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孩子學習這件事情上,在很多家長眼里那些學習好的、主動學的孩子永遠都是“別人家的孩子”。自己家的孩子就像牙膏一樣,每天擠一點出一點,父母每天要在后面催著、喊著,無時無刻都要死盯著,即使是這樣也依舊讓孩子無法做到主動學習,結果往往是孩子學習苦不堪言,家長催的心力交瘁。
那么到底該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讓孩子做到自主學習呢?家長可以嘗試從以下3個方面著手。
首先,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學習負責。有很多的父母喜歡對孩子的學習大包大攬,孩子的學習時間被嚴格制定,使孩子處在一種被絕對化管制的狀態,這樣孩子會認為學習是父母的事情,作業做的好壞對錯都有父母檢查,不需自己承擔任何的后果。
作為家長的我們要做的是協助的角色,是在立好基本規矩的前提下,去引導和鼓勵孩子自己做學習計劃,激發孩子的自我學習意識,培養孩子對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其次,制定合理的、讓孩子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我們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每次帶孩子去郊區采摘的時候,孩子對自己親手摘的水果格外愛吃。因為那是他自己踩著梯子、踮著腳摘下來的,那是自己的勞動成果、戰利品。相反,在家里父母洗好切好放在孩子面前,他也懶得吃上一口。
所以,家長在給孩子設置學習目標時,要基于孩子現有學習能力的基礎上“踮踮腳”就能夠的著的目標,這樣才能讓孩子在完成每一個目標后都充滿成就感,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再次,不吝嗇表揚,放大孩子的成就感。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歡玩游戲,這也是很多家長頭疼的事情。那我們有沒有想過孩子為什么那么喜歡玩游戲?因為在游戲中孩子會獲得成就感。一層層的通關,會***大腦分泌更多的多巴胺,會讓孩子覺得快樂、有成就感,自然會對游戲越來越癡迷。
對于學習也是一樣,當孩子取得每一個微小的進步時,我們都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表揚,表揚他們的努力,放大孩子的成就感。
說的容易做起來難,幫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標、學習計劃,都是要基于對孩子的學情有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才能實現。日常家長們要忙工作、忙家務,已然身心疲憊了,但智能時代下,一切皆可借助科技的力量來完成。比如智能學習機,像小編了解的這款OK學習機就很適合。
OK學習機里有個AI課件可以為孩子制定專屬的學習內容。
OK學習機的AI課件,集智能批改、數據抓取、學習互動為一體,利用微課、習題、課件等豐富媒體資源形成的數字化資源庫,在學生學情數據的驅動下,智能適應不同孩子的學習過程。
打個比方,比如相同的一個知識點,AI課件可以根據不同孩子的掌握水平,匹配不同的學習內容;而同樣內容的課程,也可以根據每個孩子的掌握進度,智能調整練習節奏和難易程度,無論孩子學得快慢,還是好壞,都可以智能適應,讓孩子始終學與自己能力匹配、跳一跳夠得著的內容,有趣的互動形式,也讓孩子更有興趣,不僅聽得懂,更能學得會,幫助每個孩子逐個攻克自己該學的知識點。久而久之,孩子的成就感會得到更好的滿足,逐漸養成好學、主動學的良好習慣。