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矚目的一刻終于到了!
歐洲時間6月16日下午,俄羅斯總統普京正式抵達瑞士日內瓦,和美總統拜登見面。
36年前,美國總統里根曾經也在日內瓦,會見了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
36年后,當美俄關系再度陷入緊張,多位美俄政治家都認為,當下的兩國關系不亞于“冷戰”時,普京終于還是趕赴日內瓦,與拜登進行會晤。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但此刻俄羅斯的結局,卻恐怕不會像蘇聯那般慘淡。
當普京走下飛機,看見拜登的那一刻,電光火石間,兩位大國領導人的“對峙”,就正式開始了。
這場暗流涌動的會談,至少有3點值得關注的細節。
第一,拜登和普京握手合影,氣氛十分僵硬。
看了下現場發出的照片,在日內瓦拉格朗熱別墅前,拜登和普京各向前一步,向對方伸出了右手。
普京的臉上,似乎帶著淺淺的笑意,看起來云淡風輕,四兩撥千斤。
而拜登,左手貼著西裝褲,臉上露出似笑非笑的神情,緊抿的雙唇體現出當時的嚴肅。
這次握手,只持續了3秒鐘左右,拜登更是連鏡頭都沒看一眼。
比較尷尬的,是瑞士聯邦主席帕默林。
當拜登、普京和會議的主辦方合影時,瑞士聯邦主席帕默林,就這樣“夾”在普京與拜登兩人之間。
不得不說,這樣的“開場”,已經預示了接下來會議的結局。
拜登會不會在談話中和普京“吵”起來?拜登能不能“吵”得過普京?好戲應該還在后頭。
第二,合照之后,就要開會,美俄雙邊會晤的流程也非同一般。
首先,按照克里姆林宮的表述,俄方參加會議的人,有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俄羅斯駐美國大使安東諾夫、克宮發言人佩斯科夫,以及俄軍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
除此之外,俄敘利亞問題特使拉夫連季耶夫,也在此次俄羅斯代表團的行列內。
由此可見,此次雙邊會議,美俄會從外交問題談到軍事問題,當然也會涉及中東敘利亞問題。
另外,此次會談將由3部分組成,分別是一場小范圍會談、兩場大范圍會談。整體時間預計持續4小時45分鐘。
在此期間,普京和拜登可能會進行一對一對話。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方面指出,會議結束之后,雙方不會召開聯合發布會,而是各自進行單獨的記者采訪。
很顯然,這項有關于記者會的設置,完全是為了“照顧”拜登的年紀與精神狀態。
若是讓拜登和普京公開在媒體面前接受采訪,那么美俄領導人的隨機應變能力,可能就當下立現了。
反正,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在會議過程中,美國都無法保證能占俄羅斯上風;那會議結束后,回到公眾面前,美國就更要保護自己的形象了。
第三,會談之前,普京還向美國放了句“狠話”。
雖然看不到會談現場,但根據會談之前美俄兩國的對抗,也能想象到雙方“爭吵”的激烈程度。
就在普京抵達日內瓦之前,他對一位提到“人權”問題的美國記者說:“長得丑就別沖鏡子發火!如果有人指責我們,我們會說,為什么不照照鏡子看看你自己?”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在這次美俄首腦的會議現場上,美方八成又要指責俄羅斯的“人權”問題,用納瓦利內事件“做文章”。
而屆時,俄方的回應,恐怕也會向普京在采訪中說的那樣——“長得丑就別沖鏡子發火”。美國的人權問題那么嚴峻,警察暴力執法、種族歧視盛行,你們有什么資格來當“世界警察”?
最后,正如俄羅斯總統助理烏沙科夫所說的那樣,俄方對達成任何協議都沒有信心。
無論是開場前的激烈對抗,還是見面后的僵硬合照,都說明美俄兩國難以放下矛盾。
當然,就算明知談不成什么,也要有“敢談”的態度和底氣。
不得不說,勇于直面對手,敢于接美國射出的“冷箭”,這一回,普京確實表現得非常硬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