非常重要的知名工具關聯品牌.
英格索蘭是一個全球性的多元化工業公司,英格索蘭創始于1871年,已逐步轉型為擁有眾多品牌產品的制造型企業.大家所熟知的就是英格索蘭氣動工具.
3M是全球性的多元化科技企業,創建于1902年,素以勇于創新、產品繁多著稱于世,在醫療產品,個人安全防護、辦公文教產品、磨具磨料,光學產品等核心市場占據領導地位。
全球最大的MRO企業,固安捷專注MRO領域91年,供應全球1700萬種工業品.
ULTRA-TOW,美國知名汽車售后市場相關五金產品品牌.
肯納金屬公司為在切削刀具、工具系統、新型材料、技術服務等領域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大型跨國集團公司與品牌商.
Canada
加拿大
加拿大,對于加拿大我們不能單純的理解為美國的跟班小弟,雖然倆個國家親密無間,也是軍事同盟,相互不設防。
雖然地廣人稀,只有不到3000多萬。但加拿大的人均GDP非常高,達到了4.8萬美元。為了方便比較,我們看下其他發達國家的人均GDP,美國是4.1萬美元,日本為3.6萬美元,法國是4萬美元。
這說明加拿大經濟發達,人民購買力強.整體區域受美國市場輻射很多。很多美國的超市,品牌在加拿大也做的非常成功。
如CanadianTireCompany(CTC),RONA等本土超市的規模仍是非同小可。
△notes:CTC,RONA
Summary
總結
也確實北美市場的體量也足夠大.很多工廠都非常強烈的想做北美市場和北美客戶,
不夸張的講如前面提到的Autozone,Homedepot等集團采購,某個促銷的產品款式都是年采購額都能達到上億,上十億規模,一款工具套裝一次性出口竟有數十條集裝箱。
這在做內銷的朋友們看了估計會覺得匪夷所思.但隨著貿易市場渠道,供應鏈的日益成熟,北美的訂單通常的價格都特別的低。因為他們自己知道自己量大,所以壓價也是非常兇,而且要求還特別高,還有交貨期限制等等。
而最要命的,很多都要求做遠期信用證或者賒銷訂單。這個才是真正的高風險訂單。
因為全世界都覺得這種訂單安全,不會是騙子,反而因為這樣而容易出現風險。
一旦出現投訴或者索賠就是正規的流程走,工廠通常都會是血本無歸。
這樣也直接導致北美很多大公司的采購都不是自己在中國的辦事處直采的,而是給了很多的當地美國的進口商,以及臺灣,香港地區甚至國內的貿易公司。
像HomeDepot,Walmart,Costco,Autozone這些大公司大部分訂單都不是自己在做采購就是這個原因,目的當然是為了降低風險。還有比如就是如果出現貿易糾紛的時候,會不會影響他們的正常運作。
比方說,這次因為美國進口關稅的原因,終端客戶想取消訂單,那這個事情就是第三方的采購公司和中國的供應商產生貿易爭端。就算發生法律訴仲,也是第三方和供應商之間的事情,終端客戶是完全不受影響的。基本就是你知道終端客戶是誰,但你就是沒有辦法找他們商討事情。
另外做北美歐洲這種大客戶,驗廠是動不動就要花費十幾萬以上。顧問費、紅包、整改,道道都是錢。接下來的訂單,利潤不會比一個印度客戶的利潤高多少,沒準還更加少,但量就不是印度客戶可以比的。
通常還因為北美的客戶的訂單量巨大,導致供應商被某一個客戶嚴重的捆綁。
最典型的當屬當年的寧波恒力進出口公司,因為有了Homedepot的訂單扶持,曾經風光無倆,差點上市,而一旦Homedepot的訂單一旦撤走,公司立馬作鳥獸散,至今還拖欠供應商貨款未付,光法院起訴就達50多項.真是印證了那句話“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所以北美市場固然好,但是也一般得具備一定的抗風險能力的自身條件。
總結一句:任何產品,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有需求,差別是,你是想把玩具賣給地毯廠,還是想把窗簾賣給汽車廠?
給你自己產品定個位,找到目標客戶和區域,都會有你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