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不少人會出現咽干舌燥、唇干口渴,最明顯的就是早上起來的鼻子干癢不適,其實這就是典型的“秋燥”。秋季是收藏的季節,我們人體內的濕氣也會隨之收藏,導致體內缺水的狀態,也就是所謂的秋燥。
現代醫學認為,鼻子發干屬于鼻炎的一個常見癥狀,具體來說它是干燥性鼻炎的最重要癥狀,干燥性鼻炎的發生與氣候和職業因素等有密切的關系。是由鼻粘膜長期受***而發生粘液腺體萎縮、分泌減少引起,粘膜因而干燥甚至有淺表糜爛常誘使患者挖鼻,引起小量鼻出血。對于這種情況,不要經常用手挖鼻。
中醫病因認識
肺為嬌臟,易受外邪侵襲,而秋燥最易傷肺,五行中,五臟中的肺對應自然界秋季,肺主皮毛,開竅于鼻,所以外感燥邪多從肌膚、口鼻而入。
鼻子發干發癢,中醫稱“鼻燥”,該病多發于體質較虛者和經常吸入不潔氣體者。患者自覺鼻內干燥不適,或有刺癢、異物感,常誘使患者挖鼻,引起小量鼻出血。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陳波燕醫生推薦以下穴位,日??梢远喟慈?,緩解鼻子干癢不適。
上星穴
定位:屬于督脈,位于人體的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1寸。
功效:降濁升清,熄風清熱,寧神通鼻。
操作:一手食指按揉上星穴,3-5分鐘,局部酸脹為度。
印堂穴
定位:屬于經外奇穴,此腧穴位于人體額部,在兩眉頭的中間。
功效:明目通鼻,疏風清熱,寧心安神。
操作:一手食指按揉印堂穴,3-5分鐘,局部酸脹為度。
巨髎穴
定位:屬足陽明胃經,位于人體的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緣處,當鼻唇溝外側。
功效:冷降胃濁,清熱熄風,明目退翳。
操作:雙手食指按揉兩側巨髎穴,3-5分鐘,局部酸脹為度。
迎香穴
定位:屬于手陽明大腸經,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
功效:疏散風熱、通利鼻竅。
操作:雙手食指按揉兩側迎香穴,3-5分鐘,局部酸脹為度。
液門穴
定位:在手背部,當第4、5指間,指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
功效:降濁升清、疏風散邪、清熱消腫。
操作:用拇指置于穴位上,其余四指于小指固定,拇指稍用力按揉,每次3-5分鐘,以感覺酸脹為度。
孔最穴
定位:屬手太陰肺經,在前臂掌面橈側,當尺澤與太淵連線上,腕橫紋上7寸。
功效:宣肺解表,肅降廢氣,涼血止血。
操作:左手(右手)拇指按揉右手(左手)孔最穴,每次3-5分鐘,以感覺酸脹為度。
溫馨提醒
1、外出時應該佩戴口罩,避免粉塵吸入鼻腔,這樣可以讓口鼻部位的濕潤度更高。
2、在日常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應該規律飲食,多吃新鮮蔬果,多喝水,保持充足的休息時間,盡量少熬夜。
3、飲食調理,入秋后避免過多食用煎炸食品,可以適當選擇滋陰潤肺食材,如玉竹、百合、銀耳、雪梨等。
4、糾正孩子的用力摳鼻子的不良習慣,避免損傷鼻黏膜。
5、室內加濕不可少,在室內放一盆清水,或每天晚飯后用濕布擦地板,維持房間的相對濕潤。■
【來源: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醫學指導:陳波燕主治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