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細膩、豐滿、整整齊齊?統統都不是!侘寂風追求的恰恰與這些相反!
在日本的美學中,最能代表自然之美的詞為“侘(chà)寂”(Wabi-sabi),它是日本傳統文化的重要根基,也是當前國際上流行的一種生活理念。
01
何為“侘寂風”
侘寂,一般指的是樸素又安靜的事物,描繪的是殘缺之美,簡素、自然、粗野……簡單說就是,它要舊、要破,但要舊中見貴氣,破中顯隱奢。
“侘寂”兩字,本身出自中國禪學,逆時間之河而上,通過平靜的空間窺見極簡的生活。后成為日本美學意識的一個組成部分,侘是在簡潔安靜中融入質樸的美,寂是時間的光澤。
侘寂的美學意識就是黯然、枯寂,以粗糙,哀美之姿傳達其意識。
所以不難發現,在日本的器物設計上,寧愿以霧面的表現處理取代亮面;寧愿以手工的手漬替代人工的光滑;寧愿以***的處理過程取代完美的精密縫制。
其實這種黯然之美,也是身為人對天地間的謙遜與尊敬,因此日本的手感文化脈絡一直離不開自然,甚至是浸潤于自然間所展現的謙懷氣度。
這種比日式性冷淡風更性冷淡的“不完滿”,為什么會流行起來呢?自然本身就是不完美、不恒久的,所以允許殘缺存在,讓歲月的痕跡、自然的紋理表露無遺,有時候也是一種境界。
柏林室內設計師AnnabellKutucu作品▲
這也就能解釋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做舊的東西了,越是陳舊,越有價值,與時間為敵,不如化敵為友,“侘寂”的魅力便在此了。
02
侘寂風常用元素
近年來,侘寂風如火如荼,受到了各個領域設計師的寵愛,尤其是家裝領域,沒有華奢的裝飾與矯情的設計,在材料選擇上特別注重自然質感,強調與大自然融合。
老木頭▲
老木頭舊舊的、糙糙的,卻似乎有一種枯木逢春的神奇魔力,讓人無法抗拒。老舊物體的外表下,總能顯露出的一種充滿歲月感的美。
老木頭▲
當老木頭落到設計師手里時,便具有了百變的潛力,無論是經過天然風干、歲月沉淀,還是經過人工模壓成型,總會呈現出一種貼合潮流的家具形式。
柏林室內設計師AnnabellKutucu作品
柏林室內設計師AnnabellKutucu作品
清水泥▲
清水泥安靜、低調、包容,其本身的肌理質感和精致的形體形成強烈的構成美感,使整體具有獨特的力量感、素潔感、極致純粹等美學表現,難怪受到侘寂風的喜愛。
藤編元素▲
像藤編這種手作物件,除了造型與功能之外,也多了其他文化所少有的技藝靈魂,可以說是工匠在***物件時與材質的有效互動,產生了一種難以言喻的“生命”在其中,即是侘寂風崇尚的自然理念。
亞麻元素▲
亞麻同藤編一樣,天生就具有一種讓人無法抗拒的魔力,精良的織藝和麻質面料,這種手感的創作總能給人帶來寧靜。
斑駁墻面▲
即使是外表斑駁,或是褪色暗淡,都無法阻擋(甚至會加強)一種震撼的美。
設計師把掉漆的墻面***出來,營造一種只有歲月可以打磨出的美麗痕跡。這種美與侘寂的相似點在于,都在強調一種“不依托于外在”的美。
加拿大的心理學家理查·包威爾所寫的《Wabisabisimple》一書,點出幾個新世代的侘寂精神,其中:“重視自然、微妙不顯、***性、有彈性、季節性、天然與手工打造”等七個關鍵字呼應了Wabisabi的手感特性。
疲于都市奔波的人兒,見慣了燈紅酒綠、車水馬龍,越發覺得殘缺、粗糙的東西有韻味——那是時間的沉淀呀!侘寂風,從破舊中找到不尋常的美——樸素、寂靜、自然,如此甚好!
編輯:諾諾
圖片來源于網絡
點擊左下角“了解更多”,獲取裝修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