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喜歡的面食中,除了面條,就是餛飩了。說起餛飩,早幾年有首歌,火遍全國,這首歌就叫《喝餛飩》,其中歌詞有:我們每天晚上來到老王餛飩攤,不管刮風下雨我們都要來一碗,我們不用筷子不用挑子,喝餛飩,哎,喝餛飩,哎,喝餛飩。
喝餛飩和全國人民不一樣的是,南京人不說吃餛飩,而稱為喝餛飩。具體為何?無人能說清楚,可能是歷史延續吧。但一個喝字,也把餛飩的特色表達的異常清晰。首先餛飩要皮薄而小,這樣可喝下去,第二湯要好,喝得有滋味,第三餛飩原是挑著擔子賣的,冬天喝一碗,可當取暖。
南京喝餛飩,還有一句經典話,還要辣油。攤主盛上一碗時,總是這樣問顧客。
過去在南京做餛飩的,大多都是安徽安慶人,一般都是挑著攤子走街串巷。因為是用柴火作燃料的,也稱為柴火餛飩。
隨著時代變遷和環保要求,這種柴火餛飩基本上絕跡了。但變革后的餛飩,在***工藝上,并沒有太大改變。
80年代在南京上大學時,冬天天冷,晚自習后,隔著鐵門,會要一碗加了辣油的熱餛飩,一碗下去,渾身發熱冒汗。
餛飩變革現在餛飩店在南京也是到處皆是,有高大上開連鎖的,有街頭小巷中的蒼蠅店。但這并不妨礙南京人對餛飩的熱愛。許多南京餛飩把另一種南京美食加入其中,稱之為鴨血餛飩,而安慶餛飩依然繼承著傳統。
南京的汪家餛飩就是安慶餛飩的代表。
南京較為有名的餛飩店有不少。如金陵楊家餛飩店,湯雖清,但味較重,濃郁的胡椒味,不但給湯頭提鮮,還巧妙地去除了肉腥,配料也多,滿滿的榨菜、蝦米。
南京本土的鴨血餛飩
湯頭的味道比較清鮮,鴨血鴨肝這些配料處理的很干凈,沒有鴨子特有的膻味,看的出店家很用心,鴨腸做的很有嚼勁,餛飩皮薄而小,入口即化。
浦口一村老柴火餛飩
這家餛飩店保留著柴火的方式煮餛,工藝也是老式的,碗底抹上點豬油,熱湯沖開,再加上煮好的餛飩,撒上蔥花。
美食記憶一碗餛飩,能給南京人帶來的更多的是兒時的回憶。許多南京人小時候,都把喝餛飩當成一種榮耀,考出好成績,許多家長會獎賞一碗餛飩。坐在馬路邊,不顧大庭廣眾之下,忘情而吃,嘴里還不時發出吧吧嘴的聲音。70、80年代,那時能喝上一碗餛飩,在物質極不發達的當時,已經是最好的獎賞了。餛飩現在已經是南京人的平常之食,當這并不妨礙南京人喜歡,喝餛飩就是一種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