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自北京世紀恒通出版的《初中必背古詩文138篇》
【注釋】
①枯藤:干枯的藤蔓。②老樹:指藤蔓所攀緣的大樹。③昏鴉:黃昏時將要回巢的烏鴉。昏,黃昏。④人家:民家,村莊中的住戶。⑤古道:古老的道路。⑥西風:秋風。西風在季節上為秋季,故古人常以西風指代秋風。⑦瘦馬:瘦弱的馬。⑧斷腸人:極度思念或悲痛之人,這里也指漂泊天涯的旅人。斷腸,形容悲傷到極點。⑨天涯:天邊,指遠離家鄉的地方。
【譯文】
枯萎的藤蔓纏繞著蒼老的大樹,黃昏時棲息著烏鴉,小橋下面流著潺潺的河水,周圍散落著住戶人家,古老的道路,秋風掠過,還走著一匹瘦弱的老馬。夕陽西下,流浪的旅人漂泊在天涯。
【賞析】
這支散曲是一篇抒情作品,僅用28字就生動地表現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的游子的悲哀。作者在前三行中雖然沒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每個景物細節都意味著他的存在——“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是他眼中所見;“古道”是他的經行地;“瘦馬”是他所騎;而“西風”正吹在他身上。把這些細節聯結在一起,就會出現這樣一個境界:一個秋日的黃昏,荒涼的古道上,西風勁吹,落葉紛飛;道旁,纏著枯藤的老樹上,鴉雀已經回巢,不時地啼叫幾聲;不遠處,在小橋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們正在準備著晚餐,炊煙縷縷。這時,一個人牽著一匹瘦馬獨自緩緩行進在古道上。看來,這是一個異鄉人,他將投宿何處呢?在作了這樣的鋪墊之后,作者才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題:“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表現出旅人濃重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