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暗香》是著名編劇何冀平的經典劇本集,收錄了《天下第一樓》《德齡與慈禧》《甲子園》三部話劇劇本,和一部《新龍門客棧》電影劇本,另有“創作談”四篇。其中,《新龍門客棧》系首次公開發表,在此之前,它作為手稿,已經在作者手里封存了30年。
對于內地港片迷來說,公映于1992年的《新龍門客棧》,是香港武俠片乃至香港電影最重要的經典作品之一。但在最早的公映版本中,因何冀平初到香港,受各種原因所限,編劇署名為“曉禾”。后經吳思遠先生(《新龍門客棧》出品人)同意,在做這部電影數碼版的時候,何冀平得以用真名亮相。許多影迷這時才驚覺,這部經典港片的編劇,是一位內地往港的作家,最早完成了初稿。
重提何冀平是《新龍門客棧》主創這件往事,對于了解這位編劇的創作全貌與創作風格非常重要。作為一位不那么了解香港與武俠片的創作者來說,她是如何穿越層層迷霧,直截了當地進入了當年武俠片創作核心區的?這讓人好奇。把這一歷程弄清楚了,也就基本知道她是如何支配、調和、施展自己才華的秘密了。據何冀平介紹,她僅僅是通過看完一本武俠書,就進入了《新龍門客棧》的虛構世界。如此說來,她是掌握創作“金鑰匙”的人,給她一把“鑰匙”,她就能給你打開一扇大門和一個新天地。
讀《疏影暗香》這部劇本集,也仿佛打開何冀平創作空間的一扇門。整本書如同她的“后花園”,花園里分布著三個劇場一個影院,永不散場地演出(公映)著她的四部作品。——之所以這么形容,是因為她的劇本有著穿越時間的鮮活感,哪怕只是紙上的閱讀,也能形象逼真地看見人物的動作、表情,感受到角色的情緒在流淌。
何冀平作品擁有一種可以抵抗歲月的活力:體現在《天下第一樓》中,通過她對小人物的掙扎與悲傷的理解和憐憫,能體會人生蒼涼的況味,亦是當年這部劇能感動曹禺的蒼茫感;體現在《德齡與慈禧》中,是她對平等與尊重、自由與表達,擁有不衰竭的渴望和釋放;體現在《甲子園》中,是她對人們之間情感聯結的本質,擁有敏銳發現與深刻洞察的能力;體現在《新龍門客棧》中,是她那無法遮掩的對古典浪漫主義與現代自由主義的聚合與歌詠。
無需用性別來定義何冀平的創作,在她的作品中,很難發現作者的身份——她只負責講述、刻畫、描摹,從不輕易用作者的口吻進行評價與論述。她擅長在一幅巨大的、徐徐展開的歷史地圖上,尋找到一個她感興趣的角落或者說角度,把時代與歷史的一個切面,更為清晰地展現給觀眾,并且讓觀眾可以從中很容易地找到能與自身對應的符號。
何冀平的作品里,永遠沒有沉淪,哪怕是在最晦暗的情節與格調片段中,也洋溢著發光的人文精神。這種人文精神,源自她對角色的價值與尊嚴,始終保持著充滿熱情的維護與關切。因此可以這么認為,何冀平不僅是在給她所處時代的觀眾寫戲,也是在給未來的觀眾創作。
雖然這部作品集名字為《疏影暗香》,但仍然無法掩飾何冀平作品里內藏的“壯懷激烈”。她的所有作品里,都有一股英雄主義藏匿于字里行間,這或與羅曼·羅曼所說的那句名言吻合,“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
在閱讀《疏影暗香》的過程里,始終能感受到一種“英氣”的存在,這種氣息的來源,是何冀平個人創作氣質與她追求的理想目標結合在一起之后,所產生的閱讀氛圍,這很大程度上,這種氛圍也為她的作品,提供了一種“保鮮”作用,使得她的劇作,常演常新。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